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探析

2020-11-18 18:45
长江丛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理性哲学高中生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迎接课堂转型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因为学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国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至高无上的课题,核心素养指导、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核心素养按其具体表现可分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四个知识层面。在我看来,对高中学生进行这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培养正是与我国高中思政课一贯以来提倡的教学理念是相通的。

一、政治认同:培养具有正确政治立场的公民

所谓政治认同,泛指人们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生活中所希望具有的一种政治情感上的、自觉的政治归属感。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组织生活,总是与一定量的社会成员通过接触交往来重新确定自己的社会身份。例如,当你明确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时,在亲身参与党的政治生活的整个过程中一定需要有一个特定的政治信仰并能够有意识地按这种政治信仰标准来合理调节自己的各种政治行为,这种认同现象就是一种政治上的认同。

以上所说的政治认同,在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课程涵盖四个单元都有涉及,即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们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代国际社会,这都是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有效载体。

二、理性精神:培养能理性思考的公民

所谓理性,是指人类的一种能够充分运用其理智的意识和能力。相比较感性的概念,通常认为理性指的是人类在经过谨慎的思考后,通过逻辑推理的各种方式,推导得出结论。人类的感性和理性,都是属于人类意识的基本智能范畴,且为人类意识的基本性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呢?

作为一名政治老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比其它的科目的老师更应该具有较强的理性精神。只有政治教师具备了较强的理性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政治理论的学习与实际问题的分析两个层面深入探索政治这个学科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政治教学活动以及课外实践的活动逐渐地形成一种理性思维。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完善的政治理论知识体系,较强的教学实践精神。

重视高中的哲学课在学生理性精神培养方面的作用。我们认为哲学是经得起实践的反复检验的,通过系统化的哲学教育,能够培养我们理性的思维。系统化的哲学就是我们所倡导的积极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我们独立思维品质和强烈的反思意识。

突出哲学生活化的教学。不要停留在给学生举一个例子或者给学生讲故事这种教学方式,无法真正地做到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我们需要进一步地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观点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化教学。

我们对于哲学上的一些哲学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就是在本质上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比如物质、运动、规律、联系、矛盾、实践等等这些哲学的概念,其实就是对具体一些东西的共性的一种抽象概括,这个抽象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生理性思维的一个过程[2]。

三、法治意识:培养守法公民

所谓法治意识,就是一个社会人民对于法律发自内心的一种认可、崇尚、遵守和自愿服从。法律想要真正发生它的信仰和效力,首先整个社会必须要真正形成对法治的信仰和遵守法律的意识和风气。因此,必须要确保每个社会人都真正形成法治意识,让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对法律的敬仰。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以学校法制教育活动为主阵地,切实搞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校报校刊、黑板报、系列宣传窗等宣传媒体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熏陶教育,促进学生良好的法制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培养学生维护法治的意识,以学生的家庭教育为辅助,父母应该适当地把家庭和学校结合,对孩子从小进行法制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所以,我们的父母也应该要担负起在生活中的法律责任以身作则。

在我们高中教材中,《政治与生活》《经济与生活》《生活与哲学》以及《文化与生活》等课程教材中,都有着许多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的教育成功案例。但《生活与哲学》课程教学中,表面上我们更注重对学生的理性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法治意识的培养很少,但是作为老师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为学生构建一些与哲学原理相关的法治思想,借此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四、公共参与:培养有责任担当的公民

公共参与泛指为了我国公民有序地依法参与社会一切公共事务,勇于地依法承担为人民服务的责任,积极地依法行使和维护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权利。

当代大部分高中生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价值意识的取向等各个方面都是积极的,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突出的就是公共意识淡薄。由于高中生处于心理和生理成熟的一个过渡阶段,三观尚未完全形成,所以直接影响着高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形成。

我国高中生公共意识淡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家庭教育的原因。独生子女越来越普遍的今天,部分父母只是满足了孩子的物质愿望,只是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却很大程度地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他们对未来的人生规划和发展目标不明确,对于国家的忠诚和热爱意识不强。这些高中生潜意识地认为,国家这么多的人,轮不到自己参与。

其次,是学校的原因。高中生学习的最终目标主要是为了通过高考,进入他们梦想中的大学,所以学校最关心的就是考试分数。我们的青少年在学校里背负着高强度的课业压力,导致一些学生承受不了如此大的压力,逐渐形成自我放弃的一种消极思想,公共参与意识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本不存在。

第三,是社会的原因。由于我国目前正在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浮躁、风气不正等因素导致了我国高中校园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促使一些学生开始染上一些不良习惯。除此之外,一些典型的社会事件和案例的发生也让很多高中生对于参与社会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因而,很多的高中生都是采取了逃避的做法。

要想改变高中生公共参与意识淡薄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庭的教育方面——父母要注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地承担家庭的责任,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习惯。孩子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利于引导孩子积极地投身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与建设中去[3]。

其次,学校的教育方面——特别注重高中生实践理论教育。学校是高中生培养公共参与意识的基地,通过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向高中生宣传社会正面信息,传递社会公正力量,引导高中学生独立自主对社会的是非和好坏的进行判断和辨别。

第三,社会方面——提供学生公共参与的机会。社会应该多组织一些公共活动,让学生全面的参与进来,使学生从小就处在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氛围中。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需要整个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因此,在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把培养广大学生的社会公共参与意识当作我们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学科在我们受教育经历中一直是一门基本学科,可见思政学科在每一代人的成长发展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承担着对广大学生长期进行政治认同、法制意识、公共参与和理性精神的培养重要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理性哲学高中生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欲望膨胀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小包哲学
逆境中的哲学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