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

2020-11-18 02:38中共昔阳县委书记许利伟
支部建设 2020年4期
关键词:乡镇干部改革

中共昔阳县委书记 许利伟

去年以来,昔阳县委、县政府在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精神,以及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省委《关于深化“三基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作的若干意见》,《晋中市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二十五条(试行)》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县域实际,探索形成了“三给三靠三强化”乡村治理新机制,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制度创新在全县大力推行,走出了一条具有昔阳特色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一、“三给三靠三强化”工作新机制的形成

昔阳县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是“大寨精神”发祥地,县域面积1954平方公里,总人口23.8万。近年来,随着全县农业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与当前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更加考验各级干部的能力水平。反映在乡村治理上,主要表现为“三个不适应”:一是队伍建设与新期待不适应。乡镇干部受职数限制,除少数优秀干部可通过选任方式进入领导班子外,其余干部晋升空间狭窄,工作积极性不高;农村“两委”干部,由于年龄和学历的因素,普遍缺乏观大势、开新局的能力定力。二是素质能力与新时代不适应。面对农村发展新问题、乡村振兴大课题,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薄弱,有时不但推不动工作,反而激化了矛盾,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部分乡村干部思想不解放,创新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将所学所获因地制宜、活学活用。三是体制机制与新要求不适应。受制于传统思维,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发展办法不多,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缓慢;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机制不活,乡村干部投入乡村振兴精力不足;监管制度落实不严,还存在违规违纪行为,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针对以上“三个不适应”,昔阳县制定出台了《昔阳县贯彻落实<晋中市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二十五条>的实施办法(试行)》“1+20”制度体系,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三给三靠三强化”工作新机制。

二、“三给三靠三强化”工作新机制主要内容

“三给”就是给“定力”、给“动力”、给“活力”,使基层干部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工作有激情。一是政治激励给“定力”,使敢干事的干部凸显出来。针对乡村干部提拔难、晋升渠道不畅等问题,我县基层是培养干部的最好阵地、造就人才的最好沃土,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力度,全县35 周岁以下乡镇党政正职已有2 名;各乡镇按照要求设置了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站,配备了副科级负责人,拓宽了事业人员晋升空间;制定了《关于推选乡镇党委兼职委员的实施办法(试行)》,推选乡镇党委兼职委员25名,更多有能力、有担当的优秀农村干部有了用武之地、发展空间。二是待遇激励给“动力”,让能干事的干部奔跑起来。我县在充分保障乡镇干部带薪休假合法权益的同时,为459 名乡镇干部实施了免费体检,对连续工作20 年以上或累计工作25 年以上的224 名乡镇在职干部职工增加了10%的医疗报销比例。三是资金激励给“活力”,把想干事的干部调动起来。针对基层无钱办事难题,全面统筹各类财政资金向乡村一线倾斜。市“二十五条”涉及的1600 万元各类资金,除动态投入项目,去年7 月底前全部到位,并从今年开始以制度性安排列入预算。其中12 乡镇民生事务保障经费,人口2 万人以上3 个乡镇每年新增预算100 万元,1 万至2 万人6 个乡镇每年新增预算80 万元,1 万人以下3 个乡镇每年新增预算50万元;特别是在选派科级以上干部到村(社区)任职中,按照人口规模、出台具体办法,明确一次性给予干部所在任职村5 万-15 万元工作启动经费。“真金白银”的大量投入,为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

“三靠”就是靠待遇留人、靠能人兴村、靠制度管事,让广大农村有人办事,激情做事,按章理事。一靠待遇留人。针对农村“两委”主干及成员薪酬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问题,我县制定了《关于调整提高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岗位报酬的实施办法》,调整后的村“两委”主干工资年均达2.9 万元,人均增资1.2 万元;农村会计工资以不低于“两委”主干工资的80%计算执行;其他两委成员误工补贴由5000 元调整为1 万元;继续提高补贴待遇,任职满30 年的73 名离任村主干人均年生活补贴达5000 元左右;乡镇党委兼职委员在正常领取农村“两委”主干薪酬基础上,按1000 元/月标准享受工作补贴。稳定的待遇,使农村干部干事更有劲头,工作更有奔头,离职有了靠头。二靠能人兴村。我县制定了《关于选派科级以上干部到村(社区)任职推动农村(社区)振兴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选派人员扩展到科级以下优秀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选派范围由本人出生村扩展到相邻村、挂职村或其他有交集的村;同时大力倡导民营企业家、乡贤达士、优秀大学生、外出务工创业人员等回村任职,目前已有15 名机关干部回村任职。三是靠制度管事。我县制定了《昔阳县村级组织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试行)》《昔阳县农村事务管理工作运行办法(试行)》《昔阳县村级便民服务工程队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制度,使乡村治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精准化。

