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六艺”传承的高校就业教育改革摭探

2020-11-16 07:29朱景平朱如超
成才之路 2020年33期
关键词:六艺职业传统

朱景平,朱如超

(1.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学部,安徽 芜湖 241002;2.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051)

在现代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双高计划”建设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能力培养为主,主动进行校企深度融合,适应产业链发展,进行专业群建设。随着2019年834万大学生毕业,高职生就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此,如何结合传统文化“六艺”传承进行就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范式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兴旺,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作为治国理政的资源。

我国的文化根脉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人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理由。从传统文化传承视角进行就业教育改革,教师只有对大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才能真正了解他们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担当,才能明确我国高校传承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任务。因此,教师要采用定量研究的市场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分析,相关项目团队成员则发挥各自不同的地区优势展开问卷的发放和采访。本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1051 份,实际采访50 人,分析统计并选取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结果见图1-2,表1)。

图1 在校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传承必要性占比

图2 在校大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意愿情况

表1 在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来源情况

经过分析和调查,教师发现:喜爱,有接触,想要了解传统文化“六艺”的学生不在少数,超过80%的在校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传承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和群体一起就传统文化“六艺”展开一系列活动。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他们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知识最重要的媒介,但从调查结果看,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选择从互联网平台上获得传统文化知识,同时市场现有的传统文化互联网平台(表2)存在内容形式古板、功能不全面等诸多问题。所以,教师的研究很有必要性。

表2 现有传统文化的互联网平台部分汇总

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社会、国家发展的希望,更是主力军。因此,高校要以本校为大本营,推行全新的传统文化互联网实践平台,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和意义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大学生要不忘初心,规划未来

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产生了内容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等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能够滋养和提振现代人的“精气神”。大学生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不忘初心,规划未来。例如,2019年10月27日,在安徽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及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参赛选手张莉莉获得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之星的金奖。郭子薇、李倩倩、向婷婷创业团队获得安徽省大学生创客之星的金奖,学校获最佳组织奖。同一天,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智慧供应链以“链战风云”为主题的创新创业挑战赛(高职组)中,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参赛选手程旭、高翔、王峰、宋纪端4 人团队获得一等奖,参赛选手程晓媛、吕英豪、王夜夜、朱玉龙4 人团队获得二等奖。可见,高职学生在传承文化、规划未来职业生涯的就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标志,大学生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的生命力,它虽然不同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但是可以凝聚国家发展动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政治的多极化、社会的信息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不是军事经济硬实力竞争,而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文化软实力是当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教师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其精华,挖掘其价值,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如美国靠“三片”称霸天下,即肯德基薯片、好莱坞大片、计算机芯片。美国肯德基和麦当劳的薯片遍及全球,代表了美国的饮食文化在全球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而中国电影《流浪地球》《战狼》等的热映,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自信。因此,大学生要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精华,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3.大学生了解历史渊源,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类任何新的创造,都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条件和环境是中国的现实国情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因而在我们面临“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时,必须遵循独特的中华文化传统优势,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了解历史渊源,可以增强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所以,教师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时俱进,让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六艺”与现代职业素养的关系

1.传统文化“六艺”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的应用与发展

传统文化“六艺”是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具体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古代的礼指的是礼仪、礼节,类似于现在的“德育”,古代有五礼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吉礼用于祭祀之事,凶礼用于丧葬之事,军礼用于军旅之事,宾礼用于宾客之事,嘉礼用于冠婚之事,合称五礼。古代的乐是指音乐。当时有六乐即《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古代的射是指射箭技术。古代的射有五种射箭的技术:参连、白矢、襄尺、剡注、井仪。古代的御是指驾驶马车技术。古代有五御——“鸣和鸾”“逐水车”“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古代的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古代的数是指理数、气数,意思是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方程、勾股、差分、栗布、方田、商功、少广、均输、盈朒被称之为数艺九科。

“六艺皆精”是古代的标准,也就是琴、棋、书、画、诗、射,样样都会,发展到今天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学生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更应该与时俱进,发展“现代六艺”。传统文化的“六艺”经过彻底变革,发展到“现代六艺”,可以是相应的经典、音乐、运动、开车、书法、电脑。中国现代教育从小学到中学都注重兴趣班和特长班,让学生学习唱歌、跳舞、琴棋书画,其实是“六艺”的传承与发展。

2.传统“六艺”与现代职业素养的关系

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按其学科性质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它们与现代职业素养的关系可以这样对应。

“礼”“乐”属于道德品质方面。“礼”“乐”的传承可以培养的现代职业素养为学生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审美能力和团队精神。“礼”“乐”发源于原始社会宗教活动中的仪式(礼)和音乐歌舞(乐)。西周的礼涉及伦理、政治、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乐”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之一。当时“乐”的范围包括诗歌、音乐、舞蹈等,可以说是各门艺术的总称,涵盖了德、智、体、美各种教育因素。传统“六艺”教育的中心是“礼”“乐”教育,“礼”“乐”教育相互配合,“礼”着重于训练人的外在行为规范,“乐”着重于陶冶人的内在精神情操。“射”“御”属于职业技能方面。“射”“御”的传承可以培养的现代职业素养为学生的身体素质、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书”“数”属于发展潜力方面。“书”“数”的传承可以培养的现代职业素养为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财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

