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姆斯基和维特根斯坦的语法规则

2020-11-18 19:24杨雅淇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深层语法

■杨雅淇/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一、语法与语法理论

语法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任何具有正常语言能力的人都有一套语言规则,人们可以依此法则组织各种句子,辅以准确的发音和语调,以确保传达无误。无论哪个种族,只要使用的是相同的语言,或者脑中的语法规则几近相同,那么其他人就很容易理解彼此的语言,这样可以保证正常的通讯顺利进行。讲相同语言的人共有的规则构成了这种语言的语法。所有人类语言都有自己的内在规律,都有自己的语法[1]。

根据这些规则,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准确地判断所听到的单词,然后根据规则提取其内在含义。但是,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只是有意识地做出判断,而没有解释该判断的理由;人们按照头脑中的规则构成一个句子,但是很难弄清规则的基础和来源[2]。

语法语言学家总结人们做出判断的原因,并描述人们头脑中的自然语法。无论是对现象描述的分析,还是对所有系统规则的总结,都是在构建另一种语法意义上的语法理论。

这两种语法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自然法则与理论之间的关系。语法理论应该准确反映自然语法的实际情况,但实际上它永远不会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只能在人们的脑海中尽可能接近语法。语法理论只是一组工具,可以准确地描述句法的性质。工具有好坏之分,语法理论也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语言学家试图寻找一种更好的理论来代替不完美的理论,从而不断提高人们对语法本质的认识水平。

根据不同的目的,语法通常侧重于特定方面,例如用于实际应用的教学语法以及用于人机对话的语料库语法等。然而乔姆斯基却建立与众不同的转换生成语法,其基本思想是,所有人都具有相同的语言能力,尽管各种自然语言语法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它们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即普遍语法。语言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表面现象掌握本质,尽可能准确地描述自然状态下的普遍语法,并构建普遍语法理论。

二、转化生成语法的发展

转化生成语法经历了五个阶段。

古典理论阶段的特征是语义和句法分析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代表作为《句法结构》。该理论主要以演绎法为基础,以“语言能力”为研究对象,强调对普遍语言现象的研究和对形式化的简洁描述。它的主要特征是生成和转换,“生成”是使用有限的语法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而“转换”是根据某些规则将某些句法结构转换为另一句法结构。

第二阶段“标准理论”时期,生成语法由句法,语义和语音三个部分组成[3]。句法部分是唯一独立的创造性核心部分,而语义和语音是解释性的。语法结构中,深层结构决定语义,并通过转换规则转化为表层结构。然而,就乔姆斯基的初衷而言,引入语义显然是理论上的错误,直接影响了其理论“语法自给自足”。因此,生成语法必须引入更多的因素来限制语义关系,因此也使语法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

第三阶段“扩充式标准理论”时期,《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明确指出语言理论即普遍语法的理论,表层结构也可以在语义解释中起作用,转换不仅可以改变句子的结构,也可以改变句子的含义。乔姆斯基放弃了只有深层结构才能表达语义、转换不会影响语义的理论。

第四阶段管约理论时期,乔姆斯基在《支配和约束论集》中提出了“原则”和“参数”的概念,他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基础,假设人类语言存在普遍性原则,而语言因其不同的参数而有所不同。由于这一时期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某种语言的“参数”上,且认为正是“参数”的差异导致语言的差异,最终“参数”太多且难以控制,导致普遍语法失去了意义。“参数”数量的膨胀现象显然与乔姆斯基的研究初衷相反,鉴于这种矛盾,乔姆斯基开始限制参数,引入了经济原理,提出了最简方案。

第五阶段“最简方案”时期,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包括语言使用在内的系统,它由词汇和系统的计算结构组成,最简方案的最终目的是探索完美的语言设计。在语言的初始状态是普遍语法的前提下,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和谐且完美的,[4]由于语言中的不完美因素才得以进行句型转换。因此,就整个语言系统而言,它应该存在完善的语法理论。具有看似多余的语义解释的功能是解决转换的最佳方法,是满足外部语言系统要求的最佳途径。

