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拥有运动的童年

2020-11-16 06:55侯欣华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7期
关键词:理论

摘 要:“精神运动学”理论背景下,开展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园体育活动,并在实践中提炼出切实有效的支持性策略。合理准备,推动活动开展:合理利用场地、器械材料;自主确定内容、活动规则;扎实安全防护、准备措施。关注过程,保障有效开展:场地布置、器材搬运,热身整理有机结合;结伴自由、拓展自主,游戏玩法丰富创造;切合实际、自我评判,活动难度大胆挑战。多样评价,促进后续推进:形式多样的积极评价,提升游戏体验;教师家长的多样评价,优化活动内容;尊重幼儿的有效鼓励,促进创新玩法。

关键词:“精神运动学”理论;幼儿园体育活动;支持性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总则部分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健康领域”的导言中也强调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这告诉我们,幼儿园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适宜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活动,让幼儿在玩中乐、乐中玩,并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乐趣的同时获得全面、协调的发展和健康的成长。

德国的雷纳特·齐默尔博士在《幼儿精神运动学手册》一书中提出:精神运动学是一种符合儿童发育特点的、全面的、人性化的运动教育方式;贴近生活、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独立自主是精神运动学的纲领性原则;其目的是通过运动经历帮助形成未定的人格,强化儿童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度;培养儿童的自主能力,激发儿童的独立活动能力、通过团队经历拓展儿童的行为和交际能力;将自我概念和自我同一性作为精神运动学促进作用的核心概念,使精神运动学真正与儿童的人格发展联系起来。我园从“精神运动学”角度,探究幼儿园体育活动,关注、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注重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潜能,根据幼儿的体能基础,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幼儿园体育活动,并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梳理、归纳、总结和提升,整理、提炼出切实有效的支持性实施策略。

一、合理准备,推动活动开展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准备环节尤为重要,做好合理安排能有效推动活动顺利开展,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合理利用场地、器械材料

教育部新颁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第三十条指出:“幼儿园应当将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的玩具、操作材料……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愿望。”在体育活动中,幼儿最为直观也最常触及的活动材料是场地和器材。在混龄幼儿园体育活动中,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具多种玩法的活动器材,根据场地大小、地形及其相邻区域的功能特点,尽可能地发挥各场地、材料的优势和价值,以促进幼儿体质发展。每当阴雨或雾霾天气,利用园所公共区域和教室,开展室内混龄体能循环活动,狭窄的走道、大小不同的桌椅就成为孩子們的活动区域或器材。这些适宜的场地和器材,使幼儿获得了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充分满足了幼儿参与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需要。

2.自主确定内容、活动规则

《指南》在“健康和社会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如: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因此,活动中教师更应考虑幼儿的发展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鼓励引导他们尝试多种玩法和多情境的体育活动。如:在混龄体育活动中,孩子们想玩什么项目、和谁一起玩、怎么玩、玩几次,都由他们自己协商决定,从而发展幼儿的自主性。

3.扎实安全防护、准备措施

安全是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规程》在“幼儿园的安全”一章中明确要求“幼儿园的设备设施、装修装饰材料、用品用具和玩具材料等,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要求。”因此幼儿园体育活动安全防护措施必须充分。例如:场地的负责老师在活动前,必须去亲身体验游戏的安全性,排查隐患: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无损、自制玩具是否坚硬、锋利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排除,以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又如:在四季运动节活动前,后勤人员、教师必须先行去活动场地排查,了解场地的划分及设施情况,制定玩法和衔接路线,为活动安全、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关注过程,保障有效开展

体育活动的进行中有大量的互动,需要良好的师幼、幼幼互动。切实地实施策略保障,能保证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

1.场地布置、器材搬运,热身整理有机结合

《纲要》“健康领域”的指导要点着重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体育活动开始前,针对性地组织热身活动,帮助幼儿逐步拉伸肌腱、活络关节,以提高肌体的适应性,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度,为参与活动作好身心准备尤为重要。体育活动结束后,整理活动需根据幼儿肌体的疲劳状态、体能消耗程度进行,以放松、调适身心。在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中,因不同年龄段幼儿共同参与,不适合开展集体热身、整理活动。于是,鼓励幼儿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搬运、整理器材以及布置、收拾场地的工作,把适合幼儿体能的轻便劳动与热身、放松整合起来,同时幼儿的合作能力、设计规划能力、材料整理归类和有序摆放的能力都得到锻炼,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2.结伴自由、拓展自主,游戏玩法丰富创造

