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院校《普通话与教师口语》线上教学探析
——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0-11-18 18:45
长江丛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普通话语音口语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学院

全国各大高校都进入的网络教学的全面实践当中,让教师面临新的教学挑战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很多伴随网络课程出现的新的问题:如何有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学习环境欠佳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如何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类课程如何保证学生线上学习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课程教学为例进行适当分析。

一、教学实情分析

(一)课程特性分析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是面向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为学生考取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获取教师资格证、进行实践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教学保证。课程教学方法以“理论+实践”的模式进行,要求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和相关知识的训练,达到相应标准的普通话水平等级,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教师教学口语、教育口语技巧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本门课属于实践课范畴,传统的教室授课时教师在做出相应的示范和讲解之后,会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诸如朗读、演讲、辩论、复述等口语练习,在训练过程中,也可针对不同学生的语音、表达等问题及时提出针对性练习建议,并在整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动态监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情况。而线上授课,虽然能够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给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对于学生的初始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无法做出直观评估,在授课过程中,也有口语练习较难开展的问题。

(二)学习硬件条件分析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生源90%来自于农村,上网络课程所需要的电脑、网络、信号等基础条件对于发达地区的学生不会造成问题,但是这些却足以对学校大部分的学生的线上学习产生阻碍。为了了解学生在线教学的情况,我校在开设网课两周后由教务处发起《2020年春季学期在线教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参与调查学生2596名。其中,单选问题:“你选用的学习设备是什么?”有占91.72%的学生选择了使用手机,剩下8.28%的学生选择了电脑、平板或其它。多选问题:“在线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占53.89%的学生选择了:“网络状况不好,无法正常上课”;占31.09%的学生选择了:“流量不够,经济上承受不了”。基于以上数据可看出,直播、录播类等对网络要求高的、流量消耗大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硬件资源要求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较难顺利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三)学情分析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处滇西北,生源以本省及周边省份居多,汉语方言使用多属于官话方言的西南方言,第一语言为少数民族语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受少数民族母语或当地长期使用的方言的语言负迁移影响,校内学生的初始普通话水平多数在二级乙等,也有小部分三级甲等;每个学生因为居住地区的不同,呈现出的语音问题和偏误程度也是多样性的。此外,学生语言表达和使用能力也因为个人性格、表达习惯、表达技巧掌握等其它原因影响参差不齐。以上问题对于师范类学生今后考取教师资格证还有走入教师这个职业有非常大的影响,教师资格证的申报要求中明确规定申报者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而教师资格证试讲环节包括将来的实际教学都要求学生能够标准使用普通话和教师语言。学生语言基础的多样性就造成了实际教学中就呈现出的复杂性,这些问题在线上教学中也可能因为缺少互动和针对性评估造变得更困难。

除去语言基础问题,由于高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较弱,线上开设实践类课程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大量的训练,如何保证学生积极性、合理的督促学生练习和进行有效的学习效果反馈都是需要考虑的。

二、教学实践初探

(一)“录课+直播”线上教学模式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中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如果自行看课本或者看老师上传的课件是无法有效的学习的,尤其是普通话发音方法和正音技巧的内容,仅通过对课本的阅读来完成学习缺乏直观性和示范性,外加这种方式无法有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来说并不理想。因此线上视频教学是必须的。

基于对学生的流量和网络情况考虑,适宜开展“录课+直播”的模式进行。主要网络授课方式录课占大比重,内容以理论讲授为主,录制教学视频应注意把握重点、语言精简。基于学生看视频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考虑,且《普通话》课程的实践性为主的特性,视频时长不宜过长,一个教学周的知识点应控制在10-20分钟时长为佳。在此基础上隔几个周开设一次直播课,集中解答学生的学习疑问和查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开设直播课之前和学生提前沟通,人性化决定上课时间,在绝大部分人都能保证上线的时间段进行教学,以此保证上课的质量和充分的互动。

(二)手机软件辅助练习与测评

上文提到教师无法利用短暂的网络教学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无法了解学生的初始普通话语音状况、语音偏误特点,学生大多数也无法对自身语音问题进行准确的剖析,这样教师课后就没办法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学生上课也没有太大的进步空间。但是目前手机应用中有普通话测试的相关软件,如果推广给学生并合理利用,可以借用软件,在短时间内较为精准的测试出每一个学生的语音状况。

笔者在上课班级内推广了应用“普通话测试”,对普通话等级水平测试的单音节字、多音节词语和短文朗读部分进行模拟测评,从声母、韵母、声调、音高、语速等各方面对录入语音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学生进行自测之后将测评结果上传给教师进行存档。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再做一次测试并提交测评结果,如此便可直观比对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及需要着重练习的部分。

(三)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

由于学生民族和地区的多样性导致了语音状况和偏误的多样性,除了统一的网络课程,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通过学生利用手机应用做出的测试结果,加上直播课程了解到的学生语言表达情况,教师可对学生的语音和表达状况做出大致分类。比如:语音和表达都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学习建议进行常规督促;语音状况较好但口语表达不太流畅的同学重点关注语言表达的训练;语音状况不好的同学,再根据发音偏误问题进行分类分组,针对性的重点教学。这种分类教学可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自建学习小组,将有相同学习需求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组内,由组内学生相互监督进行练习;在教师个人精力和时间允许的条件下,也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四)“听+说+读”训练模式

语言的训练是需要听、说、读相结合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安排多样化作业,减轻训练过程中的枯燥性。“听”的训练可建议学生查看新闻联播、辩论比赛、解说类节目,在模仿标准发音的同时增加人文社会知识;“说”可以组织学生提交各种类型的录音作业,比如针对当下社会热点的命题说话、基于教师职业的语言表达、复述提文字材料等,训练学生的思辨和语言表述能力;“读”可以让学生利用课本或者手机应用资料进字、词和短文训练,提交方式以录音作业或语音测试软件截图为准。教师在收到作业后要进行跟踪分析,查看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否,提出下一步学习建议。总之,应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课外延伸学习进行监督和指导,以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实践课程《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进行线上教学,虽然较线下课程繁琐,但是找准方向后还是可行的。但是这里面还是涉及到如果授课班级过多、学生总量大导致的教师的个人精力和时间花费过多,可能影响到其它工作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普通话语音口语
微信语音恐惧症
魔力语音
Magic Phonetics魔力语音
对方正在输入……
酒中的口语诗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