(一)生成语法和普遍语法

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独立的和抽象的普遍语法系统,它建立了有限的普遍语法规则,儿童可以根据这些非常有限的规则来理解和使用各种语法句子。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就是基于这种假设。根据生成语法理论,(1)每个人都有一组“语言器官”,它与其他器官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是“硬件”的形式,而是一种看不见的“软件”。(2)人类的内在认知能力中存在着普遍而规律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被理解并产生无限新的语法句子。(3)生成语法具有建立语言的所有语法句子的能力。(4)生成语法由可生成无限语法句子的有限形式规则组成。(5)生成语法由不同层次组成,例如乔姆斯基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逻辑层”和“语音层”[5]。生成语法旨在消除不合格的句子,而普遍语法旨在消除具有更通用原则的不合格语法。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是一种理性语法。普遍语法反映了人类的生物学特征,反映了人的语言机制的初始状态。普遍语法的高度抽象和高度笼统的性质使它无法描述或解释特定语言的历史、地理或文化特征。

普遍语法是一种抽象的结构系统,是产生多种特定语言的基本系统,乔姆斯基赋予抽象语法以物质现实。普遍语法的主要内容如下:(1)人类认知系统具有独立的语言功能,它是大脑的子系统。全人类的语言是一致的,是人类的天赋[6]。普遍语法定义了人类语言的组织原则和人类语言的可能形式。(2)普遍语法是人类语言的初始状态,先于语言经验的心理状态。这种初始状态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特征,没有民族和社会性质。它限制了人类语言的可能范围,并提供了语言学习的组织原则。这些原则与生俱来,不可习得,是经过人类几千年的繁衍形成的。人的特定语言知识是普遍语法和人脑获得的经验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语言习得是在适当的外部条件下,相对固定能力的增长和成熟的过程。(3)普遍语法关注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应用。语言能力仅与语法知识有关,而与人的所有语言知识无关。语言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人们天生即可习得语言;自出生以来,他们已经掌握了语言的深层结构,他们说的每个词都来自这种深层结构的转换。

(二)普遍语法和个人语法

乔姆斯基提出自然语言的普遍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内容的普遍性和形式的普遍性。人类的语言知识由人类语言的通用部分(普遍语法)和每个民族的特殊语言(个人语法)组成。普遍语法是通过人类的生物进化和遗传获得的,而个人语法是通过在某种语言环境中习得的。语言习得装置具有初始状态和种类的统一性。它根据触发装置和环境更改其状态,从而达到习得状态。人类语言的初始状态是相同的,但习得状态却不同。普遍语法是对初始状态理论的研究,而个人语法则是关于习得状态的理论。乔姆斯基认为,两种语法之间的关系是,个人语法是从普遍语法中“选择”或“触发”的,普遍语法高于个人语法,并且首先存在于人脑中。只要从生活经验中“触发”个人语法,普遍语法就会被“选择”[7]。即,除了个人语法,还有一个孤立的普遍语法,它可以独立于任何个人语法而单独存在。

(三)转换生成语法的精髓

转换生成语法强调对人类语言能力的解释,主要研究人脑中体现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其实质是语言习得装置。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一种天赋,儿童天生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这是他们能够学习语言的独特知识。他指出,儿童天生具有语法关系和范畴的基本知识,并且这种知识是普遍的。语言习得装置是人类大脑中遗传衍生而来的一部分,是人类理解和创造句子的一种工具,是所有人类语言的共同特征,因此是语言发展的基础知识[8]。同时,乔姆斯基认为儿童的语言具有创造力,他们可以从有限的单词中学习一套完整的语言结构,并以有限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想法。因此,语言习得装置是基于先天普遍语法的,它针对特定环境中的个人语法提出了一些初步假设,然后将该假设与特定语言材料进行对比并对其进行测试,不断修正和检验,直到建立一套最终的个人语法系统。语言习得装置解释了学习母语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四)生成语法的局限性

(1)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就像人类的行走一样是一种本能,许多关于语言的知识都源于人类的大脑。他还认为句法结构构成了句子的深层结构,深层结构可以在语义解释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之间存在转换,人类天生具有在两种结构之间转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所有种族的语言都具有相同的深层结构,但表层结构不同。然而如何解释当我们学习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时,会有不同的速度和掌握程度。许多外国人认为中文是他们最难学习的第二语言,因此这两种说法似乎是相矛盾。

生成语法解释了在相对较弱的语言刺激条件下,儿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掌握母语,但不能解释为什么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成年人不能像能掌握第二语言的孩子那样学习得快速且准确。假设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就是“参数”被重置的过程,为什么这个时期的参数很难设置,是因为受到了已经在母语习得过程中设置的“参数”的干扰?是如何干扰的?即使“参数”重置成功,一个人的外语如何能像母语一样流利?普遍语法是人脑固有的,为什么它会在母语习得中起关键作用,但在第二语言习得的情况下作用并不显著?人脑的这种功能是否是一次性的[3]。

