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硕校企联合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11-17 06:43逯颖董俊
高教学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需求

逯颖 董俊

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状况的调查发现:不同企业对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知不同,导致其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形式上存在差异;当前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意愿较为强烈,且不同类型企业关于校企联合培养的合作意愿存在规律性;不同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有效需求存在不同,包括参与学生的条件、相关行业协会的职能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等。为此,政府部门可通过建立协调机制、加大引导力度、实施差异化政策、强化制度保障、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提升培养质量。

关键词: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2-0017-05

Abstract: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s an urgent requirement to promote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human resources supply side,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n the joint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s, the different types of enterprises have different cognitions on the joint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degree students, which leads to differences in the form of joint training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Enterprises are mo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school-enterprise joint training and  the cooperation willingness of different types of enterprises on school-enterprise joint training exists. The effective needs of different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joint training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re different, including the conditions of participating students, the functions of relevant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the tilt of relevant national policies. To this e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can promote the deep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by establishing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increasing guidance, implementing differentiated policies, and strengthening institutional guarantees.

Keywords: cultiv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joint operations; 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requirement

一、概述

深化產教融合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调动企业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和核心任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加快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步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2003年批准设立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培养目标侧重于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而非理论能力。

为提升专业硕士实践能力,2013年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强调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鼓励研究生早实践,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职业胜任力”,明确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重大意义。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再次提出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增强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推进会计专业硕士的校企联合培养,但就实践操作层面的深化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对于专业硕士校企联合培养适配政策的出台,基于高等院校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研究不断升温。不论是从理论维度还是实践维度来看,企业在积极推进联合培养的过程中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汇总以往学者的成果发现,企业就深度参与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过程存在的问题大致可做分类如下:

一是企业参与联合培养的主体地位尚未完全实现[1]。校企联合培养方式仅局限于“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践”“学校聘请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高水平专家为校外导师”等浅显形式,而尚未进入深层次合作阶段,即存在企业参与度不深、合作层次较浅等问题[2]。

二是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如部分高校热衷于“设立奖学金”“建设联合培养基地”等让企业“掏腰包”,企业投入资源培养的人才能服务企业的比率较低,最终导致企业对付出的财力、人力无法看到回报[3]。即企业对自身能在参与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过程中所获得的回报不明确[4]。

三是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企业对于学生培养成果的考核一般是以学生自我陈述的“实践报告”来展现,而缺乏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或类似高校实行的学分制度[5]来进行评定。无论是出于过程评价的完整性还是结果度量的科学性,“实践报告”均无法满足评价要求。

综上所述,企业关于校企联合培养的认知、有效需求有哪些?高校据此应当如何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校企联合培养如何才能使得校、企、学生等各方实现多赢……一系列现实问题成为制约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瓶颈。为此,本研究通过全面调查不同类型企业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认知、意愿、需求、满意度及效果评价等方面的问卷调查,期望站在企业的角度来发挥并提高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积极性,对学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建议,并为政府制定相关鼓励引导政策提供支持。

三、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需求分析

为了解掌握企业对高校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人才满意度、校企联合培养的认知情况、当前校企联合的实施情况以及合作意愿需求等实际情况,从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本文研究设计了“高校会计专業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状况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通过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两种方式发放问卷,从地区分布来看,全国具有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的高校不足200所(不含2018年底新增的院校),且大都位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北部、中部、东部及南部地区,因此问卷调查的受众企业主要位于上述地区,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参与问卷填写和访问的人员主要是各企业的总经理、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因此数据来源较为客观。本次累计发放问卷151份,实际回收问卷132份,问卷回收率为87.42%,其中完整有效的问卷为106份,有效问卷率为80.3%。调查结束后,对所有问卷进行编号处理,将全部有效数据运用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

(一)参与调查问卷企业的基本情况

参与问卷调查的企业按性质划分包括国有(30.19%)、集体(3.77%)、外资(8.49%)、合资(13.21%)及私营(44.34%)企业五种类型,基本涵盖了我国企业性质的所有种类。从企业主营业务类型来看,涵盖了批发商、餐饮业、百货商场、金融保险、证券、信用合作社、物流运输、通讯、邮局、医疗院所、旅游休闲等各类对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需求较大的各类企业。

(二)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认知

关于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不同参与问卷调查的企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对于校企联合培养具体形式,26.42%的受调查企业认为校企联合培养应是以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为主导的、脱离校内理论学习的知识再补充,即通过高校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来实现的;同样地,也有26.42%的受访企业认为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在高校内完成,一方面较高校来说,企业难以提供额外的场地、设备和人员对在校生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进驻高校的企业能避免学生接触敏感、重要的信息,且定期开展的企业财务人员、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三方交流会也更便于各方对学生的管理;33.96%的企业认为高校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或企业在高校投资实训基地两种形式都有助于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二者没有本质的差别;但有13.2%的公司认为校企联合培养无需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而仅需企业与高校联合以类似于授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训。

