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2020-11-18 18:45
长江丛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知识结构专业化

/广西师范大学

我国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便是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极重要的学科,从小我们就在接触学习,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语文的半自然性[1],生产性,动态性,丰富性,生命性都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是个什么问题?

目前,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内容层面。是指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结构,现在大多数教师专业化建设都是指第一个层面;第二,程度层面。程度是指语文教师在专业化成长发展中所达到的层次。语文教师在其生涯当中的专业知识、能力、精神与智慧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是动态的。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建设要求教师知识渊博、教学技能成熟,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拥有其专业特质,此外,语文教师还要具备一种反思能力与合作精神。

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建设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专业知识。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既包括语文学科知识,也包括加教学方法和理论,语文课程材料等方面知识结构。从知识结构上来分,语文专业知识包括三大部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语文教师自己拥有渊博的语文学科知识还不够,还要将这些知识建构为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第二,专业能力。当教师具备了完整、系统、一体化的专业知识之后,其寻求的进一步发展则是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职业特点之所在。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包含基本能力和特殊能力。基本能力有语言能力、语文教学能力、语文教学研究能力和学习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特殊能力有人际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第三,专业品质。专业品质也就是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育、学生和学习等的基本看法。在日常的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些关于教育的理念、信念,这反应了专业品质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也会随着教师个体的生活和阅历的不同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二、“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建设”何以成为问题?

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发展本就是二十一世纪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这几年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加快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步伐,呼声很强烈,可是实际效果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也主要是我国的传统观念,师范院校“舍本”,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途径等。

(一)传统观念影响

从我国古代就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认为教师就是要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这三大职责,只要自己能够给学生传递知识,做好“教书匠”就可以了,不追求更高的进步。现在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局限于上面三个方面,与学生的关系也更为平等民主,亦师亦友是现在推崇的一种师生关系,教师要想跟上现代社会和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再持有传统的“传道”观念就会逐渐被淘汰。传统观念之二就是近代以来都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这个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家长包括教师都很重视数理化,认为理科的东西难,需要用心对待,文科的内容特别是语文就是死记硬背,老师也不需要教什么,学生只要认识字就自己能学习语文,导致许多语文教师也逐渐接受这个观念,就马马虎虎上课,一本教参走天下,认识不到提高自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这不仅对教师对学生更是百害而无一利。

(二)师范院校“舍本”

本来我国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师范院校毕业进入教育行业的,师范院校也一直是优秀教师的摇篮,他们有培养教师的经验,理应继续发扬光大。可是,近几年许多普通师范院校纷纷想向综合院校靠齐,对学校的师范专业并不重视,平时师范生的训练不管是知识上还是实操上投入都不够。例如大多数本科汉语言文学的师范生,他们就是语文教师的储备,在本科学习中,学校基本很少注重语文教师专业方面的培养,更多的是教以语文方面的知识文化常识,即使有的师范学校为了提高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会短期进行教师讲课的突击训练,但那也并不是真正教学能力的增长。

(三)专业化建设措施单一

目前教师想要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除了依靠自身学习提高以外,社会提供的途径最主要的就是参加专门的教师进修学校,这一途径也确实可以快速提升教师的专业化能力,特别是语文教师,语文学科的知识是博大精深的,语文学科的教学理论也是博大精深的,如果不系统地进行学习,单靠自己学习,碎片化,零散化是很难成系统的。这种教师进修学校就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可是现实中这样的学校并不普及,以普通县城为例,整个县城一般只有1所这样的学校供教师进修提升自身专业化发展,数量还是很少的。另一种主要的方式就是学校会公派一些教师出去访学或者外出学习交流,这种途径也可以很好的在短期内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但缺点是这种外出机会比较少,通常是一学年,或者名额有限,一个学校只有几个名额。可见我国教师专业化建设实施的途径还是比较单一,进修学校普及度也不高,这是阻碍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如何破解“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建设”问题?

认识到“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建设”为何会成为问题,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逐步解决改善这些不利因素,加快推进我国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格拉特托恩认为获得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是一个连续体:一端是经由职业发展各个阶段顺其自然地获得专业成长;另一端是有组织地促进教师成长的在职教育,也就是教师培训。[2]

(一)转变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

要彻底改变一个人,就要先转变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在教育上也是一样,想要加快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进程,首先就要改变当前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能受到传统观念糟粕的影响,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如果语文教师自己都固步自封,这样的观念不仅不利于自身的提高,还会害了学生。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一定要与时俱进,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素养,不能安于现状止步于前,改变这种思想就只有从内在转变教师自身的思想观念,不断激励自身的进步,不断进步。只要语文教师不固步自封,勇于走出自身的舒适圈,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我国的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将大大提高。

(二)优化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

作为一名专业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还有有广博的知识面。语文教师不仅要上知天文,还要下知地理,现在倡导的大语文教学,更要求语文教师具备专业的知识结构。总的来说,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包括教育理论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及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前三部分都可以很好的在学校里学习到,最后一个部分要求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却是需要语文教师不断积累,这又与前文转变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息息相关,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在精通本专业基础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应具备广博的历史、哲学、艺术、美学等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使之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才能厚积薄发。

(三)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

我们都知道教育教学工作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在实践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从书本上得来的理论知识不一定就能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除了系统的理论学习,教师还必须在实践中学习活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语文教师更是如此,面对各种体裁的文章,要进行有效的教学,新手教师往往不知道怎样去把握一堂课,怎样去上好一堂课,就是熟手教师课堂上肯定也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语文这种并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都有其正确性,正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口语表达,信息化素养等的能力都可以从其他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研究名师在教学设计方面有哪些是很巧妙的需要我们学习等等;当然,人无完人,对于不好的地方我们就应该自我审视自身是否有这个毛病,有则改之。可以说研究其他语文教师的经验就是学习活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将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工作的三大准则。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将率先迈步。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也是语文教育迈向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要求,这个专业化建设的过程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知识结构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及其评价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