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法和综合使用

2020-11-16 01:50张荣谦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证法事例议论文

张荣谦

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除了例证法、理证法和引证法外,还有比证法、喻证法。

一、比证法

比证法,即通过对比、类比、排比的方法进行论证,可以让说理更加深刻、广泛、有气势,增强感染力,是议论文出彩的重要手段之一。比证法分为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和排比论证。比证法一般在结构上也表现为总分式。其中,对比法可以是正比,可以是反比,还可以是正反对比;类比法可以是不同类事物之比,也可以是不同类道理之比;而排比法则更多使用同理可推。以上三种比证法综合使用,可以让文章条分缕析,层次井然,又不乏文采和诗意。

1.对比论证。是将事物或事例加以比照、区分后,合理推导,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特别是正反对比论证的使用,可以从两个不同方面彼此关照,从而靶向互补,顺势利导,使论证更加深刻,使论点更加鲜明。其中是与非、善与恶、真与假、高尚与卑鄙、主流与非主流、正能量与负能量的对比较为常见。使用对比论证时,要注意纵比和横比的有机使用。强调规律性结论就用纵比,強调即时性结论就用横比。另外,使用对比论证时,要针对论题合理安排对比双方,做到有的放矢、靶心不失、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切忌生搬硬套、简单罗列、不加分析。

2.类比论证。是将主体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客体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通过二者共同成立的类推过程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简单说就是,由此类到彼类,同理可推。使用类比论证时,一定要保证主体事物或事例的唯一性,客体事物或事例与之一脉相承,不能冲淡或削弱主题的导向作用。客体事物或事例的使用,一要广博开源,可以来自生活,可以来自科学,可以设置情境,可以借助寓言,可以出于史实,可以出于典故;二要相辅相成,与主体事物或事例间的相同特点不管是一个还是许多个,都是为了以客体性质,突出主体本质;三要灵活有效,如果足以证明中心,可以通篇一类类比到底,如果不足以证明中心,可以把它与其他论证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3.排比论证。是将排比手法运用到文章中来议论说理的论证方法。排比论证的使用可以收到事例精炼、语言精美,节奏感强、气势磅礴,条理清晰、思路严谨,层层递进、感染力强的艺术效果。使用排比论证时,一要坚持内容的归旨性,即指向主题,照应标题;二要坚持议论的主体性,即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可以融合叙述、抒情等;三要坚持形式的统一性,即句式整齐,和谐一致;四要坚持语气语势的倾向性,即情感饱满,褒贬鲜明。考虑到篇幅问题,建议使用排比论证,尽量避免较长的复句排比,而采用单句、分句、成分排比长短结合的形式。如下面这一文段:

贪恋,为短视者掘墓;聪慧者却以它为警,瞩目未来和大局。

颜之推一生治家严谨,《家训》曰“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以此警示子孙在贪欲面前一定要“止足”,不要过分贪恋。

钱学森从不参加剪彩和题词,他说“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以此警示自己一生不贪恋名利,而守强国之心。

朱镕基心存百姓,约法三章“不题词、不剪彩、不批条子”,以此警示自己常怀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民之心。

——佳作《贪恋,短视者的坟墓》

比证法三种形式的综合使用是优秀议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如在文章开头或结尾使用排比论证,可使文章具有“凤头”“豹尾”之效;在行文过程中使用对比论证,可使文章观点更加鲜明,且收到结构合理之效果;而在说理时结合类比论证,则可使文章说理更加“通”“透”。

二、喻证法

喻证法,即通过大家熟知的一般事物来作比喻,从而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的方法,它可以使观点更为清晰,让读者更易理解。喻证法一般会在人称上先作改变,以显示其人性化,然后在行文中常常融比喻、比拟于一体,所以不仅生动形象,而且亲切自然。

使用喻证法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本体和喻体符合两类事物;二是二者之间具有相似点。喻证法不同于说明文的作比较,不同于修辞手法的比喻,也不同于类比论证法,它是既有喻之异类又有论之同理,求理之真而不求例之实,使所论之理浅显而透彻,感性且理性。

