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2020-11-17 14:48周黎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1期
关键词:医护重症家属

周黎华

(江苏省泰兴市中医院,江苏 泰州 225400)

重症颅脑损伤多由暴力撞击、打击患者头部所致。随着工业、交通、建筑等行业的不断发展,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数量逐渐增多[1]。该类患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由于伴有难治性颅内压高压,转归往往不太理想,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因此,救治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2]。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重症救护模式,能为患者提供全面迅捷的救治服务,提高救治效率。我院从2019年1月起开始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20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其中30例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纳入常规组,另外30例接受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纳入研究组。常规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5~68岁,平均(51.63±12.28)岁;研究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4~69岁,平均(52.15±12.3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医护一体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一体化查房

每次交班后,责任护士与管床医生一起进行床边查房,护士汇报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和护理落实情况,医生讲解患者病情变化、控制情况,突出重点问题。双方互换信息,以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明确救护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共同讨论和制定下一步救护方案。查房完成后,护士对患者实施治疗、评估病情和健康宣教等。

1.2.2 一体化品管圈活动

医生与护士共同参加导管安全的品管圏活动小组,双方对救护中管路方面非计划拔管和感染防控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共同制定改进措施。医护人员对本组内置管患者共同进行管理、追踪,在重点时间段及环节加强防范措施,确保管路安全。

1.2.3 一体化护理

①通过考核选出责任组长,实行8小时轮岗制,每班由1名责任组长带领1名组员,护士长对护理工作进行监控。②在探视期间,医护人员共同与患者家属沟通,讲解患者病情和下一步的救护方案。③安全转运,制定风险评估单,患者转运前10分钟内,由IUC护士与主管医生评估转运的必要性和风险性;配备转运所需的急救药品和物品;转运时由1名医生和1名护士共同陪护,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三管感染、非计划拔管和误吸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

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表,满分为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一般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分析,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三管感染和误吸发生情况[n(%)]

2.2 对比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

常规组,非常满意13例,一般满意11例,不满意6例;研究组,非常满意16例,一般满意12例,不满意2例。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3.33%)比常规组的(80.00%)高(x2=7.692,P=0.006)。

3 讨 论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以医护小组的形式,并让家属参与其中,为病人提供科学、规范的治疗、康复、护理等一体化的护理医疗服务,重新建立了医生、护士与患者间的格局。本次研究中,与接受常规护理患者相比,接受医护一体化护理的患者,其三管感染、非计划拔管和误吸发生率更低,且患者家属满意度更高。表明在ICU重症脑损伤患者救治中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够促进医护间的合作,减少了三管感染、非计划拔管和误吸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家属参与救护过程,促进了护患间的沟通[3],得到了患者家属的高度认可。在该护理模式中,将医护关系传统的从属定义,转变为并列、互补的协作关系,更有利于ICU重型脑损伤患者救护效率[4]。

综上所述,在ICU重症脑损伤患者救护中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够减少三管感染、非计划拔管和误吸的发生,为患者救治争取更多时间,进而提高了患者家属满意度。

猜你喜欢
医护重症家属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重症肝炎的早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