当前,被访公司中的部分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参与过校企联合培养。其中采用最多的培养形式是“为在校生提供实习机会”(71.28%),其次实施较多的形式有“与高校共建培养基地”(55.32%)和“为高校生作专题讲座”(55.32%);实施“与高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40.43%)和“参与高校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39.36%)形式的企业所占百分比较为接近;此外,少部分企业还通过“为高校提供教育经费”和“与在校师生联合解决公司面临的技术难题”等方式来实现。

按校企参与程度基本可将上述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划分为三个层次——初级、中级和高级。“为在校生提供实习机会”就属于校企联合培养的初级形式:这一时期基本只是企业与学生两个主体之间的互动,而较少甚至无需高校教师参与其中。且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出于会计职业特殊性的考量,部分单位并不会让一个短期实践人员接触其财务信息,所谓的联合培养可能只是一些“跑腿打杂”等活动,因此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而“与高校共建培养基地”和“为高校生作专题讲座”则属于校企联合培养的中级形式,其须高校教师、学生和企业三方的加入来实现,通过“实践老师进校园”和“论坛互动”等方式,学生能够在足不出校园的情况下了解到现实工作对其能力的需求;教师能够及时了解理论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并调整授课内容;而企业财务人员则可以及时更新自身关于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调整营销策略来应对风险。“与高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和“参与高校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则属于高级的校企联合培养形式,即通过上述两种形式,企业和高校可以从源头上把控人才的质量,根据现实情形和未来的发展情况按需培养人才,在提高学生质量的同时能提升就业率,于高校、于企业、于学生实现“三赢”。

(三)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意愿

1. 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总体意愿强烈。经统计,参与调查的企业中,开展过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合作项目(以下简称“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硕研究生”,培养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双导师制”培养研究生、与高校共建联合培养基地、为高校师生作专题讲座、高校与企业联合进行课题申报与研究或解决公司面临的现实难题或开展技术咨询等)的企业有94家(占比88.68%),未参与过的12家(11.32%)。与高校开展过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硕研究生的企业中,愿意继续加大培养力度的企业占到98.94%,未参与过校企联合培养但愿意就此与高校开展合作的企业占比83.33%。且总体来看,愿意接收高校会计硕士研究生并与高校进行联合培养的企业占到97.17%。由此可见,当前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意愿较为强烈。

2. 不同类型企业的合作意愿差异明显。对不同类型(性质、规模)企业关于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的意愿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后,发现出于所有制形式、企业规模等方面的差异,企业在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意愿上有一定的差异,并呈现出规律性。具体而言,现实中已开展或未来愿与高校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的企业的意愿强烈度排序依次为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100%)、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97.22%)、私营企业(95.56%)。

上述结论与沈剑光等[6]学者们的研究基本一致,其主要原因还是国外对于校企联合培养学生这一模式开展较早、运用也较为成熟,所以外资和合资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学生的意愿更加深刻和强烈。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美国、日本及韩国的“产学合作”模式和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等,都是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典范。再看国内,最近几年关于校企联合培养无论是从制度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政府、企业、高校、行业协会等各方都在为推动校企联合培养的发展而献策出力。未曾开展也不愿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的企业全部是小型私营企业,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受企业规模的影响还不足以支持其与高校开展此类项目;另一方面则是源于部分行业对于会计专业硕士的需求不高,因此无需单独与高校合作培养会计硕士。

(四)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有效需求

学者们的研究表明: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不仅仅需要高校与企业的参与,同时还要求政府部门、会计行业协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高校来说,72.64%的企业希望校企联合培养的是具有顶岗实习能力的会计专业硕士,即有較强专业知识基础甚至实践技能的在校生;66.98%的企业则希望高校在此过程中要常备能投身校企联合培养的专业师资以便沟通交流。此外,67.92%的企业认为目前高校培养的会计专业硕士无法满足企业日常业务的处理,因此需要加大关于企业实际案例方面知识的教育。而值得注意的是,70.75%的被访企业希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培养在校生的同时也应定期对合作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84.91%的受访企业希望在参与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能获得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以便弥补在此过程中花费在学生、授课教师身上的补助及其他开销;77.36%的受访者期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对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企业给予减免税收或者其他优惠政策;也有41.51%的受访企业要求政府部门能给予一定的名誉授予等。此外还有少部分企业希望企业能得到厂房、土地、信贷等方面的优惠。

