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干预在小儿内科住院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11-17 14:50周桂怡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1期
关键词:监护人住院依从性

周桂怡

(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 广州 510400)

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1-2]。PDCA循环共包括四个阶段:P(plan),指明确目标和方针,制定护理计划;D(do),指根据患儿临床资料及以往护理经验设计具体的护理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实施计划和布局,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ek),指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析明确执行计划中的问题和错误;A(action),指对总结检查结果进行处理,肯定正确的护理行为并予以标准化,总结错误的护理行为和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将新问题的解决方案落实到下一个P中去解决;周而复始的进行以上过程,即为PDCA循环干预护理[3-4]。本研究中笔者选取在笔者医院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PDCA循环干预在儿科住院患儿护理中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在笔者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20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后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首次入院治疗者;②年龄2-14岁;③患儿监护人意识清楚,可正常沟通;④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监护儿意识模糊、无法正常沟通者;②合并心功能、肝功能障碍者;③年龄不符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儿,对照组60例患儿。观察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13岁,平均(8.17±3.04)岁;住院原因:小儿支气管肺炎19例,小儿过敏性紫癜2例,小儿腹泻14例,小儿哮喘25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14岁,平均(7.78±3.15)岁;住院原因:小儿支气管肺炎19例,小儿过敏性紫癜4例,小儿腹泻15例,小儿哮喘22例。两组患儿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患儿实施PDCA循环干预护理。具体如下:①P阶段:收集整理患儿基本资料,包括患儿年龄、疾病类型、入院时间、监护人不安、焦虑情况等,将参与本次研究的医护人员进行分组,以头脑风暴法或其他方法寻找以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患儿无法适应住院环境,监护人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其心理负担过重等;针对医护人员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将其添加到护理计划中,安排实施;②D阶段:执行上个阶段制定的护理计划,并落实护理问题解决方案,包括:改变病房设置,采用多种卡通图案进行装饰:将病房内的床单被套等换为带有卡通图案的样式,以缓解患儿恐惧等负面情绪;调整健康教育方法:护理人员应每天和患儿及其监护人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向其普及相关疾病的基础知识、治疗方法、治疗成功案例等,缓解监护人焦虑等情绪,同时应指导监护人主动规避影响治疗效果的负面因素,以提高护理和治疗效果;加强对患儿的生活照顾:在科室配置奶瓶消毒机、微波炉等设施以方便患儿及其监护人使用;③C阶段:每月月底总结本月护理执行情况、解决方案落实情况、患儿治疗康复情况,并和预期目标比较,检查目标完成度,同时将目标完成度和本科室绩效奖金相挂钩,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分析本月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将其纳入新的护理计划中,并严格执行;④A阶段:公布护理人员检查结果及目标完成情况,同时,按照新的护理计划实施新的护理方案,如此形成周期的反复。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给予对症治疗,给予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等。

1.3 观察指标

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儿家属抑郁程度,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其焦虑程度,使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患儿监护人的焦虑、抑郁情况、护理满意度来探讨分析PDCA循环干预在小儿内科住院患儿护理中的护理效果。

1.4 统计方法

运用S P S S 1 7.0行t或x2检验分析,统计学意义以P<0.05确定。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患儿家属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患儿家属的SDS评分、SAS评分普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患儿家属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患儿家属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s)

组别 n 住院时间(d)SDS评分(分)SAS评分(分)观察组 60 7.23±1.12 37.26±4.13 31.23±5.52对照组 60 9.16±1.58 44.29±8.38 40.23±6.74 t - 7.719 5.829 8.002 P -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依从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发生4例(6.67%)护理风险事件,对照组患儿住院期间发生14例(23.33%)护理风险事件,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36,P=0.011<0.05)。

表2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小儿内科住院患儿年龄较小,且自控力差,其在入院治疗时往往会表现为严重的哭闹,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实施合适的护理可以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5-6]。本研究中笔者探讨分析了PDCA循环干预在小儿内科住院患儿护理中的护理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患儿家属的SDS评分、SAS评分普遍低于对照组,患儿的依从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可以反映患儿康复速度,其值越小,说明患儿康复速度越快,护理效果越好;干预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反映了护理的效果,干预后的分值越低,说明护理对缓解患儿家属的负面情绪的效果越好,护理效果越好;依从率和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良好的依从性可以提高治疗效率,缩短住院时间[7-8]。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和常规护理相比,PDCA循环干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患儿治疗效率,可以有效缓解患儿家属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笔者认为,这可能和以下原因有关:常规护理虽也有心理干预内容,但其系统性差、干预时间较短,无法有效缓解患儿家属负面情绪,而PDCA循环干预护理将患儿家属负面情绪列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要求落实,其可以及时有效解决患儿家属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改善SDS、SAS评分指标;另一方面,患儿家属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其安抚患儿情绪,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率,加快患儿康复速度;更短的住院时间不仅可以降低疾病对患儿家属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还可以节省医疗开支,减轻患儿家属经济压力,实现更高的护理满意度[9-10]。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风险事件反映了护理的系统、科学程度,其值越低说明护理越规范、科学,护理质量越高。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和常规护理相比,PDCA循环干预护理可以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笔者认为,这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常规护理虽也有开展健康教育和护理培训,但其缺乏针对性,护理效果有限;而PDCA循环干预护理通过一对一沟通教育方式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可以使患儿家属自觉规避影响患儿疾病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护理目标和绩效挂钩制度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提高其专业程度,从而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和常规护理相比,PDCA循环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儿家属的焦虑、抑郁负面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可以提高患儿依从性,提高治疗效率,可以提高护理专业性,降低护理风险,具有更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监护人住院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踏莎行 住院感作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