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学中色彩心理的应用策略

2020-11-18 18:45
长江丛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色彩美术心理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

研究表明,人的视觉器理对长度不同的光波产生不同的反应、产生不同的色感,从而导致不同的情感与心理。不同色彩的装饰与搭配,可以产生绚丽多姿的视觉享受,产生积极正面的思想与情感。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高校美术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实践研究显示,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色彩搭配和变化产生的心理反应,来调节学生的情绪,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很好地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运用色彩心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色彩心理对美术教学的作用

自古至今,人们在艺术创作中都非常注重对色彩的把握,造诣高深的艺术家都善于运用色彩心理。色彩会影响到艺术作品的质量,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意境都要靠色彩来呈现。例如:中国传统的美术作品中通常使用红色来表达喜庆和热情,用黄色来彰显尊贵;此外,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等差异也能够引起不同的情感变化。

色彩心理是指人们在对色彩观察时产生视觉享受的同时,也产生一种直接的心理反应和情感态度。色彩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个体对色彩的感知觉、情感态度以及偏好等等。积极的色彩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想象力,更可以让大学生产生正向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起健康积极地生活态度。因此,美术教学中运用色彩心理,能够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把握色彩规律,提升他们的美学鉴赏能力和美学创造力。

二、色彩心理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一)教育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当前,许多高校的美术教学方式仍然比较传统,没有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学方式方法明显滞后。在色彩教学方面,高校美术教师没有将色彩心理学正确地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是简单进行教学理论的灌输,没有很好地进行展示、分析和实践训练。尤其是忽略了色彩艺术的想象力,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进行色彩临摹。目前,这种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枯燥、缺乏生气,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不高,美术教育教学效果与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色彩语言应用过于单调

目前,大部分高校关于色彩写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较为单调,使得学生习惯性简单通过色彩来表现物体的颜色、质感、空间等。当前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过于注重艺术创作的写实性,淡化了学生关于色彩语言应用的培养,尤其是比较严重地忽视了艺术创作时色彩艺术想象力的重要价值。很多学生会单纯地将色彩学习认为是简单临摹。此外,传统的色彩教学理论非常的抽象,本就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加上一些美术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导致学生在色彩语言应用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

(三)色彩知识缺乏应用与实践

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色彩理论知识的传授,倾向于概念性与理论性的知识,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把握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扮演好教师“引导者”的角色,致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有效的实践训练。此外,教师在课堂授课中,没有重视学生对色彩心理的关注,学生的学习主动探究意愿不够强烈。所以,学生在后期的创作中,无法高质量地运用色彩知识,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色彩心理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察能力

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欣赏色彩、感悟色彩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色彩心理。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色彩能传递思想、表达感情的重要价值。不同色彩的搭配,代表不同的文化、地域和风情。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写生教学观摩研讨、影视作品欣赏等多种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体会和感悟色彩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

(二)增加欣赏观摩,提升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

色彩的搭配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美感与效果,从而传达不同的思想、表达不同情感情。在美术教学过程当中,高校美术教师可以加大鉴赏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多看、多感、多悟的方式,逐渐培养他们的色彩心理,不断提升色彩搭配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渠道组织学生进行艺术作品鉴赏,也可以实地参观当地有名的画展或艺术展览,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能力。结合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实际特点,教师也可以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将不同的艺术作品呈现在具体的课堂之中,促使学生可能从多层面、多维度体悟色彩心理,从而提升色彩搭配能力。

(三)延展美术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色彩运用实践能力

传统的高校美术教学,基本上都是局限在实际的教室课堂之中。教学空间相对封闭,缺乏开放性,对于依赖艺术灵感和想象力的美术教学是十分不利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灵感,高校美术教学应该打破课堂的局限性,将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造和创新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取景写生等形式,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贴近大自然,在实际的自然环境中捕捉色彩之美,感悟色彩之美,表达和创作色彩之美。利用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创作乐趣,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四)将色彩心理融入生活,实现高校美术教学的应用价值

高校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于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生活。因此,高校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色彩的运用融入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鼓励支持学生多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提升自身色彩运用能力。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多进行艺术创作和色彩速写,从而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多借助想象力描绘色彩,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色彩心理知识,也可以更容易地获得正面的情绪体验和正向的生活态度。此外,高校美术教师也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将色彩心理知识运用于公益实践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如果能用色彩知识帮助更多的人,也会进一步提升美术教育的价值。

四、结语

色彩心理对美术创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人们的生活也同样具有极大的价值。对高校美术教学来说,色彩心理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持续不断的研究与改进。具体到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美术教师必须要积极改变教学理念,不断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努力健全和完善美术教学各流程环节,切实增强色彩心理的实际运用效果。

猜你喜欢
色彩美术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美术篇
心理感受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