关于会计行业协会是否应该参与校企联合培养,同意加入的企业占比超过82.08%,他们认为作为专业机构,行业协会能站在更加专业的角度提供培养依据,来协调和管理校企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起到第三方应有的监督和仲裁作用;且校企联合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行业协会的加入能增强此模式的权威性、公正性。但也有17.92%的受访企业认为行业协会不应加入此合作模式,其理由是行业协会的加入会影响校企联合培养的培养思路,加大培养过程中的限制性;且第三方的立场与高校和企业的不同,校企联合培养应给予学校和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五)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后的效果评价

校企联合培养之后,关于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学者们早做过深入探讨。吴绍芬[7]强调校企深度合作必须实现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郭永峰等(2016)认为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需以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为目标,制定科学的制度管理和评价指标体系。刘娟(2016)指出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各主体方应当建立客观、全面的基地多元评价体系。

同样地,在问卷调查中,97.17%的受访企业认为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过程中需要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包括对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以及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而对上述各方面能力的评价需通过学员自我、同学和高校教师以及企业导师等各方的评价来实现,以保证学员的培养质量。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深化产教融合不仅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也是我国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状况问卷调查,发现很多企业关注也在积极参与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但合作制度的不完善、合作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致使校企合作始终处于较浅层次。所以在以提升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联合培养机制下,相关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促进校企联合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一)建立协调机制,加大引导力度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的: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国最大的资源和优势,而如何将“人口红利”加速向“人才红利”转变,是中国发展的最大“底气”。调查结果表明,人力资源要素已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而企业参与联合培养的整体意愿也较为强烈。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能为企业未来的高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019年3月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是政府部门推进校企联合培养所迈出的重要一步,但这一文件主要适用于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而对于专业硕士学位人才的培养,目前还没有与之匹配的文件加以引导。同时,尽管企业有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意愿,但出于对教育系统的不熟悉,很多企业未能积极有效地推进校企深度联合培养。因此,面对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相关部门应依据市场情况主动给予企业更多积极的信号,以共同推进校企深度联合培养模式的实现。

(二)强化制度保障,实施差异化政策

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在深化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须基于不同类型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不同动机,有效满足各企业的利益诉求。

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企业目前开展的校企联合培养形式仍以初级形式为主,且不同类型企业出于企业性质、规模及成长性的考量而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部分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倾向于与“双一流”“985”及部分国家重点财经类院校就校企联合培养展开深度合作。双方有充足的社会影响力作支撑,合作意向明显,且彼此间满意度较高,因此合作成效便于保证。而绝大多数普通企业限于自身规模、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无法展开深入合作,最终无法保证实践效果。

此外,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其希望能以较少的经费投入让实习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以至于毕业后能留在企业工作。而高校则希望企业能投入更多的经费、场所以及人力等资源,以使学生的达到实习实践要求,顺利毕业甚至及时就业。这种培养目标的偏差造成很多校企联合培养流于形式。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统一校企各方的培养目标,针对各方实行差异化的政策以促进校企联合培养的顺利推进。

(三)促进校企沟通,提升培养质量

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一方,高校本身对校企合作起着主导作用,高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合作意愿。因此,有关部门在推动企业加入校企联合培养的过程中也应加强对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监督。作为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校企联合培养一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得高校和学生与企业实现了实践教学体系、教材体系以及就业“无缝对接”;另一方面校企联合培养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及市场需求,为学生毕业之后尽快适应社会生活提供帮助。

在对校企联合培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存在不愿吃苦、沟通能力差、积极性不高、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等情况。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高校应当予以回应并就校企联合培养方案的科学制定同企业协商后作出改进。同时高校也应在今后的培养过程中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其他方的沟通,以提升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进,周建松,陈解放,等.深化产教融合 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18(04):62-64.

[2]殷志扬,冉云芳,钱鑫.人力资本专用性、學生流失率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紧密程度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9(04):78-88.

[3]程培堽,顾金峰.校企合作的企业决策模型——基于成本和收益的理论分析[J].高教探索,2012(05):117-123.

[4]李克.企业对产教融合的认知、需求、满意度及政策建议研究——基于吉林省538份企业调查问卷的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9(03):96-100.

[5]阎俊爱,赵安然,张素姣.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24):6-8.

[6]沈剑光,叶盛楠,张建君.我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现实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766份样本数据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07):33-39.

[7]吴绍芬.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1(06):100-104.

猜你喜欢
需求
大学生群体使用手机App的主要需求与满足分析
彩票市场需求调控探析
浅谈国际油气能源格局
基于老年人使用需求的界面体验设计研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基于云端的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的研究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