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型”高职旅游人才培育调研与路径思考

2020-11-16 01:50王东红
北方经贸 2020年11期
关键词:调研

摘要:培育工匠型旅游人才是适应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根据调研,工匠型高职旅游人才培育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分析了影响和制约人才的培育因素,探讨了地方政府、学校、旅游企业应构建工匠型旅游人才培养的顺畅环境和机制,指出培育学生追求工匠精神和塑造自身的职业品行,这样才能促进工匠型旅游人才的培育。

关键词:工匠型;旅游人才;调研;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20)11-0147-03

目前我国旅游市场消费中80、90后旅游者逐渐成为消费的重要群体,该消费群体更加注重服务质量;随着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的改革,企业急需业务技能熟练、爱岗敬业、道德品质良好和职业素养较好的人才,这些特征对专业人才培育提出挑战,为了更好的了解工匠型旅游人才现状,笔者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和企业三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了人才培育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了人才培育的路径。

一、调查样本选取与调查内容

本研究对新疆某三所高职学校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以及与其合作的企业进行调研,调查的形式以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结合的方法。访谈了三所学校的专业育人模式;选取这三所学校的150名三年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选取10家与学校合作的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进行调研。

通过对工匠精神内涵、核心要素、现实意义研究,列出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内容。学校的工匠型人才培养现状访谈内容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理念、教学内容、环境氛围、考核评价体系和工匠型师资等方面进行了设计。旅游企业的访谈内容包括工匠型人才需求情况、工匠型人才的特征、企业对工匠型人才培育的建议和产教融合情况等。学生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工匠精神的掌握情况、获取途径和人才培育满意状况、工匠精神融入到专业教学情况、学生对所从事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综合素养情况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校工匠型人才培养现状

对三所学校专业教师、系部领导访谈,三所学校都比较重视旅游人才的培育,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技能训练;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实习、就业基地;聘请管理者参加人才培养制订的论证;职业精神一些内容融合到教学和考核评价中。通过调研分析,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文化宣传氛围不浓,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是很紧密,产教难以深度融合,旅游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规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毕业生在旅游企业就业率不高,工匠精神元素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不明显,对学生工匠精神的教育重视度不高,尤其对职业道德品质、吃苦耐劳、心理健康、爱岗敬业等方面的教育远远不够,学校对专业学生工匠精神教育没有形成具体的措施,对培育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职业精神、职业品质特征是比较模糊的;教师在教学中比较偏重理论知识传授,主要是以课件、教案、教材的讲授为主,像情境教学、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运用比较少,教学方法单一,有些教师对行业、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和人才素养要求不是很熟悉,有些教师知识结构老化,对专業前沿的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不熟悉,有些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有待于提高。教师作为培养有效供给人才的执行者,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将导致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差距比较大。[1]

(二)旅游企业参与学生培育情况

通过与三所学校合作的10家企业访谈,了解到这些企业都愿意与学校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基地,能够接纳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企业也愿意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企业更倾向于接纳能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心理素质较好,沟通能力较好、爱岗敬业的毕业生去就业。调研显示,企业参与工匠型旅游人才培育仅限于接受实习学生、教师挂职锻炼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讨论等,企业参与工匠型旅游人才培育的深度、广度有待于提高,企业很少参与学校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旅游企业缺少对学生实习的培育方案,缺失职业素养培育目标和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注重学生能够完成工作任务。

企业反映学生普遍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劳动意识淡薄,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意识较差,有些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经不起挫折和失败,人际沟通交往有障碍,对实习的认知有偏差和对待实习态度不端正,对待实习仅仅是完成学校规定的实践教学任务,有些学生自我生活管理能力弱,自我调节与控制情绪能力弱,自我激励的能力与战胜困难的信心比较弱。

(三)学生培育现状

1.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途径

从调查结果来看,53%的学生从网络上了解的信息,40%学生是从学校宣传和课堂教育了解的,7%的学生是从电视等其他途径了解的。一半以上学生了解工匠精神是从网络上获得的,由于信息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途径更加方便和快捷。从学校途径了解工匠精神明显低于从网络上获取的信息,说明学校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和教育是比较滞后的。

2.对学校开展人才培育满意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40%的学生对学校开展工匠型人才教育是比较满意的,47%的学生对学校工匠型人才培育情况表示一般,6%的表示学校开展的教育是非常满意的,7%的对学校开展教育是不太满意的。这表明学生对学校开展工匠型人才培育的效果评价一般,学生对其认可度比较低,学校不是很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匠文化元素符号没有深层次融入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3.对学生所从事工作所需的技能和职业素养情况分析

80%的学生表示对所从事旅游行业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非常清楚,13%的学生对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是比较清楚的,7%的学生对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表示一般。绝大多数学生清楚今后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这说明学校是非常重视学生职业技能教育和训练,职业技能的教育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根据对学生今后工作需要的职业素养情况调查来看,20%的表示非常清楚,30%的表示比较清楚,43%的表示一般,7%的不太清楚。一半学生对今后工作所需的职业道德是比较模糊的,这说明学校对其不是很重视。

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调查来看,30%的人认为在学校中养成,50%的人认为在企业工作中养成,20%的人认为通过自身的不断陶冶形成。学校和企业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两者不可偏颇。

三、“工匠型”人才培育路径思考

通过调研分析,新疆某三所高职院校工匠型旅游人才培育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工匠型旅游人才培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培育工匠型旅游人才是涉及到地方政府、旅游企业、高职旅游学校、学生都要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各参与者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培育工匠型旅游人才。

