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创投的价值、形式和内容

2020-11-14 10:03汪少明
电影文学 2020年20期

汪少明

(黄冈师范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中国电影迎来良好的发展形势,工业体系逐渐建立,题材丰富,制作精良,数量急剧攀升,2018、2019年总票房分别为609.76亿元和642.66亿元,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国产电影票房总额为378.97亿元和411.75亿元。全国银幕总数达到69787块,中国银幕数和影院数稳居世界第一。为使电影发展得行稳致远,实现电影的强国梦,实现从量的飞跃到质的提高,都须培育新人佳作,重视内容生产,构建完善的发展体系。推出电影新人、新作的有效方式是电影创投。

一、创业投资与电影创投

国发〔2016〕53号文《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认为:创业投资是指向处于创建或重建过程中的未上市成长性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期所投资创业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主要通过股权转让获取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方式。

商界或经济界把创业投资(简称创投)称为风险投资,主要融资给新生、早初期、未上市的以高科技为基础的公司。创业投资家不仅是投入资金,而且将其积累的经验、知识、人脉和信息提供给他们,帮助企业发掘人才、发现价值,更好地经营。创投具有高风险性、高收益性。

中国IT企业、互联网公司、高新技术在创始阶段,都得到海外风投资金的扶助,不断发展壮大。著名的风投公司有美国的富达投资集团、贝恩资本、国际数据集团(IDG),中国的红杉,等等。

电影创投是指党政文化部门、宣传机构、媒体和影视相关公司通过影视专业人士的评审、筛选,确定优秀影视剧本、创意作为投资项目,予以资金扶持,同时专业导师对影视主创者进行辅导培训,使作品改正问题,减少漏洞,规避风险,将创意理念、剧作转化为实拍片。电影创投有一些关键要素和环节,即出资方、专业导师、新作申报、初选、路演、辅导、孵化等。评选时会从剧本的故事、创意、特色、表达等角度全面考察,鼓励新颖、独具个性的作品。电影创投借用业界的“创投”概念,只因两者都有投资、培育之意,与一般的剧本征集或颁奖活动不同之处在于创投有辅导、路演、答辩等环节。

二、电影创投的意义

电影创投是近些年电影界的新风向,呈现出蓬勃之势,其价值和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发现人才,引导成长。在繁盛的视听文化时代,一代代的年轻人接受优秀影视文化的熏陶,其中不乏超级影迷、怀揣创作梦想者,他们积攒着原创故事,自编剧本,渴望通过视听语言表达自我的思想、见识、生活体验和艺术旨趣。只因初出茅庐,鲜有制片人甘冒风险拿出不菲资金去投拍长片,此类困局若不能解决,好创意的火苗将被掐灭,阻碍新人成长。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为了源源不断培育新生力量,政府、行业或公司可借助平台慧眼识珠,通过考察选手的才能、潜力、个性,筛选优秀者入围,组织活动提升新人的交际沟通和表达推介能力。导师分享拍摄经验和创作技巧,激活青年编创能力,给予他们信心和鼓励,在实操中淬炼技能。最终的出类拔萃者,主办方拿出资金,去扶助他们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实现个人抱负,也为电影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新近入行或籍籍无名的电影编剧,单打独斗、散兵游勇式的个人化创作只会徘徊在主流创作之外,更需要多参加体制化的选拔活动扩大知名度。创投扶植的才俊有万玛才旦、张猛、杨庆、杨树鹏、彭浩翔、韩杰、卫铁、文牧野、杨子等人。

