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二章

2020-11-18 03:19石国平
黄河 2020年5期
关键词:松山湖王朝惠州

石国平

隐世与繁花

生活中自然有诗意,若你觉得生活总是一团烦杂,或许是因为你忽略了把自己的心绪切片分区。

在东莞,我们入住银丰逸居酒店。和我们一同旅行的小肖介绍说,这家酒店环境优雅,既有私密性,又紧临着开阔的松山湖,可以让人安静又轻松。

晚上九点多钟,我们才到了入住酒店。从考察点到酒店,商务车在东莞的夜色中高速行进,我们自然也不晓得到了哪里,况且又下着沥沥的秋雨,再加上一天的劳顿,所以,入住酒店后,很快就入睡了,自然一夜无话。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到一个地方,总喜欢早起,去看看周边环境。

当我通过酒店大厅侧门走出酒店,进入酒店后花园时,一下子惊诧了。这里简直就是色彩斑澜的绝美胜景!眼前一亮。

那些平台依地势而筑建,湖水岸堤,曲折连环,青草绿树,倒映成趣,深秋的岭南大地,原来还有这般美景。伫立木质平台,宛如浸入了湖水中央。随手一拍,咔嚓即景。再拍远景,绝美如画。有三三两两晨起散步的人从远方的湖边由远而近,全是陌生人,却也自然走进我的取景框里,定格成一些美景写意。或许是因为昨夜秋雨的缘故,晨曦中的阳光弱弱的,似乎被晨雾遮挡着,若隐若现。虽是深秋,分明感觉有丝丝暖意。远眺平静的湖面,细看独特的廊檐和倒影,岭南风情画卷,尽收眼底。

突然觉得,这南方的美,是一种静谧和惬意之美。一个久居北方的人,习惯了高山野岭,习惯了黄土旷野,习惯了烟尘雾霾,一下子进入这湖光四溢的幽静状态里,感觉别样的宁静与超然。从平台折身而返,顺着弯曲的回廊行走,猛然看到紧依酒店主楼外,竟有一处露天泳池,这显然是给入住酒店的人享用的。我们这些行色匆匆之人,出门不带泳衣,也无暇享受,但观览一下还是可以的。于是,沿着回廊继续走过去,泳池里竟有一个晨泳的人,虽然这是南方,晨起并不感觉怎么凉,但若要下泳池,一定有些凉意的,可泳池中的人却在池水中逍遥游动,池水随着泳者的游动,一波一波清水向外四溢飞溅,这真是绝美的风景,似乎这水从自己的内心溢出惬意和清爽。

这世间美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这样的美景让我不经意间捕捉,也让我留恋忘返。我的同行者或许还懒在床上享受呢。仔细观察,原来这泳池的水是流动的,“哗哗”的水流是从一条明渠流过来的,池水满盈盈的,从泳池四面向外四溢。细听,草丛里的音乐盒子发出若隐若现的江南丝竹乐,再配上酒店外雕栏瓦舍式的辅景搭配,这也真是南方才有的情景啊。都市繁华,偏安一偶,让人心境安宁,甚是陶醉。蓦然想起那种句“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的俗语来,果真如此矣!

繁华都市,前沿城市,也会让你找到一处安身安心之处,在宁静的氛围中也能摘得一片繁花,归自己拥有。

岭南的秋日美景,在晨风里带着淡淡的青草湖水味,让人脑清心静,悠哉悠哉,乐不可支。身处喧闹的都市,也能感受到宁静恬淡之美。而这种偶遇,却是自我选择,偶然自得,可谓因果积缘。

眼前一切美景,平凡低调,却珍贵如珠。在这“隐世”中流连,却并未忘记重返“人间”。

一看时间,已经到了早饭时间。赶忙回到餐厅,同伴已在吃早餐。

早饭时跟小肖说起酒店花园里的景色,小肖却不以为然,然后他带着神秘的口吻小声对我说,等晚上我带你们去下坝坊感受一下东莞的夜生活。

我以为小肖说的下坝坊指的是传说中的东莞夜生活呢。小肖看到我满脸疑惑,忙跟我解释说,下坝坊是东莞一个很文艺很小资的地方。我知道,小肖也是一个“文青”,当初他从传媒大学毕业后并没有进入体制内,而是在为一家教育机构效力,而且小有成就,可谓春风得意。

