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的叙事主题与文化表达

2020-11-14 13:04资小玉
电影文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题材少数民族民族

资小玉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迈入新时代以来,伴随着网络与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数码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播映门槛和途径的便捷,微电影因其时长短、拍摄周期短、投资相对小的三微特性,使得微影像的表达趋于大众化。“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与传播环境的大背景下,网络改变了地域本身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同时,少数民族在虚拟时空获得的信息,与其过去封闭的、边缘的时代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新的思考。”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如雨后春笋,成为新时代少数民族题材影像创作与传播不可或缺又新鲜多元的亮彩。

综观近几年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叙事主题上仍然沿袭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典型的话语范式,聚焦于地方特色、民俗风情、民族文化的“陌生化”视觉景观,由于微电影本身的特性,这些影片的主题单一集中比较明确,在文化表达上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创作上除了一些业余爱好者的自发行为,主要还是由各民族地区政府宣传部门支持和牵头来做,同时有意借助微电影来宣传少数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融合地方特色旅游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尽管这些微电影良莠不齐,但某种程度上,它们不仅展现了地域风情特色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对外宣传的窗口与名片,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走入新世纪迈向新时代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变化与发展,同时也在当前全球趋同化的时代大潮中表达了少数民族对自我身份认同的迷惘、对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危机的忧思,以及对民族地区从生态、经济到人文发展的审视与希冀。

一、显性表达与隐性宣传

微电影所诞生的媒介环境决定了它与传统电影短片很大的不同在于,微电影从制作到播出都是基于新媒体网络平台,传播途径更加多样。自2011年广告微电影《一触即发》走红以来,品牌商都开始有意利用微电影来做有故事的隐形宣传。微电影独特的宣传效用也为少数民族地区所青睐,由此利用微电影挖掘和展现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风俗成了新时代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创作的一大主题。

青年导演杨蕊执导的《图腾之旗》系列微电影,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风景、民族风情与特色文化诗意创造性地融为一体。《图腾之旗·佤族沧源篇》取材于云南沧源佤族的创世传说《司岗里》,通过富有冲击力的镜头语言重新演绎了佤族英雄江三木落护宝历险的民族史诗故事。该微电影作为云南沧源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在旅游景点循环播放,尽管它本质上也在“宣传”,不遗余力地展现了佤族沧源独特秀丽的自然风貌,但影片以英雄江三木落护宝的一路历险为视角和主线,地域景观展示有机地融入了类型叙事并成为戏剧情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片斩获了多个大奖,包括首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优秀导演奖、最佳摄影奖,第三届北京国际微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等,受到了高度评价:“充满原始野性美的画面,现代和奔放的打击配乐,雄伟壮丽的东南亚奇观丛林,少数民族的狂欢群舞,全片无对白,超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却完整讲述了一个英雄的励志故事,为微电影创作带来了新的境界。”

导演杨蕊在访谈中曾谈道:“图腾之旗这个系列希望能够借助各个民族的神话史诗、民间传说,用商业类型片的叙事方法来结构,拍出生动感人促进有一种正面价值观传达的这样一个微电影系列,希望通过一个又一个短小精悍的商业电影的叙事手法,能够把我们各个民族的精髓文化和民族精魂,通过他们特有的神话传说中的一些故事,用惊险、动人、撼人心魄的叙事方法和拍摄技巧能够有效地传递出来。”这种“民族史诗风俗文化+商业电影类型叙事”的创作观念,将少数民族元素在地性地转化成影片类型的创作思路,“在单纯表现民族特色外,有意识地以少数民族和地域特性来营造类型”,力图开拓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类型化创作范式,以类型片的外在形式追求内在的民俗风情和特色人文表达。

除了对民族史诗、民间传说的挖掘,新时代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更多的是聚焦在对少数民族日常生活、民风民俗、精神信仰的传承表现上。《图腾之旗》第二部《朝圣者东巴》将镜头对准了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影片借助纪录片式的手法再现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四个东巴不畏路途艰辛赶去玉水寨参加一年一度大型东巴法会的情景,展现了纳西族各地东巴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以及他们共同坚持的精神信仰。

