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2020-11-16 06:10都乐
读写算 2020年28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音乐教育核心素养

都乐

摘 要 德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学校音乐教育能够对学生形成艺术的塑化和思想的感染,是滲透德育教育的首要选择。音乐教师应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中心,充分挖掘音乐课中的德育因素,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优良品德教育。本研究分析德育教育的原则,并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教育德育渗透措施。

关键词 核心素养;音乐教育;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8-0021-02

音乐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通过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通过接受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将音乐中的优秀思想进行传承,促进中国音乐文化发展,还可以适当地将德育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因此,道德教育的思想必须合理有效地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用美感教育辅助德育,是非常值得教师深入研究与实践的。

一、音乐教育渗透德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

音乐教学可以将德育作为立足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不同,寻找有利于开展美学教育的“切入点”,这是学生生成美感的客观物质基础。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他不仅具有优秀的审美感,而且要有足够的知识,避免教学太乏味,确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的美学融合。把追求美感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通过对音乐概念、理论和美学处理来探索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应建立一种民主、合作和互动的师生关系,创造学生追求成功的环境,鼓励学生充分表现出智慧和创造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成功音乐的快乐。

(二)思想与艺术统一原则

音乐教育的基础是发展学生的音乐听力和感知能力,以此作为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各类音乐作品以其优美的曲调、不同的节奏等表达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从长远来看,不断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发展健康的美学品味。将美学教育成为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如,《春江花月夜》的旋律优美,为人们描绘了淡雅的月夜美景;又如贝多芬著名的《第三英雄交响曲》音响激烈,生动地表现了英雄们奋战的场景,并且富含乐观精神,这些音乐作品都表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同一性。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学生对音乐的最初感觉是建立在经常倾听和欣赏的基础上的。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演唱、演奏等活动获得对美学的初步了解。在感官体验过程中,理性的知识可以促进经验的加深。通常情况下,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倾向,比较容易理解;对于某些纯音乐,尤其是没有歌词的作品和现代音乐,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必须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解释,以指导学生们进行思考。

(三)学生主体地位原则

在以往课堂教学中,为了将有限的教学时间用于尽可能多的知识学习,传统的满堂灌方法几乎是唯一的方法。事实上,无论教师的“指导”作用如何,教师都成为教学的主题,这些直接伤害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美学家姚斯认为:“人的美学活动,无论是原创性的还是接受性的,都是以主动为基础的。任何客体都不要求我欣赏或拒绝一件美丽的艺术品,也不要求我按规定欣赏一件作品。因为音乐作品或绘画的意义必须由读者或仰慕者的内心自由来判断。”这段话说明了美学主体的自由在音乐教育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主体,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思想状态或年龄有不同的审美体验和反应,借助于审美物品,对世界有独特的敏感认识,表达世界的生存状况。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者尊重每个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真实感受,并利用这种感觉作为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美学经验的基础。

音乐是为人而创作的,它的每一个细胞都有人类元素。音乐美学的重点是音乐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在音乐教育中,学生必须是音乐教学的主体,也是德育教学的主体。音乐教育必须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必须适应教育的要求,再次坚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分享学习音乐的乐趣,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以实现精神交流,共同追求美感的体验。

(四)教学过程开放性原则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根据美学进行创作和教学,学生则根据美的思想来欣赏和学习。必须向学生提供内容健康的、各种形式的音乐。教师为实现音乐教学目标要开发各种形式的音乐教学。

教师应自觉树立起德育意识,以教学为主要手段,不断渗透德育。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有趣的音乐游戏,学生通过有效的律动达到对音乐内容的认知。学生在获得音乐学习的同时,也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只怕不抵抗》,是冼星海所作的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歌曲以进行曲的节奏、平稳级进和跳跃交替出现的旋律,描绘了儿童团员们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学唱歌曲之后,教师根据歌曲编成简单的律动,学生扮成英勇的小团员随音乐表演,在感受乐曲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借鉴与开放性原则

在音乐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中外音乐作品。音乐教师可以利用我国优秀的民俗音乐,创造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音乐环境,利用这种音乐环境来传播和发展我国的音乐文化,使音乐教育能够产生更多具有当代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让学生深深扎根于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土地和我们时代文化的肥沃土壤,从而成为我们时代精神的代言人。

然而,在吸收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时,教师还必须积极利用优秀的外国音乐文化的养分,使我国的音乐民族文化与外国音乐文化融合,使学生接受完整的音乐美感教育。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教育德育渗透措施

(一)深挖音乐教材,丰富德育素材

教学的基础是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音乐教师的教学应以音乐教材为本,但高于教科书,不断结合的音乐学科特点深入分析音乐作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要深刻的了解和分析,以便向学生传授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和形象,并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学习,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音乐教材中的歌曲都具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将音乐教学与道德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如《我们多么幸福》《国旗国旗我爱你》等。在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下册《我是中国人》欣赏教学中,笔者就准备了京剧的行当介绍,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京剧唱段边看京剧服饰特点,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同时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灵活地将电影和音乐作品的背景故事结合起来,向学生传授音乐作品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含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意识形态上接受教育,改善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文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二)扎实课堂教学,深化德育教育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不断的熏陶和强化思想教育。

音乐课堂教学是最普及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演唱、聆听欣赏等方法渗透德育。音乐课堂教学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能力的同时,通过演唱和聆听获得高尚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

如,在学习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下册《卖报歌》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电影中片段,学生对歌曲产生初步的了解。然后通过介绍这首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讲述了上海小报童的苦难生活,揭露中国旧社会的残酷。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把自己美好的生活和小报童进行比较,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进而树立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学科特点,有意识地融入德育,充分利用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达到美育和德育的有效结合。

(三)丰富课外活动,扩展德育途径

音乐课外活动是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通过合唱、乐队、舞蹈等音乐社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些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和实践活动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渗透德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音乐兴趣。

如,每年学校举办的班级合唱节,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注意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发挥的作用。班集体通过合唱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

(四)提升校园文化,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造成一定的积极影响,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健康和价值塑造等方面形成积极的影响。在学校的课间一支歌时,播放国内外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每天都能在优美的音乐中接触美、欣赏美、理解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达到德育整合的目的。

(五)优化音乐评价,完善德育体系

教师要善用音乐评价,对学生的表现,教师要随时做好组织评价,互评、他评与自评相结合,通过对比性的分析和评价,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分析能力,及时准确的反映学生的水平,对学生能起到教育、激励与改善的作用,这正是完善德育体系的最佳手段之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音乐教师,要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充分利用音乐学科的魅力,优化音乐教学教育。在核心素养下渗透德育思想,让学生在得到音乐美育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尹静.以美育德以德育人——浅谈小学音乐课程的德育渗透[J].当代音乐,2017(22):49-51.

[2]陳琪.关于农村初中音乐课堂中德育渗透的探讨[J].明日,2019(25):0175-0175.

[3]李道华.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渗透方式分析[J].北方音乐,2019(2):207,211.

[4]冯斐.例谈初中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J].北方音乐,2019,39(07):134-135.

[5]钟子盈.如何把德育工作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渗透到高中音乐教学中[J].北方音乐,2019(9):181,185.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音乐教育核心素养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