二是甄选佳作,打磨成熟。每次创投都有类型丰富、数量繁多的电影剧本或项目报名参赛,经过陈述、答辩,专业评委的评分、遴选,使佳作脱颖而出,作品再经指导,去粗取精,取长补短,修改打磨,增加剧本的成熟度和项目的可操作性。那些凝聚着妙思奇想,有创新亮点、艺术价值或市场潜力的优质项目,会经过孵化、监制直到实拍。创投的持续推进,会借量的积累带来质的飞跃,丰富电影生态,催生题材的多元化。创投对文艺片或小成本电影是莫大的帮助,成功推出的项目有杨子导演的《宠爱》、陈苗的《日记朗读会》、江均的剧本《我的特工爷爷》(原名《老卫兵》)、王超的《重生》、杨树鹏的《我的唐朝兄弟》、戴玮的《西藏往事》、顾晓刚的《春江水暖》、翟义祥的《马赛克少女》。还有《白日焰火》《钢的琴》《七十七天》《荞麦疯长》,动画片《大鱼海棠》等。

当然,成名影人也可借创投获得资助,如宁瀛的《老胡同的秘密》、马楚成的《拳头影帝》、高群书的《有爱无爱都铭心刻骨》、徐皓峰的《师傅》、章明的《热汤》、秦海璐的《一意孤行》(尚未拍成)。

三是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党政部门和行业主事者都希望事业繁荣兴旺,企业法人和投资主体希望资本增值获利,有创作梦想的青年人跃跃欲试,希望一鸣惊人。他们互相寻找,但直接联系的偶然性大,费时费力,效果不佳。作为电影产业的桥梁,创投有效地将资本和创作者引向共同的目标。电影创投绝非孤立,它常联合电影节、影展、论坛、学术交流等活动,中外的行业领导、投资者、制片人、经纪人、发行商、导演、编剧、专家、学者等会聚一堂,互动切磋。新人参会后可扩大见识,丰富体验,与不同人士交往沟通,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创投平台将投资方与创作者即制片与编创等电影产业的核心要素串联起来,使多种资源顺畅流动,发挥各自作用。

创投积储了大量的人才和剧本,促进电影事业的健康发展。有些项目即使没评为优秀,但鲜明的个性也许会引起在场制片的青睐。如滕丛丛的剧本《送我上青云》入围2014年FIRST的创投项目,没能获大奖,但通过路演赢得了知名度,被坏兔子影业捡漏、开发,姚晨以监制和主演的身份参与创作。该片品质较高,荣获中国金鸡奖四项提名奖、2020年都柏林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奖最佳编剧奖、第28届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奖年度新人新作奖。

三、电影创投的类型

根据冠名方、承办方、投资方的情况,电影创投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政府主导的创投

这类创投具有公益性,不求商业回报,以创投会、电影节、文化基金的形式开展,旨在选拔人才、扶植新人、催生新作。

1.创投会

(1)青葱计划。青葱计划即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CFDG),是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主办,旨在挖掘有潜力的青年人才,并对优秀项目从剧本、制作、投融资、宣发等环节进行全产业链扶持。它始于2015年,每届推出30位优秀导演、编剧。成功推出过陈聪聪的《橄榄球之夜》、程浩的《极夜追凶》、黄璜的《武林孤儿》、申瑜的《兔子暴力》、周侯衡的《自生塔》、德格才让的《他与罗耶戴尔》等。

(2)浙江省的西溪电影创投会。由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杭州市委宣传部在2014年发起,培养年轻电影人才的原创力,培育优质项目,整合理顺电影资源,打造大陆优良的全产业链平台。至2018年举办五届,《兰陵王入阵曲》《滴血飞箭》《假面萝莉》《了不起的推销员》《垃圾王国》《难念的经》《小鸡彩虹》《靠谱兄弟》《小世界》《代驾》《鼓动少年心》《起跑》等。

(3)同里“电影短片创投季”。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中国电影导演协会、苏州同里古镇保护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始于2012年。活动高举类型大旗,旨在发掘电影新人,扶持电影新锐,为影院电影创作储备力量,助推中国电影产业良性发展。可惜只有两届,推出二十多部短片,优秀作品有《喜劫良缘》《上头条》《爱心快餐》等。