云南布依族微电影《传承》(2016)则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用唯美平实的镜头语言呈现了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的自然美景、饮食、婚嫁风俗和祖训遗风。布依族少女阿娅儿时在父亲去世后被奶奶接到大城市生活,成年后因姐姐即将出嫁回到了陌生的家乡,她跟着妈妈一起准备和制作婚嫁酒席用的特色花米饭,从衣着的不习惯到重新感受和爱上家乡的美好。影片通过对布依族婚嫁仪式的朴实展现,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一步一句地唱诵嘱咐呈现了布依族对家族道德祖训精神的传承。阿娅在回来之初是已然习惯城市现代生活且内心排斥布依族自我身份的这么一个形象,然而之后清净淳朴的“世外桃源”生活感染或者说唤醒了她对于布依族自我身份的认同。伞的意象化指代、离开与留下的隐喻性抉择,都暗示了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对自我身份的迷惘和确认以及对本族精神文化的疏离与重拾。

位于中缅边境云南西部的德宏州,近年来也广泛利用“微电影”的形式记录和传播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如讲述傈僳族传统弩文化的微电影《苏典》(2016),通过女主人公苏典(苏典又是当地地名)想办法修理爷爷留下的弩的过程,表达弩对于傈僳族爷爷这一辈人的意义以及弩精神的传承。影片大量的宣传城市的空镜头穿插渲染,开头与结尾以体育赛事相呼应,女主人公苏典将弩文化精神运用在了赛场的拼搏之中,最终赢得了自行车比赛冠军。剧作上采用了较多的内心独白和画外音形式来表达傈僳族传统的弩文化,“弩是傈僳族狩猎的工具,更是他们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象征。生活中拼尽全力去捕获猎物是对生命的尊重。赛场上拼尽全力去超越对手是对对手的尊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射弩逐渐演变成一项群众性体育运动项目,从传统弩到现代民间体育的转变,顺应了时代的变化但保留了精神的传承。

二、传统之思与现代传承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化势头愈演越烈,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全球化价值观念普及与接受之下所导向的文化价值观念的趋同也深深影响和渗入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进程之下逐渐消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成了当务之急和待解难题。由此,对民族传统文化消失的忧思及如何传承、保护和发展的诉求成为新时代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中非常突出的重要主题。

湘西人彭景泉编剧导演的微电影《寂寨》(2015),讲述了外出打工的年轻苗族姑娘梅香在爷爷弥留之际,被紧急召回连夜拜师学唱古歌完成了长辈的心愿。梅香不仅传承了古歌,也展示了苗族重亲情与守承诺的美好传统。影片借老歌师之口说出了老一辈对本民族文化的担忧:“我们祖祖辈辈的文化都写在苗族古歌里。古歌断纤了,就没人瞧得起我们苗族了。”文化传统的失落不仅是仪式、故事、风习等的变迁,更关乎一个民族的尊严。影片对于苗族古歌特殊的交接仪式予以了重要刻画,然而值得思考的是,这种弥留之际的传承方式更多的是基于亲情的血脉之连而非传承者自主深思的决定,死亡与仓促的基调使得影片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传承危机的忧思主题也尽显无遗。

人是文化传承的核心,民族文化传承的危机最直接地体现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手艺的传承上后继无人。在全球化商品经济大潮之下,对物质金钱的渴望与驱动让经济落后的地区劳动力大量外流,儿童与老人留守问题成了当下乡村比较普遍的现象。“特别在经济后发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环境恶化、传统传承等问题,‘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空间的‘挤压’,都是伴随着大国崛起而同时共生的‘月亮的背面’。”云南佤族歌舞题材微电影《最后的舞者》通过一个俄罗斯女记者的视角展现了沧源翁丁村佤族的民俗风情,讲述了在女记者的帮助下,该村最后一个留守的佤族舞者得以通过电视画面呼唤外出打工的伙伴们回来传承民族舞蹈的故事。该片在2015年第三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一举拿下了最佳作品奖、最佳音乐奖、优秀导演奖和优秀新秀奖。影片以“闯入者”切入少数民族文化的外来者视角,这种方式在过往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并不陌生,然而,借助外来者的帮助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这样的结局表象上欢乐祥和看似感人,但在现实的参照之下,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忧思与困境昭然若揭。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根植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各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作为凝聚族群内部关系的精神纽带和信仰的力量,如何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并促成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至关重要。新时代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从某种程度上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起到了积极和警醒的作用。

三、地域生态与人文关怀

少数民族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貌,孕育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与众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亦是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与其他一般题材微电影的重要区别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进程、经济的发展、现代文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族群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改变,地域生态也伴随经济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由此,关注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生态破坏的反思也是新时代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重要主题之一。