其实,下坝坊离我们住的酒店并不太远,也就不到半小时的车程。晚上九点钟以后,我们去了下坝坊。

下坝坊在东莞东江支流边,是岭南水乡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古村落之一,被誉为东莞的岭南水乡文化博物馆。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凭借毗邻香港深圳的优越地理环境,先行一步,成为了国人趋之若鹜的改革开放先行地和著名“世界工厂”。但比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东莞显得略微有点低调,东莞是全国少有的不设区的地级市,只有主城区和镇区之分。走在东莞这座城市,你能感受这里与众不同的低调奢华,这里有都市的繁华景象,也有小资情调的小城逸趣,下坝坊就是这样一个让你感受休闲慢时光的地方。

一进入下坝坊,感觉自己一定会喜欢它。一眼望去就知道,许多细节和装饰里糅杂了许多岭南特色的元素,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私家独院的风格又契合了像我一样从小院子里长大的人的内心需求。即使那些窄的不能再窄的巷子,它也能“通透”过去。往往是,你担心它可能过不去,曲里拐弯处,却总会让你有种柳暗花明般的心理满足。这里的房子都不是很高,给人层次感和多元感。

下坝坊的店铺名字也挺浪漫的,似乎散发着艳遇的气味。这里有很多特色店铺,集文艺、酒吧、餐饮、音乐为一体。灯火阑珊处,分外有一种意境。看看这些笼罩在夜色里通透发光的名字吧:清花醉月、38 号矮房子、池塘夜色、藏吧、缘分、醉爱、遇见,你会感觉到它的主人为它起名字是如此恰当,如此接地气,如此切合实际。还有那些在夜空中回环的音乐旋律,都增加了这夜色的文艺浓度。如果你留意,就会感觉到,这里每一家店铺虽然紧邻而建,却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似乎在表达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那些璀璨的灯光是它们的夸张点缀,那些五颜六色的酒瓶装饰也似乎成了它们的热情招摇。

我们上了那家有些鹤立鸡群的“清花醉月”茶楼,选择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亭子,围坐在一张红木桌子旁。店家很快端上来丰盛的茶点和小菜,接着,各式烧烤也很快摆上来。

我们的座席在茶楼的四层,环顾四周,有居高临下的感觉。在不足十米远的另一处三层阁楼上,一个乐队的乐手正起劲儿地摇滚,歌手嘶哑而婉转的歌声里,透着一份内心独有的清雅。来这里的客人,在这光芒四射的夜色里放飞自我, 暂时忘却生活的忧愁,在这绚丽的夜色里与另一个自己来一场浪漫的偶遇,悠闲地感受古村茶楼浓浓的艺术气息。霎那间,好像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文艺青年,这绝对是舒心惬意的。你可以坐下来喝酒吃烧烤,也可以坐下来喝茶聊天。在下坝坊这样的街巷茶楼里,与熟识或者不熟识的人一起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胡侃乱吹,似乎整个世界一下子就是自己的了。你还可以靠在红木座椅上,手握一杯茶,一言不发面朝黛色夜空眺望,什么也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你还可以举起手中的酒杯,起身与朋友推杯换盏,仿佛自己一下子就成了这繁花夜色中的一员,成为这夜色的主人。

无论你有没有故事,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氛围里,一准会有多喝几杯的冲动。

酒意朦胧的小肖,从对面站起来,端起一杯啤酒要与我干杯,我自然响应。两个人举起杯子“咣当”一下,各自将杯里的酒喝个精光。

一个人,享受入乡随俗的自在,在现实中隐忍,在喧嚣中豪放,可以在某一个时段交融在一起。举着一根自己从来不曾吃过的串烧, 端着一大杯被添加了其它饮品的啤酒,一口猛喝下去,好不畅快!

