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管理助产护理对高龄经产妇产程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分析

2020-11-17 14:52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1期
关键词:高龄产妇助产士助产

韦 莉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妇产科,江苏 南京 211102)

高龄产妇指的是年龄超过35岁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明显更大。主要是由于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大,导致其机体发生了较多的变化,包括子宫壁结缔组织增多、产道弹性下降等,这导致高龄产妇的早产、难产风险更大[1-2]。因此,对于高龄产妇助产护理的要求更高,只有在高龄产妇围生期配合实施科学化的助产护理,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缓解高龄产妇的身心压力,降低其围生期风险,改善其分娩质量[3]。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科室对高龄产妇实施了分级管理助产护理,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高龄经产妇62例作为研究对象,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31例产妇,年龄35~44岁,平均(37.4±1.9)岁,分娩孕周34~41周,平均(37.9±1.6)周。对照组31例产妇,年龄35~42岁,平均(37.1±1.3)岁,分娩孕周36~41周,平均(38.1±1.2)周。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基本信息,分布水平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产妇均为阴道产,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分级管理助产护理,实施如下:

1.2.1 分级管理

参照JCAHO制定的分娩风险评分标准,结合产妇的身高、孕周、年龄、骨盆、妊娠合并症、胎儿的大小和位置,再结合我国产妇情况,去掉身高指标,加入胎方位、疤痕子宫、脐带绕颈、胎监、羊水情况,共计12项评分内容,每项内容评分范围在1~3分,总分36分[3]。根据评分结果对其进行分级,评分结果为12~15分为I级,16~19分为II级,20~22分为III级,23~25分为IV级,26~29分为V分,30~36分为VI级。根据产妇的评分结果选择分娩方式,I~II级产妇为自然分娩,III~IV级为可能自然分娩,V~VI级为剖宫产。根据不同风险级别,安排不同能级的助产士进行护理,风险越高,则其对应的助产士能级也越高。

1.2.2 产前护理

产妇分娩前,积极地对其进行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首先助产士要主动与产妇进行沟通,与产妇构建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并获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助产士在与产妇进行交流过程中,要积极介绍自然分娩的好处,提高产妇对自然分娩的认知度。在此基础上,要向产妇重点介绍分娩时的宫缩阵痛,包括产生的机制及其在促进分娩中的作用和意义,让产妇能够正确认识到宫缩阵痛的存在,引导产妇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同时,助产士要动态掌握产妇的心理情绪,了解产妇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来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促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分娩。在生活上,助产士要为产妇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待产环境,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并且要帮助产妇及时熟悉病区环境,消除其对环境陌生感[4]。指导产妇合理进食,告知待产注意事项并教会其自我监测的方法,叮嘱其一旦发现宫缩加剧或阴道突然流液等情况,要及时呼叫医护人员。

1.2.3 产时护理

当产妇第一产程达宫口开大2 cm时,立即将产妇送入待产室,鼓励家属陪伴分娩,助产士为产妇提供责任制的优质分娩护理服务。指导产妇如何正确活动与配合。随着产程的不断进展,宫缩会越来越强,指导产妇运用呼吸减痛法相应的加快呼吸运动节奏,使用分娩球,选择自由体位等,以缓解疼痛。在宫缩间歇期协助产妇进食,以补充体力。定时如厕,排空膀胱促进胎头下降。在这一过程中,助产士始终在一旁陪伴产妇,给予必要的指导,并为其提供生活照护,鼓励产妇,为产妇提供精神和情感支持。指导家属,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对产妇的照护,提升产妇的幸福感。

当产妇进入第二产程后,实行延迟用力,指导产妇在便意明显时再配合正确加腹压,教会其屏气与换气的方法。密切观察先露下降情况,给予产妇鼓励,增加其分娩信心。准备接产用物与药品,通知台下相关人员到场,做好接产准备。执行安全助产技术,按分娩机转接产,注意控制胎头娩出速度,胎头着冠时要叮嘱产妇哈气放松全身不用力,在宫缩间歇期使胎头娩出,避免会阴撕裂。

1.2.4 产后护理

胎儿娩出后,要第一时间告知产妇,消除产妇的担忧情绪。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与产妇确认新生儿性别。进行Apgar评分,执行延迟断脐。与此同时立即给与产妇宫缩剂促进子宫收缩,监测血压,加强产妇产后保暖。第三产程待胎盘娩出后,由助产士对产妇进行腹部按摩。仔细检查胎盘,保证无胎盘胎膜残留。产后2小时要加强对产妇的观察,观察阴道流血量、子宫收缩及膀胱充盈度等。协助其合理进食,补充体力,进行母乳喂养,密切关注产妇产后出血情况,高度警惕产后出血的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SPSS 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和x2检验,产程时间、出血量用“±”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产程时间

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相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344.42±54.16)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10.32±51.5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79,P<0.05)。

表1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比较(±s,min)

观察组(n=31) 168.68±23.57 15.68±7.13 6.74±1.38 191.10±49.86对照组(n=31) 300.10±25.63 27.45±7.39 8.06±1.27 335.61±56.21 t 7.6636 10.5374 6.0269 7.2846 P<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对于高龄经产妇,常规的助产护理已经无法满足其护理与安全需求,这主要是由于常规的助产护理是立足于生物学角度出发的,在护理实施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产妇的整体性和社会性特征,加之产妇及其家属在面对分娩时,易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这均会对产妇的顺利分娩产生不利影响,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导致产妇顺转剖的原因[5]。

而分级管理助产护理则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兼顾产妇身心状态的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分级管理助产护理的实施,在对产妇分娩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针对自然分娩产妇,将其列为重点干预对象,并根据其不同的风险评估级别选择相应能级的助产士给予责任制的助产护理,使整个助产护理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分级管理助产护理的实施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高龄经产妇的身心压力,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其围生期分娩风险,改善其分娩质量,减少产后出血量[6-7]。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通过产前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增加了产妇的舒适度、缓解了心理情绪,增加了生产的信心。产时通过指导产妇合理用力,有效的避免了会阴撕裂的发生,加之胎儿娩出后,延迟断脐,让新生儿与产妇乳头进行早期接触,利于早期泌乳,同时对于促进子宫收缩,对降低产后出血风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高龄经产妇实施分级管理助产护理,能够有效促进产程进展,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高龄产妇助产士助产
研究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易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
高龄产妇分娩中实施全面护理优化对分娩结局的作用研究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助产士分级授权管理对产房质量控制的影响分析
全球还需900万护士和助产士
探讨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
高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