内蒙古环保题材微电影《青草地》(2014)以蒙古族儿童道日那的视角,表达了对美丽大草原的珍视和依恋。城市的高楼大厦与绿色淳朴的草原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孩子心中的美景依旧是有父亲有爱有家有青草地的大草原,在城市里习惯性捡起路人随手扔的垃圾呼应了孩子在草原上捡起游客垃圾默默烧毁的美好行为,凸显了孩童纯净的心灵和环保的主题,呼吁和传播了绿色生态理念,表达了绿色大草原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之地亦是精神归宿和心灵家园。然而,“生态不是一个地域性的问题,它只是通过地域表现出来,其实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现在很多的地域性电影都表达了这样的问题,即我们共同面临着生态的变化,同时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态问题不是某一个地域、民族能解决的,它所要面对的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域风情和特色文化孕育和滋养了不一样的族人,关注新世纪少数民族地区人的变化和发展,人本身的精神面貌乃至人性的发掘也成了新时代微电影的主题之一。获首届大学生微电影节最高奖业界竞赛单元最佳微电影奖的影片《戛洒往事》,围绕一条初生小狗讲述了一段温情的童年往事。彝族少年桶生家的母狗产下独子而被迷信顽固的父亲逼着丢掉,桶生却悄悄在河滩荒洲上将小狗灰灰偷养起来,镇上的乞丐贵巴子一直暗中照顾小狗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救小狗而被洪水冲走。这个故事表面上看是写小孩与小狗之间的情感,但实质却展现了贵巴子这个社会身份地位低下被歧视的人闪光的人性。作为80后新锐导演的何瑞博在导演阐述中谈道:“《戛洒往事》是一部乡土气息浓厚、体现云南地方少数民族特色的微电影。我们希望通过一段悠长淳朴的人生故事,结合云南独特自然景观,打造出一部真正打动人心的原生态乡村题材微电影。”但需要注意并有一个存疑且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戛洒往事》改编自作家陶永灿的短篇小说《荒洲》,陶永灿生长于湘西南大山中的瑶族山寨,他所写的这个故事所反映的风俗人情也是发生在瑶族人身上。而作为非少数民族地区的导演,何瑞博把这个故事放到了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西南部的戛洒镇彝族地区拍摄,并直接将这个故事嫁接在了另一个少数民族地域上,瑶族与彝族的差异在这里被忽视直接替代,诸如“母狗生独子家里要倒霉”的民间说法在彝族是否流传也存疑。因此,对于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的创作,如何尊重少数民族的差异个性与挖掘内在人性的共通性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值得重视。

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景观独具风貌,但大部分位于比较偏远的山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民族地区关心民族群众,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出在保护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及风貌的基础上,要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由此,少数民族题材扶贫主题的微电影也在这种利好的大环境下产生。比如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微电影《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由真实事件改编,选取了教育、产业、电商、旅游精准扶贫的四个方面,通过“阿华吃山”“阿幼朵逃婚”“木必放牛”“开心彝栈”几个简短的故事,来宣传扶贫工作需要引导贫困群众转变陈旧思想观念,同时也展现了大理州开展落实精准扶贫的工作成效。影片采用了故事拼盘的方式串起同一个主题,叙事简洁明快,镜头语言生动娴熟,对于扶贫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生动的影像化传播作用,能让更多的地方群众从活生生的事例中了解扶贫,实现从思想上脱贫的认识和转变。

结 语

新时代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中,演员大部分选用非职业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剧中人物多使用本民族的方言,从地域风情特色文化的宣传、民族文化传承危机的忧思,地域生态、人文关怀乃至扶贫等叙事主题,展现和表达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观察和思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全球化、城市化的现代进程中少数民族的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和影响,是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途径和重要方式,促进和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和发展。

但也要看到当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局限性,首先主要体现在创作上,一是大部分微电影讲故事的能力和叙事技巧还有待提高。由于微电影时长短,对故事的讲述能力要求反而更高,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螺蛳壳里做道场”都是从创作本质上对优秀微电影提出的要求。主题可以单一、故事可以简单但不代表内容和表述庸俗浅薄,当前许多微电影在故事的叙事策略和表达上还显得比较稚嫩。二是拍摄技巧与制作水平上整体还比较粗糙,与缺少专业人才、制作费用不足亦有很大关系。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创作和生产不仅是艺术问题、美学问题,也是关系到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发展的问题,是传承弘扬多样性民族文化、实现多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载体”。另外,“尽管近年来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不断涌现,但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中,它们却很容易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而成为‘看不见的微电影’”。数码技术的应用以及微电影作为较低成本的影像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大环境下,传播的有效性和影响力还有待思考和进一步开发。

猜你喜欢
题材少数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