一个人总会在现代社会里呈现着不同的角色,东奔西走忙碌着,早也不闲,晚也不闲,真正坐下来的时候,又往往手机相伴,一刻也不得清闲啊!只有到了这酒杯光影中,才真正彻底放松下来。

心安而后心美。啤酒下肚,暖意滋生,快意袅袅。顿时,似乎梦里梦外都是花开。小小的日子,大大的满足。这,就是幸福吧。

即使身处繁花之中,只要用心去寻觅,也可以寻找到那扇通向自己内心宁静之门。

离开下坝坊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多了。小肖说这里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果真我们走出古街的时候,看到熙熙攘攘的人流比我们来时多多了。

回到酒店,自然是一夜无话。

一蓑烟雨任平生

如果不是到了东莞,远居北方的我,从来不曾听说过,在地处深圳与东莞之间,还有一个景色优美的松山湖。

松山湖所处的位置属于东莞的一个中央生态区,也是东莞的高科技园区。凭我们初来乍到的感觉,这里应该离东莞中心城区不是太远。

松山湖生态景区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广阔充沛的自然水源,无边无际的亲水湖岸线,树影婆娑郁郁葱葱,旖旎风光水波荡漾,松山湖的秋色是这样的美,这样的安静。

我们是上午九点多钟进入松山湖景区的。天气晴好,丝丝凉风不时提醒我们这是深秋时节。

树木花草和湖水堤岸是公园永恒的主题,松山湖茂密的树木成片成片地散落在湖岸边和岛屿上。沿湖岸及沿岸岛屿种植了各式各样的观赏性花卉树木,堤岸曲折回旋,放眼远眺,一道靓丽风景线映入眼帘。我们惊喜地发现,在紧临堤岸的湖水边,一片高大挺拔的树木生长在湖水之中。细看那树上的通识标牌,才知道它叫大花紫薇,别名大叶紫薇,树干高达二十多米,树皮平滑呈灰色,树体笔直呈圆柱形,不惧湖水浸泡,可见它生长力极强。

想不到在都市中还隐藏着这样一处胜景,让我们心情舒畅,留恋忘返。

小肖跟我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惠州之时,据说与惠州相距不远的东莞,是他常来常往之地。想来,这松山湖一带是苏东坡来过的呀。现在,我们是在享受大文豪的恬淡生活呢。

我禁不住“哦”了一声。小肖的话顿时让我疑惑起来,苏轼被贬谪惠州时究竟来过东莞没有呢。这松山湖的形成就似千岛湖一样,最初由水库演化而来,但这里水域宽广,水系发达,宋代一定也是水陆交融。看到我沉默无语,小肖以为我不同意他的说法呢,于是忙辩解说,我的说法是有出处的,不信你查一查呀。

就是嘛。

于是,在东莞的松山湖,我知道了苏轼与东莞的故事。

宋元丰二年,也就是公元1079 年,正在密州任上的苏轼因“乌台诗案”遭弹劾而被贬谪流放,开启了他人生再一次的颠沛流离。无论后来几次沉浮,但当他由京城出发,黄州、惠州、儋州,一路向南,直至在应召回京时客死返京途中,为他一生画上句号,都记下了苏轼一生的悲欢离合。

与惠州相邻的东莞,苏东坡的到访,为这块贫瘠的岭南大地平添了无穷的光芒。宋绍圣元年,也即公元1094 年,58 岁的苏轼再遭贬谪,先是授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紧接着又贬谪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总之,就是把他一路南抛,抛到了人迹罕至湿热瘴疠烟雨蒙蒙的岭南惠州。苏轼为什么要来东莞呢?因为这里是他的寻亲访友细研佛经之地。他所访的那个人是东莞资福寺的方丈比丘祖堂。

苏东坡在东莞,并不像他在黄州、惠州和儋州那样怀着悲壮的心情。在那间散发着佛经的清香禅室里,已近六旬的苏东坡像个小学生一样伫立佛前,面对香烟袅袅,没有了声色犬马的放纵,没有了功名利禄的追逐,没有了风霜刀剑的欺逼,就像窗外的斜阳细雨,恬淡得似乎可以听到炊烟的低语,历历往事,随着那一册册发黄的经书在眼前掠过。

他累了,于是倒头鼾然大睡。梦中,赤蛇吐珠的景象出现了,梦醒之后,令他暗暗惊奇。但是,更奇异的事还在后面,居然还有一个人跟苏东坡做了同样的梦,这个人就是祖堂法师,他在这天夜里也做了同样的梦。