(2)语法认为词汇是意义的唯一载体,但忽略了语调、语气和句子重音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在“我现在生你的气!”一句中,如果重音在“我”上,那么说话者想强调的是,是他而不是别人正在生气;如果重音在“生气”上,那么说话者想强调自己生气了,而非其他情绪;如果重音在“你”身上,那么说话者要强调他生气的目标是你;如果重音放在“现在”上,那么说话者想强调的是现在他正在生气,你应该立刻关注他。由于重音,这些句子在语义解释上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转换生成语法没有提及这一点[9]。

生成语法把句子作为研究的最大单元,使得句子孤立存在,而忽略了语言,上下文的一致性,这也是转换生成语法的局限。但是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家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完全符合语法语言规则的理想说话者所使用的语言,因此并不能作为描述性语法,描述性语法应该描述人们在现实生活使用的所有东西,而不仅仅是理想的语言结构。

三、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哲学家之一,在代表作《逻辑哲学论》中,解构哲学,使之成为语言学问题。在《哲学研究》中,他从逻辑语言转而研究日常语言,日常语言是无穷无尽的,这是哲学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不可能创造出一套严格的可以表述哲学的语言,所以哲学的本质应该回归日常生活中解决。

“语法”的概念首先出现在维特根斯坦的著作《哲学研究》中,这是后来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主要思想和基础。维特根斯坦语法的实质是哲学语法,它不涉及特定的语言规则或特定的语言活动,但要指定所有语言活动的基本规则。语法没有指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表述这种句子与否,因此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是掌握人类语言活动的宏观方式。

(一)哲学语法和一般语法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维特根斯坦的“语法”不是通常的语法意义,而是语言哲学。他研究了语言在生、语境和其他一些非语言因素中的用法,从语言理解的机制到对世界的理解,他致力于构建自己的语言以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最终解决哲学问题。维特根斯坦的目的不是提供语言使用的系统描述,而只是为了满足一般哲学的要求[10]。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哲学语法主要研究概念,强调在上下文中语言的使用,而不关注形式,是针对哲学问题的一种治疗活动,而不是建立完整的规则体系和普遍性语法理论。普通法则是一系列语法规则,必须正确理解这些规则才能正确表述语言。它的重点是使用方式作为分类的原则,并追求完整的语法规则系统以构建语言理论。

(二)表层语法和深层语法

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任务是研究如何用语言表达来消除由于误解而引起的哲学困惑,但是要继续进行语法表达的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区分语言学的研究与维特根斯坦对哲学语言表达的研究,使得深层语法和句法分析得以进行[11]。他也是第一个区分浅层语法和深层语法的人,前者表现在语言的表层,而后者是对使用语言的深入分析。

维特根斯坦把语法分为两个层次:表层语法和深层语法。维特根斯坦对表层语法的描述是:当我们使用一个单词时,我们得到的直接印象是它在句子结构中的使用[12]。简言之,表层语法是语言学中的语法,即语言的本质、意义规则和句子结构。表层语法是语言学中的语法规则,人们为了正确表达而使用的规则,例如词汇规则,句法规则等[13],表层语法是语言法则的主要形式。

深层语法关注语言使用的深度机制。它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实践和习惯,它不关注语言本身,而关注情感,理性和理解。表层语法是语言表层的语法,而深层语法是关于隐藏在语言表层后面语言的内部分析[14]。因此,不仅要在复杂的语言应用中关注表层语法,还要关注深层语法。

(三)哲学语法与普遍语法的比较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和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待语言和哲学,前者试图通过理解语言机制来思考世界,后者则从形式语言学扩展到哲学。将维特根斯坦的语法概念与乔姆斯基相比较,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密不可分,主要是在“普遍语法”,和“内部和外部语法”等方面。维特根斯坦的表层语法和深层语法在一定程度上对乔姆斯基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区别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产生了启示。

猜你喜欢
维特根斯坦深层语法
深层承压水污染途径及防治研究
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模拟研究
99分的答辩论文
99分的答辩论文
99分的答辩论文
跟踪导练(二)4
参考答案
空城
第三方高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