(4)科幻影视创投会。2019年中国科幻大会首次设立科幻影视创投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微像文化承办。10个项目最终从29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其中有《动物观察者》《封杀》等。

《中国作家》成立影视创投中心,粤港澳共建大湾区电影创作投资会,南京蓝星球主办科幻电影创投会等。

2.电影节的创投项目

(1)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创投。是中国最早、最有影响的创投活动,诞生于2007年。活动有专家培训、项目会诊、公开陈述及圆桌洽谈等,积极为新人新作搭桥铺路。该项目培育了众多的新锐导演,如权聆、徐昂、宋方、徐伟、陈正道、李霄峰等人,成功推出《钢的琴》《Hello,树先生》《十二公民》《白日焰火》《少年巴比伦》《少女哪吒》《湖边密林》《淡蓝琥珀》《郊区的鸟》等项目。

(2)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创投。北京电影节自2012年第二届开始设立创投单元,在有潜力的新人与投资发行机构之间搭建集投资、制作、营销、宣发为一体化的平台。推出过王凡的《北京卡门》、赵汉唐的《77天》、徐翔云的《追凶十九年》、余庆的《钢铁斗士》、吴有音的《南极之恋》、高鸣的《回南天》、田里的《错换鸳鸯》、梁鸣的《日光之下》等项目。

(3)西宁FIRST 青年电影展的创投会。2011年始创立“拍谁计划”的创投会,确定其重点发掘电影人处女作及早期作品的发展方向。设立创投工坊、公开陈述、预约洽谈、Industry Cafe等板块,助推了郝杰的《我的青春期》、王学博的《清水里的刀子》、董越的《清水里的刀子》、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等。

(4)中国国际动漫节的动画片创投。2005年中国国际动漫节肇始于杭州,2015年首次举办动画项目的创投、路演活动,2019年才正式开设青年动画创投大会。它注重实训服务,激发青年创作灵感,便于发掘培育动画潜在人才。创投引入了电影测评评估系统,由电影剧本测评、投资测评、观众测评、发行测评和舆情测评五个环节构成。《昆虫总动员2》《花森灵》《玩偶奇兵2》《花森灵》《守龙者》都被创投。

据调研,浙江青年国际电影节在2014年第二届开始创投活动,有 “三十而立”编剧创投和之江电影新导演计划两种。金鸡百花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长春电影节、平遥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澳门国际影展、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成都)、中国网络大电影节、北京国际微电影节、银川互联网电影节、惊奇映像节皆有创投。华语青年影像论坛(武汉)的“新青年制造”和“猎鹰计划”、重庆青年电影展的扶垚计划都属于创投活动。

3.文化基金会助推创投

随着党和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从国务院各部委到地方政府都建立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与电影创投相关的有:

(1)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创建于1986年11月,自2003年3月改革后,设立扶助影视项目。近年支持电影编剧和选题孵化的力度更大,有力促进了本土人才的提升和电影事业的发展。《村戏》《明月几时有》《地久天长》《攀登者》《飞驰人生》《音乐家》《囧妈》《南方车站的聚会》《上海1921》《大耳朵图图》《十万个冷笑话2》等片在前期都得到资助。

(2)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作为广电总局主管的中国电影基金会的重要项目,自2015年以来该基金,积极扶持和推介颇具发展潜力的青年编创,提升中国电影新生力量的创作力。受益者有徐昂、季竹青、宋岳峰、杨弋枢、杨明明、藤井树等。

(二)影视企业的投创

近年来,一些影视企业、互联网平台为树立良好形象,集聚影视人才,增加内容库存,开展剧本征集或创投活动,也与电影节联手主办。

1.“中国好故事”电影项目孵化计划

旨在主动挖掘优质题材和剧本,中国影协与蓝色星空影业联合发起,长影集团、西影集团等12家核心成员单位参与,将在未来全力推进优质主流电影项目的孵化和落地,努力挖掘和培育国内有才华、有能力的新人导演、编剧。该计划将自2019年始用三年时间推出10部作品,并搭建优质项目、创作者和资本、企业界合作的平台。