“三强化”就是强化考核监督、强化素质提升、强化改革攻坚,把精力集中到服务乡村振兴上,把本领体现到狠抓工作落实上,把力量凝聚到推动改革发展上。一是强化考核监督,营造干事氛围。我县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出台了《昔阳县2019 年度综合考核办法》,改进乡镇考核方式,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明确了部门与乡镇的年度任务与责任归属,解决了过去对乡镇考核上下一般粗、面面俱到的问题;制定了《昔阳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推动工作落实的二十条措施(试行)》,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规范干部行为,积极主动为乡村基层“松绑减压”,旗帜鲜明为担当作为干部撑腰鼓劲,全力营造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合理容错的良好环境。二是强化素质提升,增强履职本领。为达到乡村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的目的,我县严格执行《2018-2020 年昔阳县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方案》,借助晋中农业农村干部学院主平台,依托大寨特色资源,先后组织了大讨论集中轮训、农村“领头雁”、农村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等各类培训,3000 余人次充电补钙;利用挂职锻炼、合作选派、基层锤炼等契机,让挂职干部深入项目建设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信访维稳最前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三是强化改革攻坚,助力农村发展。我县始终把改革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坚持以改革的思维、改革的角度、改革的办法破难题、解新题,持续深化“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建立县委书记对话联系“直通车”工作机制,纵深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以改革“一子落”带动乡村振兴“满盘活”。

三、“三给三靠三强化”工作机制运行的初步成效

“三给”让实干者实惠掷地有声。2018 年我县2 名乡镇党委书记和县扶贫办主任因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得到提拔重用,走上市直单位副处级领导岗位;2019 年,我们结合党政机构改革,完成干部调配5 批181 人次,其中提拔重用51 人,“有为有位、有位必为”成为共识;评选担当作为先进典型26 名,激励全县党员干部既守住底线,又勇攀高峰。实干者实惠的“激励红包”,使广大干部以更加昂扬向上的姿态投身到了农村改革发展,将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贯彻到了“守初心、担使命”的生动实践中。

“三靠”让实干担当蔚然成风。广大干部自觉把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和纵深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一方面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全力推进饮水安全、危房清零、教育提升、医疗保障四大工程,661 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077%;一方面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探索“六型模式”,激活农村资源,开展三级示范,全县无害化卫生厕所达1.2 万座,垃圾清运保洁村达293 个,成功打造了花画河南、古村长岭、儒雅孔家沟、生态潘掌、梯田南垴、稻香南营等一批标杆村,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了昔阳范式。

“三强化”让实干成效更加凸显。我们始终以问题导向履行职责,动员广大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新举措、拼搏奋斗,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产业发展上,持续壮大“菜果猪菌药”五大产业,规模分别达2.5 万亩、20 万亩、50 万头、70 万平方米和4 万亩,成功打造了台上苹果和杜庄中药材种植示范区。民生改善上,城乡十大民生工程全面竣工,城乡供水、片区改造、健康步道等百项惠民工程集中冲刺;特别是面对几十年不遇旱情,实施了投资5400 余万元的5 项县城应急供水工程和74 个村的饮水提质工程,保证水源供给,保障生产生活。改革攻坚上,乐平镇成功创建全国卫生乡镇,大寨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我县登山健身步道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全国有机旱作农业高端论坛在我县成功举办,昔阳在全市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

四、推行“三给三靠三强化”工作新机制的启示

一是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破解当前乡村治理难题,没有样板可学,没有经验可循,我们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创造性研究制定了“三给三靠三强化”工作新机制,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保持基层大局稳定、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活学活用是破题关键。我们在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的同时,大胆尝试,攻坚突破,结合本地实际,形成了“三给三靠三强化”制度体系,让上级精神更接地气、更近基层、更贴实际,在守初心、担使命中丰富了制度实践,打造了县域版本,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是担当作为是目标导向。贯彻执行好“三给三靠三强化”工作机制,必须体现在实现乡村有效治理上。要不断鞭策乡村干部始终保持泰山压顶腰不弯的定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豪情,以服务发展为己任,改革创新为动力,对标对表,锤炼作风,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担当作为,久久为功、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干出新业绩、建功新时代。

猜你喜欢
乡镇干部改革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乡镇权力能否跳出“虚化陷阱”?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改革之路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