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纳入学校教育是必要的补课

2020-11-16 06:59何勇
师道 2020年10期
关键词:红十字心源性基本技能

何勇

记者8月24日获悉,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红十字工作育人作用,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明确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8月25日《中国教育报》)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目的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当病人出现昏迷、心脏骤停时,及时正确开展心肺复苏急救,可以大大减少死亡率,有效挽救生命。研究表明,急救的“黄金时间”是4-6分钟,心肺复苏每延迟1分钟,室颤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下降7%-10%。1分钟内开展心肺复苏急救,成功率高达90%;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成功率可达60%;6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成功率为40%;10分钟内开展心肺复苏急救,成功率仅为10%。换言之,学习并掌握心肺复苏这项救命的技术,关键时刻可以救人一命。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由于国民普遍缺乏猝死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当有人突然出现心脏骤停情形时,附近的人往往不懂得或者不敢进行抢救,只能干着急,等待救护车,白白错失宝贵的急救“黄金时间”。可以说,对心跳骤停患者而言,等救护车俨然就是“等死”。这直接造成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大多数人没等送到医院就已經死亡。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高达55万人,约占每年全球死于心源性猝死人数的近一成,居全球首位。

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走进中小学课堂,这显然有利于让孩子们从小掌握心肺复苏术,让心肺复苏术成为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直接提高心肺复苏术的普及率,在遇到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情形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实施心肺复苏急救,争取急救“黄金时间”。特别是大中小学生上体育课猝死悲剧时有发生,如果大中小学生人人掌握心肺复苏术,这类悲剧就能大大减少。

心肺复苏纳入中小学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但这样的“负担”能让孩子们掌握救人、自救技能,值得增加。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红十字心源性基本技能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心肺复苏将被纳入教育内容
糖尿病是猝死“黑手”
怎样远离心源性猝死
红十字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第2讲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复习精讲
100例中老年心源性脑栓塞超声心动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