2.薪火计划

是阿里影业“A计划”、优酷“青年导演扶植计划”及“早鸟计划”的融合,扶持全球青年影视人才,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储备中坚力量。优酷曾挖掘、扶植过卢正雨、五百和肖央等人。薪火以长片为主要的帮扶对象,也兼顾微电影和网剧,资助的作品有《老兽》《海上浮城》《在码头》《追踪》《野犬笔录》《日光之下》《借火》《巴图的森林》《第一炉香》《北京女子图鉴》等。

3.腾讯影业(北京)的“NEXT IDEA”计划

腾讯影业自2015年始,联手国内优质平台选拔、助推优秀编创青年,有原创电影剧本大赏和青年导演选拔等项目。赛事面向全球17~35周岁的青年作者征集中文原创剧本,致力发掘中国潜力青年影视人才,助力年轻编剧和导演圆梦。获奖者有张翰生的《森山之雾》、孟雯婧的《小葱拌豆腐》、李晗的《李白仙侠游》等。

上海企鹅影视于2017年始发起“青梦导演扶持计划”,爱奇艺在2018年推出“大爱青年导演计划”,还与电影频道联合推出“新时代现实主义电影创投及台网院线联盟”,2019年北京名赫集团联合中国青年出版社、艺恩数据主办首届华语编剧黄金周大会暨编剧征选创投活动,此类活动都在助推新人。

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响巨大,在2019年共有九家合作单位设立创投奖项,有行业翘楚腾讯影业、七印象、英皇电影、万达影业及坏猴子等知名电影公司或导演工作室。此外还有PPTV聚力、盛万文化、天工异彩、柠萌、阿莱ARRI等主动与之联合。

(三)个人名义的创投

一些名流利用个人影响力,帮助青年创作者,不定期举办电影创投活动,尽力帮扶新锐,表达他们热爱电影之情、壮大事业之志。如贾樟柯的“添翼计划”2010年资助过4部电影,黄渤的“HB+U新导演助力计划”、王思聪发起香蕉新导演掘地计划和新编剧圆梦计划。

中国电影界流传着创投的佳话:刘德华主导的“亚洲新星导计划”支持宁浩300万元,成就了《疯狂的石头》。宁浩于2016年推出“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扶持新锐导演,它已推出《云水》《绣春刀2》等影片。宁浩还与徐峥反哺行业,联合监制文牧野导演的《我不是药神》。该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反响热烈,国内票房多达30亿元人民币。薪火相传,良风绵延。

(四)高校举办的创投

高校承载着培养人才的重任,给优秀学生以实训锻炼的机会。北京电影学院举办“青年编剧”创投季,联合爱奇艺设立创投基金。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有创投季,上海电影学院举办短片剧本征集及创投活动,上海戏剧学院设立“文化影视金融创投基金”,等等。

四、电影创投中的问题和改进策略

(一)电影创投中的问题

1.创投起步晚、持续性不够

创投为电影事业培根育才,但中国电影创投起步晚。戛纳电影节自2005年举办创投工坊,金马创投会始于2007年,大陆最早的创投始于2007年上海电影节,几乎同步。2011年才有FIRST创投会、2012年北京电影节的创投等,直到近两三年才有电影创投的勃兴,国内极有影响力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仅于2019年才有创投,足见其滞后性。

尽管当下的电影创投呈井喷之势,但地方机构举办的大多有始无终,虎头蛇尾,难免还有应景行为。如宁波的阿拉电影周创投只有首届再无下文,同里创投只办两届,西溪电影创投会举办五届就中断,2020年是否举办尚无结论。浙江国际电影节的创投时断时续,不知未来还有多少电影创投将会停办。

