“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丰富内涵

2020-11-12 07:31王正坤
时代人物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使命内涵

王正坤

关键词:初心;使命;内涵

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进行了阐述,并阐明了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和重点措施,同时提出了开展主题教育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努力、不断奋进的根本动力。“初心”和“使命”不是新概念,但由于共产党人的使用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

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或许,马克思的这段话,最能阐发共产党人的初心。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但归根到底就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就是为着人民利益而诞生的。

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自成立之日起,其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曾反复重申这一思想。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中,他谆谆教导干部:“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想问题、做事情的出发点,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以百姓心为心,想人民之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而奋斗。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要理念。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的肩负起了带领人民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并为之付出了和正在付出不懈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人民的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党的十九大,基于实践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必然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总书记在报告中就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得总体部署,提出了新思想和新举措,大力提升发展质量,不断消除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切实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要人民共享,要让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从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三个有利于”标准、以人为本理念,再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人民利益至上,一切为了人民,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从人们关心的现实问题着手,努力奋斗。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先进政党,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高昂的奋斗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奋勇前进;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忠于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为了人民。这样一种初心和不懈奋斗不断前进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旺盛活力和拥有不竭动力的根本源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保障。

二、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历史使命所赋予的。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从此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数仁人志士探求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救国就民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一经成立,就勇挑历史重任,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奇迹,一次又一次的推动中国社会实现伟大飞跃,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伟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相继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救国,二是兴国,三是强国。这三件大事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三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内在必然联系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演进的大逻辑,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群众一道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谱写的伟大篇章。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诞生了,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彻底改變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也深刻改变了世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了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彻底结束了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局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在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后就着手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改变,也是对世界格局的深刻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中国人民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效的坚实基础,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华民族近代不断衰落的命运,使中华民族实现了持续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以来,以邓小平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根据国情和世情,围绕一系列现实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今天,中华民族正满怀自信,以崭新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条道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道路,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蓬勃生机。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宣告了我国发展已经处在了新的历史方位。表明了中华民族有了伟大飞跃,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更近了一步。在新的起点上,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规划,要坚定不移的如期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告诫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使党始终成为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心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在中国历史进程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上,能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造性地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事关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党的十九大在深刻把握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基础上,响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制定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战略全局上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了规划和部署,从而凝聚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激发了中国智慧,汇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三、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伟大梦想能否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也是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个核心必须永远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只有这样,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同心同德共创辉煌的伟力才能始终带领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始终坚持的优良作风。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着党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执政基础,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

一部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从建党之初的几十个人,到今天的8900多万名党员;从民主革命时期的“唤起工农千百万”,到烽火岁月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到建设时期各族人民的自力更生,再到改革开放时期亿万人民的火热实践,没有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党就不可能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取得胜利。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始终坚守与人民群众同生共死、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成为我们党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一定要把党内民主和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扩大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去。1979年11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一次干部会上痛心疾首地指出:“我们脱离群众,干部特殊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干部搞特殊化必然脱离群众。”[]1980年1月16日,他又说道:“艰苦创业,首先要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带头。我们不是反对特殊化吗?这是一场严肃的斗争。特殊化不只是部分高级干部,各级都有,各个部门都有。总之我们一些干部成了老爷就是了。”[]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思想根源邓小平同志1980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分析指出,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 搞特权,特殊化……我们今天所反对的特权,就是政治上经济上在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权利。搞特权,这些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尚未完全消除。”

回望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风云岁月,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人民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根本依靠,人民是我们党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力量源泉。

与人民同呼吸,才能真正做到与人民心心相印。“多想想困难群众,多想想贫困地区,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和躬行,深刻地向全党同志揭示,人民是我们党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从而更好地造福于民,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就能牢不可破。

与人民共命运,才能自觉地与人民同甘共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造福人民为目的,人民才能和党同心同德;以实现人民利益为准则,人民才会和党共同奋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一直是我党的夙愿,是救过救民的正确选择。如今,正处于我们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再次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与人民心连心,才能广泛得到人民的信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寄望于伟大的党。赢得人民信任,我们党就能够无往不胜;得到人民支持,我们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始终要坚持群众路线,把人民利益牢记心中,一心一意为民服务,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我们的党就能永葆生机,我们的事业必将更兴盛,我们的道路必将更宽广。

人民至上,一直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民生工作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全党时刻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要求把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抓脱贫攻坚,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确保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人不落;要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不断提高群众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鲜明立场,充分彰显出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始終不忘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之心,不忘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之心,不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使命之心,不忘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受新时代洗礼,推动新时代奋进,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最为庄重的誓言和宣言。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

[2]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0页。

[3]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页。

[4]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0页。

[5]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2页。

猜你喜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使命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讲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故事
切实搞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中华家文化数字博物馆项目启动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恳谈会在京举办
争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排头兵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党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