第二天一大早,祖堂法师匆匆来到苏东坡住所。两人相见,都迫不及待地给对方讲了梦中之事,这让两个人惊讶不已。苏东坡百感交集,用他的闲笔轻轻一点,东莞这处名不见经传的小小资福寺,便在岭南水乡霞光万丈,顿时名声大噪,成为广东四大名刹之一,一时誉满南粤。

然而,苏轼在东莞的踪迹,却不像他在黄州惠州那样“有词为证”,我们也很少能在他的诗词中寻觅到有关东莞以至资福寺的诗词记载,但在民间,他与爱妾王朝云的传说却不少。

关于爱情,苏东坡是有故事的。在东莞,他领着他的侍妾王朝云感受着岭南水乡的“朝云暮雾”,既是在打发时光,也是在享受晚年乐趣。苏东坡与王朝云的岭南爱情故事,千百年来并没有随风消逝,反而成为一段佳话,也化在一顶造型独特的凉帽上,成为历史见证。

东莞桥头镇的省级非遗项目“桥头凉帽”的起源,相传便是苏东坡为王朝云制作的。想一想岭南酷夏难当,苏东坡与他的爱妾王朝云开地劳作,种植蔬菜,为了不让王朝云受日晒之苦,苏东坡请人设计制作一顶遮阳帽,笠顶处开一个大孔,刚好让王朝云的高耸的发髻向上通过不受阻碍。后来,岭南妇女相习而用,沿袭至今。这个美丽的传说丰满了苏轼与爱妾王朝云的爱情故事,也给人世间相亲相爱的人们一种寻找情感归属的内心期待与满足。

享受生活,享受爱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视角,也有自己独特方式。王朝云跟着苏东坡来到惠州,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已病故,苏轼启程南下时,包括长子苏迈、次子苏迨,几乎所有的家眷都安置在了宜兴,只有他的少子苏过和上侍妾王朝云跟着他一路颠簸到了岭南这处潮湿闷热之地。王朝云是苏轼在杭州任时,在西湖边上一眼看中后带回家中的一名侍女。据说,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千古绝句,明为描写西湖旖旎风光,而实际上寄寓了苏轼在西湖初遇王朝云时,为之怦然心动的内心感受。但这种说法有点牵强,苏轼写这首诗是在公元1073年任杭州通判时所作,这一年王朝云只有十二岁。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就出落成一个“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成年女子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位从年少时就侍奉在苏轼左右的女子,对大她26 岁的苏东坡崇拜有加,也自始至终用她爱的甘汁浇灌着年迈而频遭不测的男人。如果说黄州的时候苏轼还得将情感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几,那么在惠州,在东莞的时候,爱妾王朝云所得到的爱就成了“独一份”了。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苏轼被贬谪黄州期间写下的《定风波》,那个时候他怎么也不会晓得,之后的人生路漫漫,更坎坷。被贬惠州后,王朝云每每为苏轼弹唱《定风波》时,他自然是感同身受,任凭热泪打湿前襟。屡次的波折可以彻底打败一个人,也可以将一个人打造出全新的心境。苏轼从愤世嫉俗,变为一个乐天派。在他给东莞资福寺长老的信中,便可以看出他“累了就睡觉,醒来就微笑”的内心情怀。这个时候,苏东坡的心境离官场似乎更遥远一些,心情更恬淡一些。

面对起起伏伏的人生遭际,终于能够风轻云淡地说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也实属不易啊!经历风吹雨打的人总是期望天气放晴的吧?苏东坡也许想得更多更深。人生最好的境界也许就是眼前一片平静,没有什么风雨,即使是烟雨迷蒙,也不要遇上宦途的风雨交加呀!如何得到政治上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其实很难啊!

然而,这世间的平衡,其实都在心间,得与失会在一个人身上并存。

在黄州时,他有妻子王闰之、侍妾王朝云陪伴左右,到了惠州后,有爱妾王朝云朝夕陪伴,悉心呵护,仕途上的不得意和现实生活中的坎坷,通过佛经的净化,使他可以将自己的内心切片分区,剥离出来自于官场的烦忧,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多地寄托于佛法禅意、青山秀水和爱意绵绵之中。

一个人,当他丢弃对官场的期待后,依然拥有生活的期望和爱的滋润,可以求得一种自在洒脱、空灵超然的内心体验,那也不失为莫大的幸运啊!

