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学资源的运用

2020-11-17 06:43畅庚榕张运良孟瑜尹志福刘明霞
高教学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教学资源课程思政

畅庚榕 张运良 孟瑜 尹志福 刘明霞

摘  要:材料学科具有非常强的专业-德育融合性,为了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势在必行。文章梳理了现阶段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针对课程思政中的教学资源运用展开思考,并进行横向和纵向剖析。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创新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丰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程思政;“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2-0181-04

Abstract: Material subject has strong convergence of specialty and morality.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All Three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novation of specialty is imperative. This paper combs available teaching resources at this stage, analyzes these resources horizontally and longitudinally, and unfurls thoughts aiming at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material specialty. On the one hand, it not only can help to mobilize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motivate students' potential, but it can guide them to think deeply about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enrich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teaching resources; special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ll Three Education"

21世纪以来,材料科学被列为现代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更是提高科学技术现代化、综合国力的基础,培养高素质的全方位材料专业人才更是新时代的首要任务[1]。材料学科具有非常强的专业综合性和德育融合性,其毕业生会分布到各行各业,如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疗等,为社会发展做贡献。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从专业素养和核心素养角度提高育人质量,首当其冲的是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将树人育人的目标贯穿于材料专业课程教育的全过程,构造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1]的育人育德目标。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创新教学资源的运用,方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普及,众多的教育教学资源也不断多元化、数字化,从教学课件、教学图表到影视资料、文献资料、科研成果、项目成果、网络媒体等,琳琅满目。然而,加强教学资源的运用和研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下优势特色的教学资源的重要支撑,探索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现代教学资源的运用,并进行横向和纵向剖析,旨在有效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统一,实现“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

一、现有本科教学资源分析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过程的有效展开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可被利用的条件,是教学信息和教学手段的来源。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2],是指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教学资源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具有超越“最近发展区”的内容和方法,为教师提供具有灵活的施教手段和素材案例,调动学生的创新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跨越“最近发展区”到达下一发展区的水平,以此循环发展。

近年来,专业教师尤其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学校亦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卫星远程教育资源丰富了学科教学资源[3],从一定程度上方便拓展学生学习内容、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但教学资源的运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积极探索。图1分别列出了现有的、可用于专业课程思政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素材和教学方法[3-7]。

这里的教学素材不包括传统的教材和课件,大体分为四类:教学实践类、网络数字化类、文献数据类与纪实类、科研成果与工程实践类。这几类教学素材不同于传统教学资源,它们更具有主动性和趣味性。当不同教材的教学素材应用于课堂时,必须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多样性、适时性、针对性、适切性以及它的实效性。教学资源精彩纷呈,关键是教师选用的资源能否直观地再现知识的应用过程和结果?能否根据知识单元和教学设计把握好时机,充分起到画龙点睛的意义?教学资源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教师在利用数字化资源时,能否变抽象为直观、创建动态的课堂?教学资源的运用是为了创设教学情境,恰似更换了学习的环境,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意图,提高素材的針对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不同的教学资源是为了弥补教材的单一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思考现代新科技,这就需要教师实时更新教学素材,提高素材的实效性。

在教学素材应用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自然、精彩、个性的素材导入,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意识警觉性,予以特别关注,这不仅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兴趣、集中其注意力,强化了知识记忆、启迪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创新思考和探究精神,而且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长时间听课引起的疲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可以看出,教学资源不断丰富的根源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即发挥学生以“学”为主体,教师以“教”为引导;这一模式的转变更能直击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建动态的“教与学”过程,实现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学生突破了学习的时空范畴,教师突破了课堂的空间域;在新时代,学生的信息网络环境良好,数字化学习工具齐全,学生们更偏爱数字化学习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甚至在操场上跑步也可以学习未知的知识;而教师甚至可以在云端与学生互动、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等。

二、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学资源的运用

(一)采用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专业课程思政应该是通过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浸润的、拓展的,深化的手段来发挥价值引领作用[8-9]。这就要求教师采用更贴近学生思维习惯的教学方法,科学地、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最大化实现教学目标。

材料专业的本科生在进入专业课课堂之前,对材料学科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学生尚不能明白材料学科的范畴及内涵和外延,更不能理解材料及其加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当专业课与思政融合,不仅能引领学生掌握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内涵,更能深入理解物质与文明的外延,领会职业素养与国家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此时,教师可以因人而异,根据服务对象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选择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用“智慧树、雨课堂、超星”两两联合方式进行授课,实现与学生的灵活互动,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雨课堂为例,在课前,可轻松插入视频资源(如:慕课、微视频等),将知识点随时随地推送到学生微信,灵活地掌握每一位学生预习情况;在课堂上,学生可随时进行弹幕(对不擅长发言的学生尤其可行),对感兴趣的话题讨论发言,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投票、选择,随时了解和记录学生学习状态,对课前-课堂-课后全周期教学数据进行分析并量化考核。图1中的各种教学方法资源也各有所长,如超星,教师可以上传专业资料、文献等,学生也便于阅读并提出问题;还可以对学生作业、测试、文献阅读情况等进行整体管理和成绩统计;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具有较为完善的PBL项目分组设计,可以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功能,有助于解构和革新“课程思政”教学,并量化部分考核结果。教师或采用灵活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或多策并举,尽其所长,既重点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及合理利用手机、电脑等数字化设备的观念,融会贯通了各科的知识,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体现了三全育人中的“全员、全方位”。