三、从“六艺”传承视角进行就业教育改革的路径探索

高校要根据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传承传统文化“六艺”的精华,构建“六艺”校园互联网实践平台(见图3)。

图3 “六艺”校园互联网实践平台的构建过程

1.结合传统文化“六艺”进行就业教育改革,构建“六艺”校园综合实践平台,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结合传统文化“六艺”进行就业教育改革,构建传统文化“六艺”校园互联网实践平台,平台下设五个板块:匠心工艺、文房艺术、经算遗韵、珍馐美食和采风问俗。这五个板块核心功能包括了优秀国风经典、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手工艺、音乐戏曲舞蹈艺术、中华传统美食以及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同时,这五个板块也包含了“六艺”的综合技能。将“礼”融入到“采风问俗”板块,将“乐”融入到“文房艺术”板块。由于“射御”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去甚远,教师便赋予“射御”全新的理解,将其融入到“匠心工艺”板块,并将“书数”融入到“经算遗韵”板块。

在新时代发展传统“六艺”的六种技能,构建新“六艺”校园综合实践平台来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艺术修养、团队竞技能力、驾驭力、文化交流能力、理性思维。如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与“六艺”有关的学生社团是谦心国学社、社交礼仪协会、石如书法学社。“六艺”校园综合实践平台以校园为发起地,欢迎各大高校传统文化社团以本平台为活动阵地,通过本平台发布线下活动的举办情况,从而吸引更多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大学生加入其中,以培养他们就业能力和现代职业素养。

总之,通过建立“六艺”校园实践平台,能培养大学生进入职场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六艺”校园实践平台聚焦大学生核心素质,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有机衔接,形成了全校“三全育人”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提高了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

2.开展大学生“晨读经典与暮习书法”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了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国家语委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三全育人”实施方案,并在大一新生中进行了“晨读经典与暮习书法”活动。大一新生晨读的经典主要是国学经典,晨读读本多选自《四书》和《五经》。晨读经典是对传统文化“六艺”礼乐教育的最好传承。

中华经典晨读在全校大一新生中开展,第一学期为第6 周~第15 周,第二学期为第1 周~15 周。每周一到周五,上午第一节课预备铃响前15 分钟开始晨读。若该班级上午1 节~2 节没课,酌情安排在上午第3 节课前进行;若上午只有体育课,该天晨读可以不安排。若涉及合班,可以两个班级一起读。经典晨读除了学校安排指导教师定期指导,平时主要由学生导读员监督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每个自然班级由辅导员推荐2 名学生导读员具体管理班级晨读,学生导读员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晨读计划引导班级同学晨读;认真参加培训,提升对中华经典的理解力;负责晨读考勤,并将考勤记录交给系里的晨读管理员。经典晨读1 学年计入该生本学期公选课学分1.5 学分。同时,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六艺”的“书”,学校在大一新生中进行了摹习书法活动。每个晚自习练习书法,1 学年计入该生本学期公选课学分1.5 学分。这样,晨读经典与摹习书法各1.5 学分,共计3 学分,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晨读经典与摹习书法”活动,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能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3.根据就业需求,从就业“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大学职业生涯规划

从2013年699万大学毕业生,开始了“最难就业年”。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从2014年的727万到2017年的795万,2018年又有820万大学毕业生,还是“更难就业年”。2019年有834万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难一直在持续。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高校应思考的问题是面对就业压力,如何让大学生弥补缺失的素质,并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现代社会的就业不仅要求大学生有就业意识,而且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要通过实践活动锻炼能力,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为应对就业压力,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根据就业环节的需要,从就业“硬件”和就业“软件”两方面进行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一般有以下环节:准备求职材料、进入人才市场、笔试(摹习书法有助于笔试)、面试(晨读经典有利于这一环节)、签就业协议与试用。

高校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教育上,高校要引导学生做好大学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自我定位,确立职业目标。就业“硬件”上可以传承传统文化“六艺”中的“射”“御”“书”“数”的职业技能和发展潜力方面精髓。就业“硬件”主要是通过学习考试和参加各项比赛获得的各类证书,如驾照、普通话证书、英语AB 级证书、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国家二级证书、相关专业技能证书、奖学金证书、比赛获奖证书、三好学生证书、优秀学生干部证书以及其他荣誉证书等。就业“软件”上可以传承传统文化“六艺”中的“礼”“乐”的道德品质方面精髓。就业“软件”是就业软实力、就业综合能力、素养、素质、气质、修养、礼貌、“情商”等。就业“软件”主要是通过经常锻炼和平时学习所获得的思想道德修养素质与为人处事能力等综合就业能力,如善于表达、善于沟通、为人诚信、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

综上所述,高校要进行就业教育改革,为大学生将来就业和创业做好充分准备,从就业“硬件”和就业“软件”两个方面规划好大学职业生涯,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六艺职业传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论马一浮对六艺论儒学经典体系的重建*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长沙市六艺天骄星城园学生作品展示
老传统当传承
职业写作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爱的职业
马一浮“新《六艺》论”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