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020-11-17 02:20苏丽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篱笆菜地数感

苏丽华

数学素养,概括地讲就是指灵活运用数学的理论与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为以后深入地学习数学打下基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并在探究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有如下思考和体会。

一、结合具体情境,渗透模型思想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培养数学模型思想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建立数学模型,研究数学模型,是问题解决过程的中心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解决问题就是一种模型化的过程。从数学的角度把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进行转化,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通过这一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可以先出示《孙子算经》中的原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明确:可以先从简单问题入手,寻找规律,再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出示例题让学生体会:我们把原题里的数变小,化繁为简,问题就容易多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整理思路,集中汇报。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假设法、列表法、画图法、抬脚法、添腿法……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虽然方法不同,但都有同样的规律,即每减少一只鸡,增加一只兔,就会增加两只脚。从而总结出“鸡的只数=(头的总数×4-脚的总只数)÷(4-2)”。再回到《孙子算经》中,学生就能够运用总结出来的规律和算式轻松解决比较复杂的原题。在此基础上,还能解决龟鹤同游的问题,以及自行车和三轮车等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这些问题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和鸡兔同笼问题有着共同的特点,同一类问题可以用同一种方法解决。

学生经历了从简单问题入手——探索规律——形成策略——应用策略解决复杂问题——拓展到同类问题这一过程,有效帮助学生初步渗透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二、回归生活实际,增强应用意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就要从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更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

学生在学习面积之后,往往会出现与周长的概念、计算方法混淆的现象,为了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首先让学生用24厘米长的铁丝(若干1厘米长的小棒代替)围长方形和正方形,长和宽为整厘米数,看看有几种围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分析交流发现:当周长相等时,如果能围成正方形,则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如果只能围成长方形,则长和宽最接近时,围成的面积最大。学生需要反复操作、计算、以及观察、分析,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既强化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也巩固了计算的方法。得出结论后,我又趁热打铁出示:“李叔叔想围一块菜地,如果他有24米长的篱笆,可以怎么围?”学生通过计算得知,篱笆长即菜地周长,只要长加宽的和是12米就可以。我继续提问:“李叔叔开始围的是长8米宽4米的长方形,他想把菜地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但篱笆长不变,你有办法吗?”学生有了刚才的经验,都跃跃欲试,不过很快就有人发现:当周长不变时,围成正方形面积最大,面积扩大到64平方米,就需要边长为8米,这样的话需要32米的篱笆,显然不行。我追问:“怎样能少用些篱笆?”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想到了可以让菜地一面靠墙,就可以少围8米,这样篱笆就够了。我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菜地两面靠墙,篱笆长不变,菜地面积能再扩大吗?”这次,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第一时间说出正确答案:由于菜地两面靠墙,篱笆只需围两条边,因此菜地边长为12米,面积是144平方米。学生在帮助李叔叔围菜地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寻求解决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到在周长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围的方法,就能改变菜地的面积,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认识到数学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学会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寻求解题策略,优化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重视估算教学,发展学生数感

数感是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对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悟。良好的数感对于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而数感与估算是紧密联系的,培养估算能力是发展数感的有效途径;两者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估算能力的提高促进数感的培养,数感的增强又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估算。因此,重视估算教学,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对于培养学生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估算就可以了。比如购物、租车等。而学生缺少相应的生活经验,用到估算的机会也很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创设真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估算意识,发展数感。

在日常教学中,我还通过激发估算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数感;通过丰富估算策略,帮助学生发展数感;通过加强估算运用,帮助学生提高数感。

总之,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主渠道,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篱笆菜地数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种地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父亲的菜地
花篱笆
牵牛花
割韭菜
篱笆那边
萝卜成了精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