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视域下微电影类型探究

2020-11-14 04:45王振兴代湘云
电影文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类型化商业分类

王振兴 代湘云

(云南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随着信息视听时代的发展,微电影的发展现在处于比较零散的状态,目前还形不成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化发展态势,更未形成类型化的形态。现在各种新媒体、融媒体平台为微电影的发展与传播提供了便利的载体,但微电影的发展需要在产业化发展的形势下才能积聚一定的能量,只有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形势下才能具备一定的规模,也才能产生微电影的类型化的模式之说。微电影具有较强的文化传播功能,而微电影的发展也得需要产业化的拓展与扶持,只有在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化的状态下才能构建微电影的类型发展和文化传播功能。

一、文化产业发展下的微电影产业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但在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启蒙辩证法》书中强调:“文化产业必须和大众文化严格区分开来,”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文化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使审美的商品属性昭然若揭,并使审美生产与消费呈现出规模化的效应”。正是“文化工业的技术,通过去除社会劳动和社会系统这两种逻辑之间的区别,实现了标准化和大众生产。这一切,并不是技术运动规律所产生的结果,而是由今天经济所行使的功能造成的”。也是基于此规律,“以影视为代表的通俗化走向和以假乱真的影像,既加速当代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又使当代审美文化的商品属性变得不可或缺”,所以“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工业及商品已经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微电影产业更是如此。

微电影产业的产生与发展,是建立在文化产业消费时代的大背景下的产物,只有在产业化运作的机制下才能形成自己的类型化及研究。微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视域内的一种艺术形态,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载体性,所传达的文化内容也日趋多样化,但其自身的艺术性和当下的经济形态所产生的价值就包含了艺术和经济的内涵,因此,在众多良莠不齐的微电影发展中,其类型化研究略显重要,所以,从其本质艺术和经济角度来探索微电影类型相对客观一些。

二、类型与类型微电影、微电影类型

(一)分类与类型

在万事万物的研究中,往往将事物分类研究,相对来说就好把握事物的规律和特性,对日后事物发展的研究就相对容易些。所以,将事物分类并找出具有类似的特征予以类型化是作为研究工作的基础,这样也便于在普遍中找出共性,在共性中积聚类型(type)。

早在上古的《舜典》中就有“别生分类”之说,可见分类便于记事,也是分析事物、简化劳作的一种重要的过程。我们可以进一步总结分类的概念为“按照不同的性质、属性、种类、等级等加以归类”。也就是说,分类的目的就是将无规律的事物予以规律化,进一步可以总结为,分类就是把无规律的事物按照不同的特点分归为有规律的事物,使事物更加有规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事物的类型化更加突出,所以说,在众多的微电影作品中将趋于同一特点、类型的作品分门别类,就衍生出了微电影的类型。

类型,通常“在汉字的意思主要是指从各种特殊的事物或者是现象中抽出来的共通点”。也就是说,类型是微电影形成的共同点或者说是相同类别的微电影,这集中到一个特性上,而分类更多的是趋向于一个过程,只有经过这个分类的过程才能找出共性,也就是形成了类型。

在类型化的过程中,其前提就是分类。有了分类并不等同于有了类型,而类型的达到必须经过分类后经过长期的积淀而形成具有一定题材、特性、手法、规律等相同风格的微电影才能成为一定的微电影类型。

“类型是一种惯例系统。惯例意味着已经获得了成功的形式,而一项产品必须与惯例相结合才能获得成功,只有获得成功的产品才可以去引起更多的仿效,从而成为新的惯例”。所以,微电影类型也是将其诉诸的产品与日常的惯例逐渐融合以形成一定的系统从而获得一定的成功。

在这里我们还应该将样式与类型稍加辨析,以便在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上有个清晰的认识。可用胡克先生的一句话来道破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那就是“类型与样式的区别就在于,题材和样式基本上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电影观念,这就意味着由行政部门来代替观众去决定应该看什么样的电影,这是按照计划来安排生产。而类型则是市场经济导向的产物,是由观众自己来选择电影并被多数人所反复选中的影片模式,从而形成了特定的电影类型”。

(二)微电影类型与类型微电影

考察中国微电影类型,首先我们所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区分“微电影类型”和“类型微电影”。在还未有对微电影进行充足的理论研究的境遇下,借助于有关电影类型化的研究是我们的必由之路。众所周知,在“电影的创作表述中,以主题、题材来作为区分标志的电影分类方法更多的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是能被大多数人(不管是编导还是受众,甚者专家)所欣然接受的观念”,这也是微电影所被常以惯知的,毕竟微电影也是在电影的积淀基础上孕育而生的。所以,这也使得微电影类型和类型微电影之间蕴藏了一道模糊不清的界限。其实则不然,二者存其大异,必须予以澄清,这对于日后的研究和创作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微电影类型是对某一时期所有微电影的一种笼统分类,其分类标准各异,有的是依据制作内容、题材予以分类;而有的则是以名演员、名导演等来分类;还有的是以一些现代的元素为分类标准。所以,微电影类型的分类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其分类的角度范围广阔。

