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2020-11-18 18:45
长江丛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制式师资队伍校企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内容,也是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优质的高素质专业化职能人才的重要培养方向和内容。

一、“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意义

(一)是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由粗放化向精准化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

当前,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进入到了快车道以及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大量的社会需求,许多职业学校开始对学前教育进行必要的扩招和改革。但由于职业学校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不均衡,地区性差异性以及学生生源的差异化等原因,部分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开展不专业,对于人才培养呈现出粗放化的培养,培养的人才存在良莠不齐,理论与技能基础不扎实,专业素质和技能不突出等现象,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还影响了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得部分学生无法真正适应岗位的具体需求,无法有效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同时对学校声誉以及招生工作等造成消极影响。而“定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有助于解决培养粗放等问题,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从一开始就设定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从生源选拔、生源培养等培养环节,便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根本,统筹兼顾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等,针对性开展理论教育教学工作和实践工作,不断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并结合学生企业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具体技能和综合素质。整个培养过程以及人才考核目标明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精准地对人才进行了培养,在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下为企业输入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

(二)有助于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的“定制式”人才培养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社会关切的热门化以及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化人才需求的增加等因素,仅仅依靠学校对于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已经满足不了当前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进行必要的优化和改革,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学前教育人才开展实践教育,通过这样的新型培养模式解决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单一,培养人才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等问题,同时也能够满足当前学前教育中企业对职业学校的“定单”人才输出要求,并能够让学生尽快适应学前教育的教学岗位,满足学龄儿童专业化教育的具体要求。“定制式”是校企合作的创新尝试,更是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双元等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并能够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相衔接,使得学前教育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学得透,用得着,并能够创新性的开展学前教育工作。通过企业定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解决学校实践培训课程资源的不足,人才培养也更加具有针对性,可以节省大量的师资资源,同时也可以定向输出,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有助于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的“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定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以后校企更深层次合作,产教更深层融合的新合作方式提供重要方向,并有助于借助行业的指导作用来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良性健康和创新发展。

(三)有利于师资队伍的优化,培养出符合校企双元的新的师资队伍体系,并有助于职业学校长久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学校的立足之本,是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引导者,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之一。“定制式”的人才培养为导向,可以促使职业学校教师更新现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原先的以课堂为主的单一式教育教学模式转化为校企双元,理论与实践课程共同开展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原先的大众化的培养模式转化为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师根据企业要求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具体化,也更加具有针对性,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中获益,真正实现从学校到企业无缝对接,实现零适应的目标。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中也可以实现校企共赢。“定制式”的培养模式为导向,也促进了师资队伍的优化,特别是部分中职教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了解当前学前教育的教育指向和先进理念,进而进一步优化自我教育教学体系。学校也可根据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等及时对教育资源进行调整,对相关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聘请,进一步优化自身学校的教育教学实力,构建符合职业学校长远发展的校企双元新的师资队伍体系,并为企业输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创新型技能型多元化发展的学前教育人才。

二、“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举措

(一)以“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和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教育工作执行过程中出现为问题为基本导向,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通过校企之间的学术交流,让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老师走出去,学习企业当前最新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经验,积极对现有教育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其次了解企业对于学前教育人才的具体需求,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中。二是学校通过必要的岗位培训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紧紧围绕“定制式”的培养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当前的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构建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如将“定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网上教学交流等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在企实习也可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如钉钉、微信等进行理论知识培训等等,进一步打造全面的现代化的师资队伍。三是强化顶层设计。学校要对“定制式”的人才模式开展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包括“定制式”的人才培养考核制度、“定制式”培养中学生在岗实习实践的考核与反馈,师资资金的筹建和奖惩制度等等,不断完善“定制式”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以及相关课程建设,有条件的还可建设相关的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实习中心或实训基地,进一步提升本学校的师资教育教学水平等等。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体系建设

对传统的人才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以“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结合学校师资实际以及企业需求实际,因地制宜地对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和优化。从对生源选择到生源培养以及生源就业等各个阶段进行必要的调研和反馈,及时以问题为导向对现有的教育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学生开展针对性地培养,培养要因材施教,突出学生多元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在理论知识体系方面,要结合当前学前教育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如实时地开展幼师、保健、育婴、艺术技能等内容。在实践教育体系建设方面,可以创新性地开辟企业实训课堂和艺术技能培养方向第二课堂,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中,既要让学生敢于实践,积极实践,还要让学生在不断实习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教师通过微信、钉钉等远程指导学生结合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等。此外,还要不断完善学生的评价机制。如对学生的综合评价,采取考试为主,对理论、实践课程以及企业评价等为主观评价为辅等进行考核和评价,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等。

总之,以“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内容。以“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你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培养精准化、培养方式创新化、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定制式”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开展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课程方面的优化和建设,从校方、老师以及企业等各方入手统筹协调各资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利用好“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并为企业输出高素质、多元化的学前教育人才!

猜你喜欢
制式师资队伍校企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IOSONO 3D全息声系统录音制式研究之MS制与双MS制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从电视到高清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