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 深度学习 关注思维

2020-11-17 02:20吴长宝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科学思维深度学习

吴长宝

摘要:以教材素材为依托,利用探究实验,深入探讨证据与结论纽带关系,构建化学实验压强问题的思维模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挖掘教材内涵;深度学习;思维模型;科学思维

“深度学习”是当代学习科学理论提出的新概念。随着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学习的认识也日益深刻,目前研究界对学习已经达成共识:深度理解概念的重要性、注重学与教、创设学习环境、学习者在先前知识基础上建构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反思的重要性。

  • 问题背景

北京版初中化学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八章第二节《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物理性质

“能溶于水”的探究实验,如图1:

由于该实验装置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很容易得出结论,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忽视了瓶中压强变化分析,缺失证据

和结论的关联,导致在后续练习中学生

头脑只剩下“压强降低瓶变瘪”的印象。

这种只重视结论,不重视思维过程,一知半解,形成压强问题的思维障碍。

  • 思维障碍点

1.压强变化模糊

明显表现在加水后密封与密封后加水,

不明白这两个实验的压强变化的根本区别

所在。如图1和图2实验。

2.气体和液体体积变换混乱

在遇到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测定二氧化碳体积含量实验中,往往因为加入氢氧

化钠液体问题,出现二氧化碳体积换算错误问题。

三、思维模型建立过程

1.首先建立阶段性压强变化坐标图

图1实验阶段性压强变化坐标如表1:

学生分析完这四个阶段的压强变化后,不但知道瓶最终会变瘪,也会知道瓶变瘪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学生做完图2探究实验之后,再描述实验现象及原因时,正答率会明显增大。

图2实验阶段性压强变化如表2:

通过图1和图2实验过程压强变化分析,学生很容易知道两个实验的关键是密封节点问题。图1实验加水之后,再密封,起始压强始终是大气压,然后降低,瓶变瘪;图2实验密封之后再加水,起点是大气压,加水,压强增大,振荡时1体积水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使压强恢复到起始大气压,瓶无变化。

2.再建立气体体积与压强变化流程图

图1实验气体体积和压强变化流程分析如图3:

四、思维模式应用和巩固

例1:研究小组利用图5裝置进行实验。A的容积

为250 mL,B中盛有足量的水,实验前K1、K2、K3均关闭。

测定 A 瓶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打开K1,用注射器向A

中注入20 mL NaOH溶液(足量),关闭K1,充分反应后,

打开k2、k3,观察到 B 中的水进入 A 中,当B中液面

不再变化时,测得B中减少了60 mL水,则A中CO2的体积分数约计算式              。

例1解题思维模式展示及答案如表3:

 例3,(2019年北京市中考化学22题)用图7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8所示。

(1)先推入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NaOH溶液 (2)气体的量不再发生改变

(3)2HCl+Na2CO3=2NaCl+H2O+CO2

课堂教学主要依据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也是传承科学思维的重要载体,是生产、生活实践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产物,隐含着学科知识的背景、形成过程和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内涵,把教材当成教学的“工具”,分析教材地位,发挥教师智慧,挖掘教材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寻求教材前后关联,重构整合教材内容,释放教材应有的张力,以期寻找学生知识和方法的生长点,满足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科学思维深度学习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浅析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科普少儿剧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