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研究

2020-11-17 06:43李军海卢立飞
高教学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微信公众平台教育模式

李军海 卢立飞

摘  要:互联网技术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应用已经得到普及,但是正在兴盛的微信如何在其中实现规范化和常态化,这需要考察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基本模式。线上模式和线下模式各有利弊,微信模式作为线上模式中的一种典型,问题主要集中在不良信息对大学生党员健全人格养成的阻碍乃至侵害。中医学上对疾病的发病和治疗原理应用到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化设计思维之中,也就是既要搭建好微信公众平台,也要将线上模式和线下模式实现串联。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大学生党员;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2-0189-04

Abstract: Nowadays,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been abundantly applied to the education of undergraduate party member, but how to standardize and normalize the flourishing WeChat require examinations on the basic model of party member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Both online and offline models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Chat, as a typical online model, often has a problem of malicious information, which can be an obstacle or even a kind of viol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healthy personality among student party members. We can apply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principl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that is, we should not only built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well, but also connect online and offline models.

Keywords: WeChat public platform; undergraduate party member; educational patterns

自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党建工作上持续强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完善,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也日趋多元,门户网站、微博、博客、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典型载体。就微信而言,随着人们的生活与其交融度的增强,通过微信开展党员教育成为党建工作的新生点,其中,“共产党员”订阅号引领着党员教育的新方向和新措施。微信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便捷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但是我们又不能忽略受众的可接受度和不良信息的掺杂问题,再加之,大学生在信息的接受力和传播力上所具有的弹性特质,所以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具有必要性。这就需要我们反思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现有模式,并思考如何根据大学生党员的特点来优化微信公众平台的教育功能,以求有助于大学生党员人格的培育乃至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

一、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基本模式

截止2019年,我们党已经召开了二十六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这凸显我们党对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視。从党员数量看,根据中央组织部2019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059.4万名,其中学生党员180.5万名,2018年新发展的学生党员70.4万。[1]从静态上看,学生党员所占的比例仅为2.29%,但是他们却具有动态性,因为高校是持续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人才,源源不断的学生党员终将走上社会。从这个意义上看,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如何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与“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党员,如何培养学生党员”息息相关。

在党员教育上,我们党持续开展和强化学习教育活动,近些年开展的“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即是例证。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除了按照党中央要求外,还需要适时地创新教育模式。如果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载体和形式为标准,可以将教育的现有模式概括为线下模式和线上模式。

(一)线下模式

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线下模式,即传统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并融合现场讲座、个人自学、交流研讨等方式;在信息的传递方面,以纸张为文字的静态载体,以面对面式交流为语言的动态载体;在教育方法上,以单向的知识传递为主、双向互动为辅,以教师的授课为主、个体自主学习为辅,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活动为辅。

线下模式沿用的是传统教育方法,在授课者和学习者的思维习惯上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但是存在的弊端体现为“交互性不强”、“单一性”、“实效性不强”[2],我们认为,原因在于线下模式虽然具有较强的学习约束性,但课堂教学时间短,难以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由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时事报告等组成的片段化教学方式难以达到专业教育中课堂教学的连贯效果。由此,大学生党员教育应具备的系统性、全面性、动态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线上模式

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线上模式,即互联网模式,是以互联网为平台,融合文字、视频、图片、聊天空间等载体开展的教育方式,比较典型的是门户网站、微博、博客、微信等新媒体在党员教育中的应用。

线上模式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兴盛的,当互联网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实现广泛介入时,线上模式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就具有了更强的推广空间。它蕴有海量信息、传递及时且迅速、途径多元、检索便捷等特点,但是信息的杂乱化、碎片化又使大学生党员教育隐含着被冲击、被偏移的风险。

当然,在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中,线下模式和线上模式是并存的,虽然各高校各有侧重,但是线下模式作为一种传统模式得到了普遍的沿用,差异主要体现在教育方法以及与线上模式的融合度上。也就是说,各高校都认识到线上模式作为大学生党员教育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必要性,但是如何紧跟互联网发展步伐,有效发挥线上模式的作用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微信模式

(一)微信模式的形成

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与通信技术相关联的典型代表是微信的出现和兴盛,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1月21推出的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现今已经得到了各行各业的青睐,并且与人们的生活实现了高度的融合,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应用即是其一。

在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线上模式中,目前最热门的当属微信。通过在微信上查找与“党员”相关的公众号可知,既有中组部运营的“共产党员”公众号,也有高校基层党组织或党务工作者运营的“党员服务站”、“党员工作站”、“党员先锋队”、“党员先锋号”、“党员之家”等等公众号,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微信模式已经悄然形成。从理论研究看,“微信”、“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虽然是学界和实务界的研究热点,但是将大学生党员教育与其进行关联性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且不系统和不深入。

