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应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干预在癌痛规范化管理中的效果

2020-11-17 14:51刘海玲刘海珺李亚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1期
关键词:癌痛依从性实验组

刘海玲,刘海珺,李亚伟

(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3;2.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45)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癌痛,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且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以及依从性。通过健康教育,能够让患者正确认知癌痛,并了解应对的方法,能够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能够保障癌痛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护理路径则为按照时间与顺序开展护理工作的计划,属于针对疾病制定的特殊护理模式,规范性、系统性较强。我科在采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进行癌痛患者的护理管理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研究选取我科2019年度收治晚期恶性肿瘤伴明显癌痛患者计94例,就常规护理与采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管理干预的效果做了一随机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恶性肿瘤伴随明显癌痛患者计94例。纳入标准:(1)满足恶性肿瘤诊断标准;(2)伴随明显癌痛,NRS评分在4分及其以上;(3)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可诱发疼痛原发性疾病者;(2)认知功能异常者;(3)不同意参与研究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与实验组(n=47)。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32~80岁,平均(54.18±11.20)岁,癌痛时间1~25 d,平均(10.37±3.12)d,实验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31~78岁,平均(54.20±11.15)岁,癌痛时间1~27 d,平均(10.44±3.25)d,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进行癌痛护理即可。实验组则采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干预,主要内容包括:

(1)全面动态评估:患者入院时进行疼痛评估,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基础资料、癌痛部位、性质、严重程度以及护理服务需求等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家属对癌痛的认知水平,进而制定护理计划[2],对疼痛患者每天要进行动态评估,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2)疼痛护理查房:组长或疼痛护士每天对疼痛患者进行护理查房,及时评估患者疼痛控制情况、用药的依从性、存在的思想顾虑及对疼痛药物认识的误区,并及时给与讲解,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并在查房时进行用药指导,讲解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副作用预防处理方法,并叮嘱其在出现暴发痛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处理[3]。(3)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正确认知癌痛,了解疼痛评估的方法以及改善疼痛的措施,讲解药物镇痛的原理,并强调服用镇痛药物的必要性,让患者能够了解合理用药对控制疼痛的重要性。同时,在病房中利用电视循环播放癌痛知识图片、视频等宣传治疗,发放疼痛宣教小册子,引导患者自行了解。(4)出院随访:疼痛患者出院时登记病人信息,做好患者出院指导,叮嘱患者出院后仍然需要坚持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止痛药,不能随意调整药量或减量,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出院后疼痛护士进行电话随访,NRS评分为3分以下的,每周随访一次;NRS评分为3分以上的每3天随访一次,也可利用微信、QQ、信息等平台进行随访,评估患者癌痛控制情况以及使用止痛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给予解答,对患者的不良行为及时劝导纠正。

1.3 观察指标

(1)对比干预前后癌痛程度,采用NRS疼痛评分量表进行评价;(2)对比用药依从性;(3)对比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2 1.0处理数据,P<0.0 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疼痛评分

治疗前两组NR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对比表(±s,分)

表1 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对比表(±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7 6.12±1.42 4.25±1.21实验组 47 6.20±1.37 2.55±1.16 t 0.2564 6.4143 P 0.7983 0.0000

2.2 用药依从性

实验组用药依从性为93.62%(44/47),明显高于对照组68.09%(3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21.053,P=0.000)。

2.3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表[n(%)]

3 讨 论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对癌痛知识认知的不足以及药物成瘾性认知的偏差,将会从心理、行为、态度等多发面抵触药物治疗癌痛,护理依从性不高,影响了癌痛规范化管理的效果,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为了保障癌痛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改善其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4]。而在实际癌痛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方案缺乏系统性与连续性,导致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而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开展健康教育,则可针对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一系列过程,提供系统的护理服务计划,能够满足患者的认知需求,也可保障健康教育的效果。而就本次研究所采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管理方案来看,通过入院评估,能够提高对患者的了解,有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疼痛护理查房时开展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利于评估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的风险,通过健康宣教,则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对癌痛的认知以及应对能力,可显著提高其用药依从性。最后,通过出院指导,可为患者提供延续性的护理服务,不光能够巩固疗效,也可进一步改善护患关系。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后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对恶性肿瘤伴癌痛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管理方案干预可有效提高疼痛控制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提高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癌痛依从性实验组
疼痛专职护士综合评定对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影响研究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的实践与成效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癌痛到底有多痛,您了解癌痛吗?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