美意浸入心田,会日积月累在人的眼睛里,神态里,衣着里,喜好里。

一千多年前,苏东坡在岭南这块湖光山色中寻觅到了一片静心安乐之地。这里,自然有他内心的凝练,更多应当归功于爱妾王朝云对他的爱意缠绵。

俗话说好景不长在,好花不长开,这句话放在苏东坡身上似乎更加妥帖。 34岁的王朝云在被“扶正”仅两年后,就在绍圣三年七月不幸早逝。王朝云年纪轻轻怎么会突然暴亡?据说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再加上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不幸夭折,心情忧郁,致使一个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苏轼将这个侍奉他大半生的爱妾埋在了惠州西湖孤山东麓栖禅寺的松林中,后来寺院的僧人筹款在墓旁为王朝云修建了一座亭子,命名为“六如亭”,以纪念王朝云。据说王朝云是默念着“六如偈”去世的,后来苏轼亲自为爱妾撰写了一副楹联,并被僧人们挂在了六如亭的廊柱上:“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

在苏轼妻妾中,王朝云最为温婉贤淑,是最解东坡心意的。一次,苏轼在家中庭院散步,突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身边的侍女,你们知道这里面有些什么?一侍女答道,都是文章,苏坡东不以为然;另一侍女答道,满是见识,苏东坡依然摇摇头。到了王朝云,她微笑着答道,大学士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东坡闻听大笑: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现在,唯一的知已竟然离他而去,独自俯瞰他与爱妾王朝云一起开辟的放生池,凝望远处那一湖净水,犹如朝云的一片丹心空旷而寂静。一个年迈的老人,那该是何等凄凉的心境啊!也只能是“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了。

王朝云本该安心地陪伴自己钟爱的男人走过余生,只可惜,上天偏偏不给予他们微小的不能再小的期待,而是让他们各自带着遗憾阴阳相隔。王朝云病故于1096年,那一年,苏轼60岁,王朝云只有34岁。

“玉骨哪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这是苏轼在王朝云病故后,在《西江月·梅花》中怀念王朝云的词句。想想当初被贬谪岭南之时,身边的人都纷纷借故离自己而去,只有与自己最相知的王朝云义无反顾地跟随自己远涉瘴疠之乡的岭南,她就似梅花一样,有着冰雪般肌体、神仙般风致,可如今,梅花般的高洁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愿此生不再梦见梅花!

爱妾已去,一颗孤寂无聊凄凉无奈无以寄托的心,该何以安放?

然而,跌宕起伏的命运并没有到此为止,苏轼的九九八十一难还未终结,在王朝云病故后第二年,其长子苏迈携苏轼的家眷来惠州团聚,一纸诰命也同时到了苏轼手中,61岁的苏东坡依然要背起行囊,开始他流放儋州的孤独之旅。这个时候,离这位孤寂旅人的生命终结还有五年岁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所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个时期,苏轼因与改革派政见不合,政治失意,开始自求外放,借与其弟苏辙相见,感同身受,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与期待,这并非是他的先知先觉,却暗暗为之后的颠沛流离人生埋下了伏笔。想一想,年老的苏东坡在他的后半生真的修炼到了平心静气超然物外了却余生的境界了么?当然没有!当他再次接到朝廷一纸召唤时,不是又义无反顾地南下北上了么?生命的最后一程,他也是欣然受诏后在北上途中客死他乡。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我们宁可相信这是苏东坡在屡次被贬后的酒后呓语而已。想一想,这人可真是有意思的很呢!真是可怜又可叹啊!

从松山湖出来,连连慨叹。这万千山水,自然恩赐,可以静心,可以养气,只有你经多了,悟透了,才能乐享这份清静啊!

许多时候,一个人的怨气也好,愤世嫉俗也罢,只不过就是因为欲念太多罢了。想要的更多,又不想同时放下一些东西,不过是自寻烦恼罢了。

哪片山水才真正属于你自己?每个人都在寻寻觅觅,却往往不得要领。

想一想,踏山涉水,贴近自然才是最好,自己喜欢和惬意才是最好。

猜你喜欢
松山湖王朝惠州
奔跑惠州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惠州一绝
力求呈现视听唱的和谐统一 东莞松山湖别墅影K娱乐室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奇波利尼的王朝Saeco
松山湖,美丽的家园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