(二)微信模式的评判

“用户对微信等社交媒体依赖的本质在于用户在其提供的模拟情感情境下获得了符号资本和情感能量。”[3]也就是说,微信虽然作为虚拟空间,但是蕴含着信息和情感。基于此我们提出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微信模式,实际上是将微信具有的信息传播功能与大学生党员教育相融合的产物。微信在信息传播中存在的“双刃剑”现象同样影响着大学生党员教育效果,特别是当微信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时,必须有效地挖掘微信的教育功能和避免微信作为新媒体隐存的弊端。

1. 微信的教育功能

在微信的各项功能中,微信公众号是微信模式发挥教育功能的主渠道,大学生只需要点击关注即可接收到教育者上传的信息;微信公众平台则是教育者以个人或单位名义申请的,进行后台操作,上传信息的主渠道。微信公众号和公众平台实际上是微信作为传播媒介的两个面相。从公众平台层面看,教育者发布什么样的信息以及信息如何来表述至关重要;从公众号层面看,如何增加并锁定受教育者及其数量以及如何增强受教育者的可接受度尤为关键。如果将此延展至微信的其他功能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朋友圈的分享,单独聊或群聊中的转发,强化了微信的教育功能。“诸多网络新功能必须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双方充分融合,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4]大学生党员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乃至党建工作的组成部分,在运用微信模式时,如果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地识别、整合、优化的话,那么微信的教育功能就不能得到充分地挖掘,甚至冲击、损害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2. 微信模式的不足

从信息的传播特征和受众的接受性看,微信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不良信息在微信乃至新媒体的传播中对教育功能的阻碍。不良信息是指与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政策、法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违背的信息。微信作为一种载体,源源不断地将各种信息输送至移动终端,如果将微信传播系统视为一个有机体的话,那么不良信息流转就如同出现在人类社会中各种流行病或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原理。让我们恐慌的SARS、甲型H1N1等瘟疫就具有典型性。瘟疫亦称大流行病,指大型且具有传染力的流行病,由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大流行病的出现一般符合下列条件:一种新病原在人群中出现;病原因感染人引起严重病况;病原易传染,特别是在人与人之间传染。

在高校党建工作乃至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理想信念是核心要素。在教育功能中,知识或信息的正当化是关键。但是在微信模式下,信息的传播更多、更快、更广。当新的不良信息出现后,经过人们接受或吸纳,如果继续传播,那么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将受到强化,当下面对“隐性含蓄的内容设计与传播策略”[5],特别是那些敏感事件,再加之“标题党”的助推,不良信息可能演变为恶性的舆情。此类情形会消减微信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功能。

二是,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乃至大学生党员健全人格的养成产生阻碍。根据“媒介系统依赖论”观点,人们对媒介的使用与媒介的影响力是成正比的,对媒介越是依赖,受媒介的影响就更大[6]。在微信模式中,如果说不良信息对教育功能的阻碍属于外在传播范畴的话,那么对个体健全人格养成的阻碍就属于内在运行范畴的侵蚀。这就如同疾病侵入人体肌体而发病一样,按照中医理论,这实际上是正气与邪气的关系。《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提到,“正氣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与邪气是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在多数情况下,邪气之所以侵袭人体而发病,是因为正气虚弱,抗邪无力,因而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前提和根据,居于主导地位。

正气不足之所以能够成为病邪内生发病的内在根据,因为当人体适应调节能力低下时,就容易对外界的刺激产生较强烈的反应而发病;正气强弱可决定发病的性质与病情。正气足,即使发病病情轻,易治疗,反之则病重,难治疗,预后差。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无邪气则不会发病。

作为大学生,尤其是党员学生,如果理想信念在人格中能够牢牢固定,那么不良信息作为一种负能量即便侵入到他们的人格之中,也会被正能量所抵御。如果理想信念本就处于摇摆之中或者空白状态,那么在党员教育功能不健全、不良信息毒害性强的情况下,大学生党员的人格极易走偏。

可见,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平台,它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将其引入到大学生党员教育之中,加强我们党的“网络舆论主导权”[7],既是与“互联网+”与时俱进,也是正确识别它的双刃剑特点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微信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实效性。

三、大学生党员教育微信模式的正当化设计

当下,官方媒体已经与微信建立对接,而且官方和个人均可在线申请微信公众号,印证了在现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媒体的说法。就大学生党员教育方面的微信公众号而言,既有各级党组织的官方或半官方微信公众号,也有教师、学生或学生组织申请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有的研究者从“微信公众平台”、“粉丝”、“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四个角度分析微信的传播效果,并且分析出“粉丝的依赖性和传播的互动性”是最重要的两个指标[8]。