2.创投项目转换率低,烂尾的多

近来电影创投活动陡增,入围的项目多,但实拍成片的数量少,走向院线上映的比例更低。优秀剧本或项目转化率不高,烂尾现象十分明显。有记者调研电影创投,认为“真正能够开始启动到最后能如愿上映的项目从整体来看,占比不到10%”。

以FIRST创投会为例,2016年获奖剧作有5部,分别是周子阳的《老兽》、翟义祥的《马赛克少女》,还有《我学游泳那年》《还没开口说爱你》、王晶的《长风镇》,但投拍成功的只有前两部。2017年获奖的有5部,分别是施一凡的《孩子们》、宋婷的《房子》、彭志中的《二度梅》、林伟东的《来来》、周笋的《佳禾》、高鸣的《回南天》。但投拍成片是后两部。2017年第12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新青年制造·项目创投”在武汉举办,评选出了5个优胜项目,有王猛的《老枪》、夏超的《太阳饭店》、叶舟的《神鹫》、邓歌的《青春燃城》、李宏宇的《狼在远方》。但两年半已过,5个剧作皆未实拍成片。

导致困顿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中国电影上游的水准不高,编剧或策划还停留在高级粉丝、票友、文学爱好者的业余层面,远未达到专业水准。很多观众对影视的特性理解不深,以小说、故事的思路去创作影视剧本,而不是按拍摄要求去改进,缺乏形象性、场景意识和蒙太奇思维,剧作尚停留在理念阶段,完成度差,缺乏可拍性。二是有些创投仍属趋时应景的投机行为,组织不成熟匆匆完事,没有后续跟进。三是评价标准不科学。对优秀剧本的认识还停留在叙事和主题的层面,对其创意或新奇性仍没考虑。四是电影创作的高投入性和产业链的复杂性。电影是门综合艺术,创作成本高,需要多位专业人员合作参与。发行、播映周期长、程序多,需要申请许可证、宣传发行、院线助推。如果前期没有足量资金,主创缺乏毅力,发行没有途径,项目随时就会停摆。电影创投,唯有长期践行才能研判其积极的价值。

3.导师干涉创作、制片影响风格

很多导师、监制面对新人常会越界操控、过度指挥,这就会形成创作的矛盾,不利于新人的成长。胡波因剪辑时坚持主见,与王小帅发生分歧,无法排遣郁闷而自杀。制片出于商业需要,对影片的特色和风格有制约,难免绑架青年编创的意志,扶持变成裹挟,影响着新人自由表现、创作。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教授也认为:“资本的本质是要盈利,而资本力量的强势使很多青年导演创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相对减少,这是目前比较矛盾的一个状态。”

(二)发展电影创投的策略

“不埋没每个有志于影视的才俊。”中宣部电影局、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节和创投会主办方要做好顶层设计,全力挖掘、培育新人,促进其成长。要多方筹集、保证创投资金,增强组织能力,增加活动连贯性、长远性,完善评审机制,注重后续的督导、验收,平衡扶持和管控之间的关系。强调成果产出,为中国电影新力量成长保驾护航。对参赛者而言,要提高原创力和剧作的成熟度,自觉结题,打击“空手套白狼”的欺骗行为,将违规者纳入诚信黑名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电影进入转型期,管理与创作观念也要创新,要运用整体思维构建电影事业的发展体系。既要拓展电影的产业链条,更要关心人才的培育;既要提高终端的体量和数量,也要注重前期策划和质量;既需要佳作明星,也需要完善体制机制,只有源源不断的新人涌现,中国电影才能可持续性发展。伊朗小成本电影《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和韩国电影《寄生虫》皆获得奥斯卡和多项国际大奖,蜚声世界,令人艳羡。中国电影界要看到差距,总结不足,基础性的扶植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须建立牢固的电影人才振兴体系,除了高校加强培养外,还要完善电影节奖项、强化编创培育、细化扶助举措、强调内涵建设。

创投是青年才俊的培养皿,是电影项目的孵化器,多方联合,久久为功,定会助推年轻影人茁壮成长,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储能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