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2020-11-17 06:43郑康郑月波
高教学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郑康 郑月波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国家建设、社会构建、公民培育的基本价值导向,彰显了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基本价值框架,也为社会构建明确了价值方向,还为公民个人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基本遵循。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素养,重在加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筑牢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塑造大学生的友善人格,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理念和价值素养,外化为大学生的价值遵循和价值追求,最终把大学生培养成长为品德优秀,素质过硬的时代栋梁之才。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2-0157-04

Abstract: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clarifying the basic value orientation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citizen cultivation, manifest the mainstream value consensus of contemporary China.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provides a basic value framework for national construction, clarifies the value direction for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s a basic pathway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dividual values of citizens as well. To cultivate the core valu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mong them through inspiring their patriotic feelings, cultivating their professionalism, building up their integrity, and shaping their friendly personality. Only when we make the values of patriotism, dedication, integrity and friendliness internalized into college students' value concepts and value quality, and externalized into the realization path and the pursuit of value, can we ultimately train college students into morally and technically excellent pillars of the times.

Keywords: socialism; core values; core value quality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反映和当代中国主流价值共识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为我国的国家建设明确了价值方向,也为我国的社会构建提供了价值遵循,还为全体公民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价值标准。其中,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核的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是社会主义优秀道德的集中反映,更是每个中国公民价值追求的根本体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培育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塑造大学生的优秀品格,是大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保证。大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大学生自身具备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既体现为大学生要具备过硬的核心价值素养,也体现为大学生要具备过硬的核心能力素养。其中,核心价值素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道德基石,是大学生成就自我,实现未来的关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素养,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敬业观、诚信观、友善观,筑牢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推动公民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大学生核心价值素养转化,就是要通过创新培育形式、丰富培育内容、完善培育路径等有效途径,不断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筑牢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塑造大学生的友善人格,使大学生成长为能够经受得起时代考验,承担得起社会责任,肩负得起历史使命的高素质人才。

一、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是每个中国公民首先应该具备的价值素养。大学生要成就理想抱负,实现个人梦想,首先要树爱国心、立报国志,自觉将个人理想抱负与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并将爱国心、报国志融入进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奋斗之中,将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作为人生的根本追求。

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要通过民族观教育,让大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中华文化五千年传承繁荣的精神脉络,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特质,特别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不息的精神纽带,以此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之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要让大学生了解近代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民族独立,从一穷二白迈向国泰民安,从全面小康到民族复兴变化的内在逻辑。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辉煌成就取得的艰辛,教育广大学生,立民族心、强民族志、铸民族魂,并推动大学生将爱国心、民族情,转化为强大的爱国实践。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民族团结观、民族繁荣观,56个民族一家亲,坚定不移地反对一切分裂民族和国家的行径,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捍卫民族繁荣。

首先,要积极打造友善文化环境。要在行业之间、家庭内部,倡导和谐共荣、和睦相处的友善风尚。积极倡导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要利用报纸杂志、广播媒体等传播媒介,培育友善价值文化,传播友善价值观,使大学生在友善文化的持续熏陶和影响下,不断强化友善观念,增强友善意识。要围绕大学生上网时间长的突出特点,发挥网络文化的熏陶功能,要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培育和打造网络文化高地,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网络阵地。要利用法律、行政等手段,依法依规管控网络舆情,利用网络传播快、传播广的特点,增强网络文化传播的舆论正导向。

其次,要发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层功效,积极培育大学生的友善价值观。一方面,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将与友善价值观相关的人、事、物等素材,进行课前的有机组合、有效加工,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善于将课前准备的素材,有效发挥,完美呈现,让大学生在教师的生动讲解下,对素材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感悟感知、内化于心。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这一路径,使大学生将友善价值观的深刻认知和感悟向实践层面转化,让大学生在实践层面,学会和谐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恰当处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平等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处理上,要遵循和谐、和睦、共生的价值理念。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上,要存善心、留善念,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价值遵循。在人与社会关系的处理上,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善待社会、善待他人的价值理念,秉持为社会发展与进步贡献力量的行为遵循。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上,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始终作自然界的朋友,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要注重家庭的教育与熏陶。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成长和价值观形成的第一课堂。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父母的榜样示范、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对子女友善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道德素质高尚、知识水平宽广,在家庭子女的教育中,父母就会给予子女一个持续的正面影响和熏陶,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和广博的知识储备。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員相互扶持、成员和睦,就会教育子女在未来的成长中,学会与他人的友好相处,善于将善的价值观传递给他人,传递给社会。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母长辈在与邻居、朋友的相处中,与邻为善,就会在子女的内心种下一颗善的种子,在子女的成长中将友善价值观不断内化为自我的价值意识和行为习惯,子女在成长的历程中,就会将善德、善念传递给他人、传递给社会,就会筑牢适应未来社会的友善价值基石,并学会懂得善待父母、善待他人、善待社会,最终成长为一个具备友善品格的有益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人。

总之,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素养,就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以贯之的教育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打通灌输式教学与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与情景式教学、问题式教学与案例式教学之间的通道,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核心要义,准确、完整地传授给大学生,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中,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的深入理解、准确认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前、课中、课后的时间节点,通过多种途径,弥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教学中的短板和不足,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方位教育,不断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要义的理解和感悟。针对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认知强、实践弱的现状,要坚持教育与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教育引导实践,以实践深化认知。要通过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使大学生乐于参与、便于参与,要让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育中,事事有感悟、时时有提升,要紧紧围绕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突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的重点,有效提升实践育人实效,切实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

参考文献:

[1]孙柳.爱国主义精神与“报效国家”价值观培育[J].学理论,2010(01):183-184.

[2]张景泊,桂翔.大学生敬业价值观和敬业精神培育的依据、意义和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9(02):122-125.

[3]尉迟光斌,张政文.论马克思劳动观及其对培育“敬业”核心价值观的启示[J].理论月刊,2016(05):11-17.

[4]柳礼泉,王艺璇.弘扬榜样文化与培育诚信价值观[J].伦理学研究,2018(11):113-117.

[5]吴东华,吴宁.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根本性质及培育探析[J].理论学刊,2019(04):119-126.

[6]陈勇.“四位一体”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7):139-141.

[7]李军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路径[N].光明日报,2014-10-03.

[8]朱平.在班级治理与集体践行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9(04):55-11.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的几点思考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弘扬“核心价值观”及文化馆惠民工作的真实案例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