《纲要》在“组织与实施”部分指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尊重幼儿在活动中同伴选择、创意玩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拓展内容。如:在混龄体育活动中,孩子在亲密交流中不断生成富有新意的玩法,有效激发了他们的活动兴趣。又如:以班级小专题研究为载体的专项体育活动中,幼儿探索游戏器材的搭配、尝试不同场地的利用,创新传统游戏、更替多样器材,生成一系列新活动。幼儿在自主结伴和多样玩法的体育活动中,自得其乐。

3.切合实际、自我评判,活动难度大胆挑战

《纲要》在“组织与实施”部分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因此,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幼儿的共同点和个体差异都需关注,从而做到分层指导,因材施教。教师为游戏设定递进层次的难度:有的用不同数量的“星”呈现在场地上,有的用数字标志在器材上,供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如“龙腾虎跃”项目中的腿部柔韧训练就区分了一星到三星的不同跨度,幼儿根据自己腿部的承受力来选择难易度;又如“运运乐”活动中的悬吊练习可选择10秒、15秒和20秒的不同悬吊时间,运送的物品也有多种重量选择。幼儿根据自我评判选择难度,成功完成后又能鼓起勇气向更高层次的目标挑战,从而对体育活动充满无限乐趣。

三、多样评价,促进后续推进

活动后的评价应是多样的、富有教育价值的。积极有效的评价能提升幼儿良好的活动体验,从而优化活动内容,促进玩法创意,推动体育活动的后续发展。

1.形式多样的积极评价,提升游戏体验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如果孩子们成长于鼓励他们自然、顺利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学习之中,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因此,对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体验应给予正面、积极、导向性的评价,对未能达到预期的,也应以宽容、关爱的态度给予建设性的引导,鼓励幼儿主动尝试,帮助其获得成功。活动后,组织幼儿将自己参与的活动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进行阶段性评价或记录并进行交流讨论,以了解幼儿对活动的喜好。教师通过幼儿的记录和游戏后的讨论反馈,了解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出及时调整。这种积极的推动,让幼儿感受到被关注和支持,给予幼儿良好的自我体验。

2.教师家长的多样评价,优化活动内容

《纲要》在“教育评价”中指出:“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教师的积极评价促进活动优化,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只温暖的大手,都给幼儿鼓舞,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战胜挑战;幼儿完成任务,就给一个象征场地活动的彩色“能量环”,有了新创意,就鼓励记录在记事本上与同伴分享,这样能有效助推幼儿持续活动。适时组织家长来参与幼儿园亲子体育活动,既为家长了解幼儿的体育活动需要和提出评价、建议创造条件,也能吸纳家长的创造性建议,以丰富、优化创造性游戏的活动内容。例如:在开放观摩活动中,组织家长参观体育活动,鼓励家长从活动的安全、资源、项目、内容等给予评价,发挥建言献策的积极作用,有效促进体育活动内容优化。

3.尊重幼儿的有效鼓励,促进创新玩法

美国教育家加德纳指出:“差不多每一个孩子到4—7岁时,在有合适环境的鼓励下,都是极富于创造性的,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正是最自由的阶段。”幼儿正处于想象力萌发的阶段,体育活动中他们往往不会满足于教师预设好的内容和方式,而是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玩耍。教师应当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支持他们的游戏创意。例如:教师利用谈话、散步、闲聊等环节,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鼓励幼儿在活动后用讲述、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于体育活动的想法,鼓励幼儿描述学习别人玩了哪些器械,组合了哪些器材,如何玩,做了什么样的动作,活动中是否安全,可用什么方式、方法来解决等,并充分尊重幼儿关于改进玩法的创意,之后通过师幼的共同尝试加以完善,从而衍生出一系列创新玩法。

幼儿享受成长中的“快乐”并不是教师赋予的,需要幼儿亲自参与活动之中,才能真正体味到成功的欢乐、合作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教师发挥合理组织和科学实施的作用,切实做到积极支持、真诚合作和智慧引导。以支持性策略推动幼儿园体育活动有效开展,切实关注幼儿的人格和精神成长,让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的人格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静怡.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德]雷纳特·齐默尔.幼儿运动教育手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德]雷纳特·齐默尔.幼儿精神运动学手册[M].南京: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08.

[4]董旭花,韩冰川,张海豫.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5][美]盖伊·格朗兰德.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美]朱莉·布拉德.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侯欣华,生于1972年4月,女,汉族,大学本科,高级教师(副高),研究方向:幼教。

猜你喜欢
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基于Popov超稳定理论的PMSM转速辨识
十八大以来党关于反腐倡廉的理论创新
“3T”理论与“3S”理论的比较研究
理论宣讲如何答疑解惑
妇女解放——从理论到实践
论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