既然微信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着利弊,那么作为大学生党员教育者和组织机构是否应当申请微信公众号?如果应当,那么又该如何合理运营微信公众平台,笔者认为,这需要将“微信公众平台”、“大学生党员”、“信息”、“传播方式”四个要素融入其中来进行设计。

(一)利用治未病思维对不良信息自带的恶害予以预防

不良信息作为一种负能量,自身带有恶害。不良信息的产生难以避免,但是可以从传播上以及人的认知乃至观念层面施以防范,这种预防观念类似中医上的治未病思维。《黄帝内经》提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治未病思维既是指未病先防,即预防疾病发生,也是指既病防变,即已经生病,及时治疗,并能够预测到疾病可能的发展方向,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

微信对信息的传播速度可以用“瞬间”来描述,依靠阻断或删除的方式难以实现对不良信息的制止。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教育者可以动态地监控不良信息在学生中的传播状况,合理地研判其对学生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就此发挥教育的功能,形成正能量与负能量的内在性抗衡,建好“微阵地”,实现多媒体联动,强化“微管控”,改进微信管理水平[9]。当然,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面对不良信息的时候,既然避免不了,那么我们可以运用平衡观对其进行认识,正如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也就是说,各种信息的存续恰恰可以为学生党员健全人格的培养提供正负两面的信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者如何引导学生,也就是教育的常态化和实效性问题,只有如此才能提升大学生党员健全人格的养成,从而达到对不良信息的自动识别和屏蔽的效果。

(二)采用扶正祛邪法对不良信息造成的损害予以矫正

当不良信息已经对大学生党员的认知、观念造成不良影响的时候,作为教育者应当及时帮助学生矫正和引导学生自我矫正。正如同中医在治病上的扶正祛邪法。一是治病求本,明确疾病的本质,掌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并针对最根本的病因病理进行治疗。二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即根据环境、个性等不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三是强基固本,即加强正气,有助于抗御和驱逐病邪;而祛除了病邪的侵犯、干扰和对正气的损伤,有利于保存正气和正气的恢复。

我们在解决不良信息对大学生党员造成损害的时候,应当找到问题的根本,并根据不良信息的特点和学生党员个体的实情将一般性教育和针对性教育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上的坚定性,来排除不良信息的侵害,培育乃至重塑大学生党员的健全人格。

(三)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

高校党建工作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专门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高校基层党组织是由学校党委、党总支/分党委、党支部、党小组组成,各级党组织都承担着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职责。其中,党支部是每位党员的直接组织归属,也意味着在教育功能的发挥上具有直接性。

在教育平台方面,有的论者提出了构建“‘基层新媒体平台建设-理论学习与传统工作方法支持-新媒体形式活动开发实践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10]。我们认为,针对微信已经生活化的效果,各级党组织都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号来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关键点在于如何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才能有助于大学生党员抵御不良信息、养成健全人格。我们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典型案例作为思路探索的验证。

第一,搭建两个微信公众平台。教师党支部申请了“师生党员先锋营”微信公众号、学生党支部申请了“青春人文”微信公众号。党支部组建专门的团队运营两个微信公众平台,前者以教师党员为主体,后者以学生党员为主体,都面向全院的教师和学生开放,在运营的过程中注重两个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形成叠加效果。在内容上,既包括政策法规的及时传递和解读,也包括师生党员的成长表达;在形式上,由于“新媒体话语构成了一种融合口头和书面话语的第三种空间话语”[11],所以微信上的语言应当优化标题表述、精练正文内容,从内容和形式上,提升微信公众号的吸引力、可接受度。

第二,设计“项链式”搭配。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教育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联动格局。在线下模式中,将校园文化与学生党员教育相融合、思政工作与学生党员教育相融合的双融合思路,使教育更贴近学生生活,提升学生的情感理性。在线上模式中,以微信公众号为主,并与QQ、微博、博客、学院网站相衔接形成线上教育的网格化。线上和线下两种教育模式在内容上做到实时性,传递有益信息,抵御不良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Z].共产党员网,2019-6-30.

[2]张立青.罗小松,杨诚.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6):31.

[3]於流芳.全媒体视闽下微信互动传播研究[J].传媒,2015(6):71.

[4]王辰.基于微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0):38.

[5]李悦.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平台建设研究[J].现代传播,2016(7):162.

[6]韩晓宁,王军,张晗.内容依赖:作为媒体的微信使用与满足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4(4):91.

[7]顾金喜.全媒体时代如何有效加强党的网络舆论主导权[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6):13.

[8]冀芳,张夏恒.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评价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12):80.

[9]李悦.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平台建设研究[J].现代传播,2016(7):162.

[10]艾春明,王翠萍,陈昊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5):98.

[11]李战子.话语分析与新媒体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6(4):46.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员微信公众平台教育模式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