就目前中国微电影的发展形势来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微电影类型,但在早期微电影形成和初期发展时期大多是以爱情微电影为主,这因为大多数微电影的创作者是以学校学生为主,其次是以各大网络媒体的创作人员为主(因为这与微电影的播放平台有关),又因为网络是新兴的多媒体技术,各大视频网站纷纷建立,而这些网站的大多数实习或应聘者多是刚刚迈出校门的学生,他们更多的是涉及个人的情感,缺乏社会阅历,所以,情感类就成了这些主创人员必选的题材。再加上国内各个大学生电影节、微电影节的成立,更是促进了此类微电影的创作与发展。随着中国开放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开展文化交流的平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进而作为文化产业传播的微电影的国际化、跨国化发展与交流越来越成为主流,所以,展示各国文化类的微电影创作与发展越来越多,这个跟国家时代文化发展的情况是相匹配的,因此,微电影新的类型就会逐渐净化而出。

而类型微电影是一个历史性概念,是经时间的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共识的约定俗成的概念,是微电影成规与惯例集合的结果。中国微电影尚处于起步且探索、论证与发展期。若想形成中国类型微电影还需要长远的历史考验时期。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类型微电影更加广泛,但这并不是说类型微电影的种类比较大,而是说它具有广阔的包容性,在这个层面上来说,类型微电影又涵括了微电影类型。比如以好莱坞电影为例,好莱坞就是一个类型电影,但是好莱坞电影中又有科幻片、惊悚片、灾难片等电影类型。所以说,微电影也同此理,在一定意义上,类型微电影具有类型化的特征、类型化的风格,而在类型化的囊括下又可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是在类型微电影中又有不同的微电影类型。

(三)类型微电影与商业微电影、文化类微电影

从微电影产生的根源来看,微电影始终是在商业的浪潮中远帆驶航,究其目的来看,微电影与商业难逃干系,所以我们不能不提一下商业微电影,这也是顺应了在众多的讨论资料中所提到的微电影的经济发展走向。

就目前而言,单“从电影理论对于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的区分的角度”来看微电影的话,类型微电影往往与商业微电影关系密切,类型微电影仅是商业微电影中的一种低预算类型。类型微电影是历史的形成物,也是在对观众欣赏口味的迎合、创造中逐渐确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微电影元素的集合。

既然微电影的形成是在商业的进程中凸显的,就必须要符合商业运行的规律,尤其是要符合在商业中的游戏规则,因此,商业微电影就是一种类型的规则,与其说是一套商业运行下文本的成规与惯例,倒不如说是由制片人、观众等所共享的一套受之与被受的期望系统。这是这种类型范畴内的微电影才彼此之间具有了家族相似性,一方(观众)认同并期望自己渴求的新奇事物能及时出现,一方(制片人)希望能在观众中获得一定商业回报的渴望。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类型微电影会在商业经济的发展中逐渐沉淀自己的风格、典范,并会在经济和艺术的趋从中卓然成形。

在中国商业化发展的浪潮中兴起的微电影形态,本身具有商业属性,但在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熟、稳定期的到来,微电影作为微时代下的新型电影形态也在不断地进化与发展,一系列不同题材内容的微电影纷至沓来,在这一系列的微电影形态中为商业发展所建立起来的微电影就变得十分普遍,所以一系列具有商业模式化的微电影就应该形成,也就是我们所称之为的“商业微电影”。随着商业化的发展,自成体系的微电影产业也会逐渐庞大起来,这是事物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更是市场需求所影响的。

随着商业经济的不断开放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中国同步需要的强国之路,而最后的具象传播思路,微电影传播就颇显优势。所以,以文化内容创作的微电影是当前各国不断传播文化内涵的主流,而文化包罗万象,所最终形成的就是文化类微电影,尤其是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注重民族文化的发展,因此,具有地域民族风格的微电影就是展示或宣传各自文化的有利途径。综合所述,文化微电影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推动下随着商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产物。

三、微电影类型与审美观念的形成

在上面胡克先生曾给出过电影类型形成的界定,是由经济市场来决定的。而微电影的产生其动力也是由经济决定的,是融合广告的视听影像,是由商业经济直接推动的。所以,微电影类型的形成,则是由经济市场的导向、驱动并迎合观众的需求而使观众达到反复观看的微电影模式,进而就形成了特定的微电影类型。

其实,微电影的类型(或者是分类)是一个难点问题,因为众多的分类必然有其较多的分类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并没有统一的定式,所以涉及微电影的类型问题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难点就在于不好分类,重点就在于日后的研究必然要求有类别,也方便系统地研究微电影。