根据本体表现方式的不同,喻证法又可分为三种:描绘性喻证,可以让论证更形象;说理性喻证,可以让论证更理性;评价性喻证,可以让论证更客观。

不论使用哪种方法展开论证,一定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选取喻体应具有普遍性,众所周知,具体可感,道理浅显;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要贴切自然,恰到好处,彼此印证;三是语言表述要议论为主,简洁利落,重在理性,但又简单易懂;四是喻证的结果能够紧扣主题,突出中心。例如:

动兔一脱、骐骥一跃、龙虎一腾,虽曰美哉,但难免在这顷刻的爆发中很受伤。弓一次次绷紧身躯,铿然而作,这不仅是一种忍者的哲理,更是一种受伤的学问。在手与弦的双重作用下整日与数量打交道,她需要这样一种“很受伤”与她的灵魂一道载入弓的家族的功名册,那一道道“伤口”就是弓英雄的勋章啊!

——佳作《弓总是很受伤》

喻证法可以平中见奇,增加作品的想象空间,使作品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我们既可以在论述时一句话喻证:抛出比喻,引出观点,进行证明;也可以段落式喻证:提出观点,一喻、二喻、三喻等,总结比喻,重申观点。

三、议论文常见论证方法的综合使用

议论文常见论证方法的综合使用最能考查一个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基本功。熟练综合使用论证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让文章不拘泥,不滞涩,不生硬,不求模式化而自有特色化,不唯套路而自有出彩之路。

下面我们结合一文题和一篇学生作文分析一下: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式家庭情感表达方式》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访者中,三成人表示“家人之间不好意思说爱”,近四成人表示“想表达,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爱需要表达,即使是家人之间”。14%的受访者从未主动拥抱过父母,8.2%的受访者从未主动和父母牵手。而关于“爱的期待”的数据中,最被“期待”的是“专心的陪伴”,占37.7%;排在第二位的是“肯定的言语”,占28.3%;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分别是“爱的服务”和“爱的礼物”。

某报“家庭”专栏转载了上述内容,并开展专题讨论活动,向社会征稿。请根据上述材料,以“给爱一个行动”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向该专栏投稿,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段示例】

以黄晓莉同学《以爱“破冰”——给爱一个行动》中的两个文段为例。

例一:

毕淑敏说过:“深深的话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在漫漫人生路上,父母是我们的引路人与守护者,更多时候,中国式家庭情感表达多藏于浅浅的话与默默的陪伴中。中国人不善以行动示爱,长辈对我们的爱更多藏在染霜的鬓发与眼角的皱纹中。而在长辈庇护下茁壮成长的我们,应当以温暖的行动,打破家庭中的坚冰,让沉睡的爱闪耀于生活的每一寸光阴中。

本段综合使用理证法、引证法,不乏说服力与感染力。

例二:

以爱“破冰”,以陪伴为盾,遮挡风雨,留住温暖。

东野圭吾的《新参者》中,木子奶奶瞒下病情,以日复一日的陪伴呵护孙女的成长。我们的长辈又何尝不是呢?羽翼渐丰的我们,应当多陪伴父母,用他们的方式为他们带来温暖。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我们要像歌曲《常回家看看》唱的一样,陪伴父母,“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以点滴行动为爱坚守。

本段综合使用例证法、引证法,不乏真实性和说服力。

由以上两例窥斑见豹。议论文常见论证方法的综合使用可以让议论文行文时更加流畅、严谨、细致、精准,从而在更具说服力与感染力的基础上,表现生动、文采和诗意。

综上所述,议论文写作是一件很系统的事,论证方法的综合使用可以让这个系统更严密高效,连贯自然,内圆外方,生动灵巧,富于思辨和哲理,从而让由此写出来的议论文摆脱肤浅的困境,达到深刻而不晦涩、奥妙而不玄奇、透彻而不平淡的境界。

猜你喜欢
证法事例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一道数列不等式题的多种证法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
三个猜想的另证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