(一)地方政府制定工匠型人才培育的制度,形成人才培育的驱动机制

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政府主动参与、高效作为,以保障政策与制度的顺利落实和实施。[2]在工匠型旅游人才的培育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地方政府在人才培育中要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明确校企双方在人才培育中的职责,激励校企双方积极参与人才培育,创新产教深层次融合的机制,形成校企共同育人的体制;为了确保人才培育的执行和实施,加强对校企育人的考核评价,形成产教融合育人奖励惩罚机制。地方政府还应该创造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平台和产教深层次融合的宏观环境,通过制定系列工匠型旅游人才培育的机制,才能驱动产业、教育融合和共同育人。

地方政府牵头组织学校、旅游行业、企业成立旅游职业教育联盟,各参与者以旅游职业教育联盟为平台,基于工匠型旅游人才培养为共同目标,各参与者积极履行育人的职责,以培育工匠型旅游人才为主线,积极探索“1+X”证书试点制度,根据工匠型人才特点,积极研究旅游行业相关的X证书考核量化标准。通过共同育人体系,共同解决人才培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断完善机制,确保人才培育有一个顺畅的内部环境。

(二)学校建立工匠型旅游人才培育系统机制

学校在工匠型旅游人才培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的育人模式直接关系着工匠型旅游人才的质量,为了解决工匠型旅游人才供需矛盾,学校需要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育人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首先,结合旅游专业特点,挖掘和整理旅游行业工匠精神文化和企业文化,多渠道宣传工匠精神和企业文化,通过宣传使学生树立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熏陶自身的职业品行。其次,不仅要加强知识、技能的教育,更要加强职业品行、心理教育。学校积极主动与企业一起研讨育人的计划和落实方案。用工匠精神理念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将工匠精神实质内涵、价值、现代意义和企业用人规格要求与旅游管理课程内容相融合,学生的职业理念、专业情感、学习动因、知识能力储备等离不开实践课堂,[3]因此用工匠精神元素全方面的塑造学生的品行。最后,学校要重视工匠型师资的培育,师资是培育工匠型人才的主导,师资的素质关系着人才质量,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产教融合,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培养工匠型大师,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将乐业敬业、诚实守信、追求完美、客人就是上帝等职业道德品行传承下去。

(三)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旅游人才方案中,培養学生崇尚工匠精神

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要求,“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 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4]要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到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劳动教育列为必修课程,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中全过程,让学生明白劳动精神是养成工匠精神、职业品质的前提,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理念。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材〔2020〕4号文件中进一步强调,[5]高职院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学生教育:首先,加强学生劳动教育,改变学生忽视劳动、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思想观念,经常开展生活劳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生活,培育学生热爱劳动、积极乐观向上的劳动观念和能力;其次,每学期利用劳动周定期开展校内外劳动,让学生参加校园环境卫生清洁与维护劳动,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科技咨询服务、宣传服务和志愿服务,培育学生的社会公共道德、传统美德,让学生能利用知识、技能为他人服务,让学生领悟劳动意义的价值;再次,依托学生在景区、饭店、旅行社等企业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劳动品质,培育学生不断探索客人至上、服务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和追求工匠精神。

(四)旅游企业应建立系统的育人理念,完善育人的参与机制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工匠型旅游人才培育的关键环节,旅游企业主动参与工匠型人才培育是责任使然,也是解决人才需求困惑的症结所在。旅游企业要重新认知与学校合作解决人才需求价值所在,主动积极与学校合作,为工匠型旅游人才培育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环境;企业除了参与制订培养方案以外,还要积极地与学校一起研究学生道德品行塑造与教学内容整合、实习环节和职业精神培养相结合的方法、途径。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内容,将工匠精神元素和企业文化融合到顶岗实习环节中,在企业职场环境中让学生认知职业精神,提升自身的情操和品质。除此之外旅游企业应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工匠精神教育:首先,在实习的整个过程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企业文化的教育,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敬业、乐业的精神,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会到劳动价值的意义;其次,旅游企业要开展职业技能的比赛活动,积极鼓励实习学生参加,通过比赛,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认知劳动价值所在、追求服务的精益求精、厚植学生的工匠精神;最后,企业应该依据自身发展对人才需求,对实习学生量身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激励实习学生为企业发展努力工作,让学生感受到企业如家的职业品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价值观、奉献的职业品质。

(五)学生要注重塑造自身的品行

根据调研结果,学生一般都比较重视自身职业技能提高,忽视了对职业精神的塑造和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重要性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学生要转变观念,重新认知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融为一体的重要意义。首先学生树立正确的工匠观念、爱岗敬业的态度,领悟工匠精神现代内涵、价值意义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理解旅游企业文化理念以及企业对人才的规格要求,让学生明确自己将来的工作岗位方向以及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养成良好的热爱劳动的习惯,在校学习和实习中,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积极锻炼,磨炼自己意志,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养成正确职业价值观和良好职业品质。其次,学生崇尚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并将这些精神的元素和企业文化理念融合到日常的行为规范、学习内容、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等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成为自己的习惯和行为准则。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质,使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内化为自身综合素养的核心内容。

四、结语

工匠型高职旅游人才培育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解决旅游人才供需错位矛盾的症结所在,通过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完善育人机制,构建育人的制度,明晰责任,主动积极参与到人才培育过程中,陶冶学生自身的品行,各参与者创造育人的顺畅环境和机制,确保工匠型旅游人才培养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东红.基于供给侧视角的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2019(8):21-24.

[2] 贾秀娟.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学教育,2018(14):77-80.

[3] 李梦卿,任 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6(11):66-71.

[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2020-03-2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材〔2020〕4号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2020-07-15.

[责任编辑:马 欣]

猜你喜欢
调研
“行必称调研”是坏作风
高校学评教调研报告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202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研
一道高三调研题引起的思考
“走形式不走心”的调研要不得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