在近几年的研究中,涉及微电影类型(或是分类)的研究有所增加,但是真正把握微电影类型研究的却还显不足。在微电影研究之初的代表——董军华的《浅析微电影分类》(2012)一文,给出了广告式、作者式、电影式、公益式、预告片式的几大类微电影。从总体上来看,这较以往的分类更有高度概括性,同时,也有提出情感微电影、星座微电影的说法。目前对微电影类型或分类研究的代表中关秀丽和段文英的《全媒时代微电影的类型划分》(2019)、杨晓林《微电影的特征、分类及传播》(2015)文中提出了一些新的类型研究,但综合来看,对微电影类型的研究还十分匮乏。所以,微电影的分类具有复杂性,同时,现在的微电影发展状态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结合以往电影的类型可以窥探出微电影日后发展的趋向。大致的微电影类型可以走向多种方向:民族文化类、历史古装类、青春偶像类、新时代生活类、警匪类、军旅类、科幻类、音乐类、戏曲类、娱乐游戏类等微电影类型。正是由于分类的难度较大,仅做简单的分析,更有待于日后在文化艺术产业化、微电影发展的定型化与理论探究的深度化。

对于微电影审美观念的养成更在于创作者审美意识的培养,只有构建本土化鲜明的特征并形成成熟的艺术品性,才能促进优秀微电影艺术产品的风格化,但前期必须是微电影要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前提下才能积淀形成风格,实现类型化。对于微电影创作者必须具备发现美并善于表现美的意识,在兼顾商业追求的同时更要突出自身寻求美的个性。而对于观众而言,也要形成自我鉴赏美的事物的能力,在微电影的观赏中进一步提高自我审美的能力。

四、类型微电影的特征

探索类型微电影的特征就要明确目前微电影发展的类型趋向,因为类型微电影的形成并不是说某个时间段所需求的微电影种类,而是在长期的考证中慢慢形成某一大类的典型化、模式化。就拿电影来说,众所知晓的西部片、好莱坞电影就是一种类型电影,这些类型的产生是经过很长时间形成的,并有了自己的一系列典型化(即典型的手法、典型的人物及形象、场景等)的影片。由此来推证,微电影并没有形成具有自己某一大类典型的影片,所以,在新时代发展下只能从文化产业化形势下促进微电影创作及从其社会现状上予以考察。

综合微电影的发展现状,姑且可以将微电影归为两大类型,也可称其为类型微电影:一类是经济微电影(或者称商者微电影);一类是艺术微电影(或者称作者微电影)。在当下,这两大类型微电影是更能贴切微电影产生的源点与艺术发展所遵循的规律的。

经济微电影侧重的是经济利益或者是商人的利益,完全按照商者的要求予以创作,它是为经济效益的获得而创作的微电影。在其术语上来分析可见其重心在经济上而后的微电影作为辅助的艺术形态,在这并不是说经济微电影就只注重于经济而忽略于艺术性的创作,其经济性的实现也需要艺术的展现。综合权衡来看,经济微电影具有效益性、利益性、艺术性、群带性和它受性等特征。群带性是一种广告效应,侧重于产品的功用、质量等性能,经微电影的宣传、促销而产生的群体性购买的连带反应。它受性,其“它”专指具有购买心理的受众,从而这部分受众容易受经济微电影的影响,尤其是现在正处于消费信息时代,具有经济实力的受众更容易受潮流的影响,所以,经济型微电影(尤其是广告微电影)更容易宣传自己的产品。而经济化微电影的发展直接形成的是产业化的集聚发展态势。

艺术型微电影更注重的是其艺术审美的特性。不管是创作者还是受众都乐于去陶冶自己的情操,通过微电影的创作更能把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灌输于微电影中,得到心灵表现的释放;受众也是如此,通过具有思辨性的微电影可以启迪自己的人生,补充并引导自身素养的完善。艺术性的微电影更是通过具有文化内涵的内容所表现的,所以,当下的微电影具有文化色彩和审美等功能。

综合以上两大类型的微电影,并非说二者各自只是注重自身单一的一面性质,而是二者有共融的地方。即经济型微电影也注重艺术,艺术是为产业经济服务的,但是其艺术性远弱于产业经济性;艺术型微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也注重产业经济效益,只有有了产业经济基础才能保证艺术的更好实现,要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在随着经济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建设下,微电影会再经过新的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形成新的微电影产业发展,其固定的类型会逐渐显现和稳固。因此,微电影产业化发展是形成微电影类型及类型微电影的前提,也是现代化社会逐渐形成的产业规律,所以,在文化产业发展与传播中,微电影类型化传播具有可深入探究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类型化商业分类
分类算一算
我国警察盘查行为类型化分析
分类讨论求坐标
商业前沿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行政诉讼类型化之批判——以制度的可操作性为视角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