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俗套 议论深刻

2020-11-16 01:50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论据论点中华民族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符号,汉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思想情感的载体,汉字是人与人交往重要的沟通工具。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新时代汉字需要不断传承、发展和创新。

作为一名中學生,与汉字一定有着许多亲身的经历、难忘的记忆、独特的感受、深刻的认识。请以“我与汉字”或“我看汉字”为副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不要超出材料的含意,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中华魂

——我看汉字

【题目缺少文采,立意的深刻性欠缺,标题和材料联系不紧。】

是什么,如儿童的图画,刻在出土文物那沧桑的剖面?是什么,如风霜渲染过的枫叶,夹在唐诗宋词发黄的纸间?是什么,如行云流水,从长者的笔下挥毫传承?又是什么,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生生不息?是汉字,是民族的根,是中华的魂。【可对本段最后一句稍作修改,使之与修改后的标题相照应,点题。】

汉字是个人的根。中国孩子在牙牙学语时就可诵出许多古典诗词: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中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是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都是汉字的载体,经历千年的光阴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它们塑造了我们最初的心理结构、文化认同和集体记忆。泱泱大国,千年历史,沉淀下的汉字文化早已烙印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我们的根。【如果将“个人的根”改为“中国人的根”,就会在分论点设置上更深刻。另外,在论据的使用上,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而下文第四段的内容却能够很好地论证这一论点,可以移用到本段。】

汉字是文化的魂,人们对它有着浓厚的兴趣。北京民俗博物馆,通过电子屏和投影技术临摹黄庭坚、柳宗元等大家的书法,甚至“全聚德”的匾额,吸引了大量游客。人们震撼于汉字的美丽:楷书如钟,行书如风,草书起蛟龙。美丽的方块字镌刻对国学的守护,书写对文化的传承。它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联系在一起,体现文化的高度,让我们触摸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脉。我们敬畏汉字,它是文化的瑰宝,是对虚无主义的反抗,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举北京民俗博物馆的事例,代表性不强,不够深刻,可以进一步修改。另外,本段分论点的设置和下一段的分论点设置有部分重叠。】

汉字是民族的魂。汉字是蕴含中华民族性格的精灵,它有形,有情,有义。细细读它,如一股清新秀美的小流;用心品它,恰似一则意蕴深远的故事;静静赏它,如走入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汉字方方正正,那是教我们堂堂正正做人;汉字有棱有角,那是教我们不卑不亢;汉字优美飘逸,那是教我们活得潇潇洒洒。这些都已深深刻入了中华民族的品格中。【本段论述民族魂,但是文章内容与分论点明显不符合。如前所述,本段的一部分内容可以移用到第二段,所以,本段要根据分论点“民族魂”重新写。】

以汉字为承载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是民族的根、国家的魂,在这个群雄逐鹿的世界沙场上,只有坚守我们的根与魂,树立高度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

我们爱汉字。这源于生命最初的爱,不会变质,不会过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将永远坚守这份中国魂。【最后两段总结全文,是使文章深刻的关键部分。本文最后两段应该进一步升华主题,照应文章标题。】

力透纸背中华魂

——我看汉字

◎孙嘉彤

是什么,如儿童的图画,刻在出土文物那沧桑的剖面?是什么,如风霜渲染过的枫叶,夹在唐诗宋词发黄的纸间?是什么,如行云流水,从长者的笔下挥毫传承?又是什么,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生生不息?是力透纸背的汉字,是民族的根,是中华的魂。

汉字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性格的精灵,它有形亦有情。方方正正,是教我们堂堂正正做人;有棱有角,是教我们对人不卑不亢;优美飘逸,是教我们活得潇潇洒洒。“横竖撇点折”,一笔一画,写的都是做人的道理;“仁义礼智信”,一字一句,传承的都是深邃的文化。它塑造了中国人最初的心理结构、文化认同和集体记忆。泱泱大国,千年历史,沉淀下的汉字文化早已烙印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中国人做人的根。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播的源。铺陈纸笔,宣纸泼墨,我们沉醉于它的意境。唐诗浩瀚,宋词婉约,元曲俚俗,明清小说脍炙人口,我们震撼于它的美丽。楷书如钟,如泰山遒劲稳重;行书如风,行云流水;草书痴狂,龙飞凤舞;隶书蚕头燕尾,一波三磔。美丽的方块字镌刻着对国学的守护,书写着对文化的向往。它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联系在一起,体现文化的高度,让我们触摸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脉。我们敬畏汉字,它是文化的瑰宝,是对虚无主义的反抗,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

汉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魂。国之泱泱,汉字涤荡。当今,仍被世人推崇备至的无一不是根植于民族魂魄中的优秀先人哲思。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到“勤劳勇敢、敬业诚信”;从“仁者爱人、天下大同”到“富强文明、友善和谐”;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无不展示着几千年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的熠熠光辉。古有“陈蔡之厄”坚守道义,今有拾荒老人刘盛兰捐助特困生;古有孟子以民为贵,今有人民好干部两袖清风,务实为民;古有君子约之以礼,今有公交车上自觉为老弱病残让座。这些是最淳朴的,深深刻入中华民族品格里的精神之魂。

如今,我们笔下的汉字又是什么呢?是民族的自尊,是历史的兴衰,是沟通的桥梁,是渺远的未来,是古道热肠,是家国天下,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声之源,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载道之器。

我们爱汉字,爱它的方正,也爱它的圆润;爱它的俚俗,也爱它的雅韵;爱它的过去,也爱它的未来。这源于生命最初的爱,不会变质,不会过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永远坚守这份力透纸背的中国魂。

【作者系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二中学生】

升格点评

修改之后的文章,立意更加明确,议论更加深刻,语言更有文采。在论述过程中,以“总—分—总”的形式布局,很好地采用了横向议论的论证方式,使整个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在论据的使用上,以具有时代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替代原文中俗套的课内古诗词,写出了新意,不落俗套。文章结尾两段,用排比加强气势,联系时代,升华了主题,使文章更加深刻。

问题诊断

这篇文章审题准确,立意鲜明。但是文章标题的拟定过于普通,没有很好地照应到材料;在行文过程中,也没有很好地扣住主题。尤其是在论证三个分论点的过程中,落入俗套,论述重点不够突出,甚至有分论点设置重叠或论据与论点不对应的情况。最后总结升华部分,点题和提升不够,无法达成议论文“深刻”的要求。

升格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做如下修改:一是对文章标题和第一段结尾处做修改,使之针对性更强;二是对文章三个分论点的设置做修改,使整个文章的论证层次性更强;三是对每个分论点所对应的论据做一定的调整、修改、删减和替换,使每个论据与分论点相对应;四是对文章的结尾做进一步的处理,使之照应标题,升华中心论点;五是修改润色文章的语言,使文章语言更有文学性,长短句错落搭配,节奏感更强。

猜你喜欢
论据论点中华民族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