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培养及思想教育
——基于大学章程文本分析的视角

2020-11-18 18:45
长江丛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权利义务章程观念

/东北农业大学

一、新时代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培养及思想教育的现实背景

(一)新时代对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培养提出新要求

第一,新时代,公共空间拓展为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培养提供新领域。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大学生实践空间由传统校园和现实社会向网络空间开拓,民主与法治的完善使大学生实践生活向经济、政治、教育等多方面、高层次领域渗透,大学生的生活背景从旧时代相对狭窄、浅薄的领域跳跃到新时代相对广阔、深层的领域。

第二,新时代,现代社会的发展为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培养创造新条件。教育事业在我国日益发展壮大,过去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大大推动了我国公民人均文化水平的提高,帮助我国培养基础层人才,助力现代社会的建设。而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又向人才回馈所得的支持,并对大学生群体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小觑的助力。在“人才——社会——人才”良性动力循环过程中,大学生对自己服务社会的义务以及获得社会服务的权利产生日益深刻的认识,现代社会的发展为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的培养创造了效率更高、涉及面更广的新形式。

第三,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培养提出新目标。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了对当代青年的关注,为将当代青年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青年,国家对大学生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培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的培养不仅要求从高校中得到更高程度的书面教育,从社会中得到更全方面的实践教育,还要求大学生自身进行积极的自我成长,为权利义务观念的培养注入更多主动性因素。

(二)新时代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培养面临新挑战

(1)新时代,全球化浪潮对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培养产生一定阻力。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在全球化发展中尤为瞩目。这种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当代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的培养。

(2)新时代,虚拟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培养提供逃避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带来的不仅是通讯的便捷、娱乐的多样化,还是个人法律观念、文明素养、自律意识等精神素质受破坏的危机。

二、新时代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培养及思想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

新时代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工作任务。通过对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的培养,使其能够深刻理解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义务与责任的关联性、自我行为与责任担当的对称性,学会合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这无疑是当代青年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前提和基础。

(二)推进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校”是高校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治国”在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中的具体体现。作为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首要内容——大学章程上承国家法律与教育法规,下启大学内部的具体规章制度,为明确大学生主体权利和义务范围、影响因素等提供了切实依据和价值遵循,项目通过对大学章程的研究,进一步发掘大学章程在“依法治校”中的核心引导作用,从而推进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体现

法治观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现状的培养及教育研究,有助于将其塑造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之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法治社会。

(四)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和依法治教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战略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重视法治教育,加强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的培养是建设法治校园、实现依法治教的现实需求。通过研究和反馈,使得大学生权利义务教育的内容、教学手段和课下实践活动等更加丰富,促进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权利主体地位,以达到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最终目的。

三、新时代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培养及思想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当代大学生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维权的过程和结果却不容乐观,同时大学生的义务履行意识较差,重权利轻义务的观念亦引起各种不良的社会问题。

(二)归因分析

1、传统家族伦理观念影响

传统家族伦理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然而,在现代的公民社会中,每个人的地位平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同时团体也不能侵犯公民的权利。以自我为中心,对自我利益以外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关注薄弱,导致大学生群体的义务意识薄弱。

2、重智育轻德育教育观念的影响

在激烈的竞争时代,由于高校招生、名企招聘与学生成绩关系密切,教育逐渐走向急性,过度重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孩子的思想道德修养。种种影响容易使孩子出现自私自利,缺乏团结意识等不良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大学生权利义务的培养和践行。

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加强,一些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积累较少,对一些不良价值观念分辨抵御能力较弱。因此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忽视对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关注,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

4、大学生个体因素的影响

(1)自身认知偏差。当代大学生生长于和平安定的年代,很少经历过较大的苦难挫折,大多数较为自信,认为自我有能力达成自我所设定的目标。但由于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自我处理能力不足,面对巨大的心理落差,极易产生自暴自弃,甚至报复学校与社会的心理,严重影响着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

(2)自律意识不强。在教育资源分配尚未合理的社会,大多数大学生经历十余年寒窗苦读进入大学校园,不能完全适应角色变化,容易产生懈怠心理。进而导致大学生进入一个完全自我的状态,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足够关注,不利于权利义务意识的培养和践行。

四、新时代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培养及思想教育的路径选择

通过对大学章程的研习,在对新时代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培养及教育研究的时代背景、现实意义、现状分析进行深入研究之后,从多角度分析探索出了新时代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培养及教育研究的路径选择。

(一)注重家庭环境教育

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的培育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完美人格的塑造。首先要营造和谐、平等的家庭环境。家长要与孩子间建立朋友信赖关系。家长之间要共同为家庭建设与孩子成长作出贡献;同时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其一定的自由空间。其次要注重转变家庭教育方式。家长在重视成绩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品德素质教育与兴趣爱好培养。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与服务意识,教育其在享有权利的同时积极履行义务。

(二)优化高校氛围教育

1、规范大学章程体系

大学章程是大学自主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其民主管理的法律要求,更是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章程和总依据。大学章程的规范化,能积极引导校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与行为方式。

2、加强课堂素质教育

学校要加强思政课堂建设与特色发展,引导大学生更多地从课本中走出来,深入社会实践,深切关注社会公共事物。

(三)加强社会积极教育

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利用社会舆论、信息媒体传递社会正能量,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人翁意识,培养其权利义务观念。推动新时代新媒体条件下公共舆论的健康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大学生在信息爆炸时代下保持理性思考,正确参与网络社会生活,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四)提高学生个体素养

新时代大学生要加强自身教育,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好自身的权利义务观念,塑造自身完美人格。

猜你喜欢
权利义务章程观念
坚持系统观念
马宗融先生的时间观念
当观念成为艺术
微信购物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物业管理中的法律关系辨析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地方高校大学章程建制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