(二)运用丰富的教学素材

图1展示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包括数字化资源、工程实践经验、科研成果、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纪实纪录等。选用教学素材时应具有适切性,明确课堂对象,考虑个体差异,深入了解授课对象的“认知能力、生活阅历、身心特点”,课前进行斟酌、筛选,才能创建一个动态的课堂服务效果。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曾指出,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从外界刺激产生感觉开始,而且是从个体的学习动机和由此产生的对于感觉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开始。所以,专业教师需注重教学资源应用的多样化和针对性。教学资源运用的最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创设知识应用的教学情境,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能使教学情境丰富、精彩,针对性的教学资源更容易与教学内容自然融合、顺势而入、直接对应,增强培养目标的最大达成度。

当教学素材用于课程思政方面,专业课教师是实现此目标的主要力量[9]。专业课教师拥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并且掌握了众多的专业网络资源、多媒体素材、科研成果和项目成果,熟悉各种专业数据库和专题报道网站,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总结、积累了诸多工程实践经验。那么,如果将这些素材应用于课堂和创新实践,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辩证认识事物的两面性,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以科研成果和项目成果为例。钱伟长院士曾言“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10],这足以见得科研与教学齐头并进的重要性。首先,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搜索相关的科研观点或者科研成果与理论知识点相融合,将单调的知识落地,归结到应用,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更为值得提倡的也更乐意被学生接受的是,将科研或者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小事件包装成小故事的形式,尤其是本校的教师故事,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思维。其次,专业教师可以将科研项目的一小部分成果轉化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一方面巩固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能切实地助力学生考研、深造,形成卓越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4]。

与此同时,思政课程和双创教育资源亦是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教学方向和教学素材[11-13],包括:创新创业案例、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思政教师具备厚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底蕴,如果将专业案例渗透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概论课,一方面活跃了思政课堂,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所必需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法制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分析专业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做出科学的决策;既有机整合了“专业+思政”资源,脱离了“两张皮”现象,形成合力,又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按照培养方案的部署,思政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阶段,专业课程安排在大二、大三阶段,实践、设计类课程多安排在大四阶段,当思政课程引入专业元素,专业课程引入思政元素,充分实现了全程育人的育人理念,其优化运用如图2所示。通过挖掘思政元素,提取典型的教学素材或教学案例,优化材料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并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创建师生互动的动态课堂。同时,拓宽实践型案例和科研项目成果的内容,增设PBL等理论知识的实际模拟分析、讨论环节,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使得教学资源的运用向着师生合作、分享型的趋势发展,实现“三全育人”中的全员育人。

(三)专业课程内容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会注意到在一个单学科的教学中就使用了许多的教学资源,然而效果甚微。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能够清楚课程标准,宏观把控知识建构体系,设计出一个教学活动方案,然后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处理的能力,把素材有机融合到课程学习中去,像盐溶于水,方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探索、有效学习。

而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构建“知识模块”,还需要搭建“價值模块”[11],提取思政元素,并渗透到知识模块中,由点到线再铺开到面,形成整体链条。只有当专业教师对教学资源有着透彻的理解、深层次的洞悉、把握其交互变化的时候,才能实现“点-线-面”的结合,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这就尤其需要专业教师游刃有余地运用教学素材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拓展。首先,结合思政课程素材,如: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思维方法、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来源和发展、技术的应用与产业市场、社会生活与情感的关系;其次,以讲故事形式外延,如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点滴故事,或重大事件及经典案例等,这样学生不仅将点滴知识点与实际相结合,使知识呈现环环相扣的思维延伸或发散外延形式,不但可以引发学生创新性的讨论,且激励和感染学生,塑造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基于以上两点,专业教师亦可以通过专题网站、专业数据库文献或者精选科研热点为出发点,结合课程知识发展线索与学生展开讨论,呈现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及价值观,使独立的知识点串连成线;最后,将德育融入PBL教学法中,以问题为导向,基于课程整体进行实践与探究,完成点-线-面的整体链条。

三、结束语

学生作为未来的材料类工程技术人员,社会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不仅关系着国计民生,且在人类文明进步中占据着核心力量。因此,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灵活创新的教学方式,科学有效地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工程实践案例、科研成果等教学素材,潜移默化地渗透价值引领要素,通过成功地教学运用体现教学资源的价值实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存发展权之间的辩证关系,努力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田娜,汤玉斐,武涛,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思考[J].科技风,2019(01):58.

[2]王文静.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0(2):17-20.

[3]张海英.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6):128-132.

[4]刘莉君,刘友金.卓越人才培养目标下科研资源向本科教学资源转化的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19-22.

[5]王晓欢,孙丽,刘慧敏,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20(4):76-77.

[6]郭新志.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的认知与思考[J].教育文化,2019(10):190-191.

[7]张玉龙,徐会娟,甘海华,等.借助MOOC模式构建地质地貌学实习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6(13):37-38.

[8]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9]高德毅.构建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应遵循六大原则[N].解放日报,2017-3-24.

[10]钱伟长.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J].群言,2003(10):16-19.

[11]林兴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应用问题研究[J].高教学刊,201(15):81-82.

[12]卢杨,刘芳.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位思考[J].高教学刊,2019(23):164-166.

[13]蒙丽媛.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做“三全育人”践行者[J].智库时代,2020(3):154-155.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教学资源课程思政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