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通话教学研究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应用

2020-11-18 19:24黄丽华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普通话少数民族民族

■张 军 黄丽华/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较多,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较少,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国语的教学,不仅仅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同时与读写能力培养的怪圈也有关系,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弱。因此,普通话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技能课程,教师在采用普通话集体授课的过程中,也要加强个别授课,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语的积极性。这就要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认识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

(一)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普通话使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语言的不规范,尤其是针对普通话的普及并没有进行严格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对语言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需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少数民族地区针对普通话的语言文化素养以及文字运用能力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普通话基本情况。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普通话应用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改变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的教学策略,需要在保证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话进行相应的普及,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普通话运用的重要性。

(二)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国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教育,在从小学习母语的同时,也要学习国语。因此,对于国语的学习,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但是目前少数民族的大学生90%以上存在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障碍。而使用普通话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互相交流,因为不同民族之间拥有自己的语言,在不同的区域进行相应的交流,需要以第三种语言的方式进行沟通,把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统一到校园的日常生活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可以增加民族的凝聚力,从而加强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避免发生和引起相应的误会。

(三)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通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在特定的环境过程根据一定的交际方式来进行普及,但大部分学生在本民族交流区域中更多的是使用母语,缺乏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造成了少数民族地区成了双语或者是多种语言的使用者,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在居住条件以及周围的民族阅读过程中,也使用是母语,从而对于普通话的使用和普及较少,这对于未来学生的成长以及开展经济往来是不利的。普通话的推广可以促进不民族之间进行交流,各民族之间经济贸易往来需要以一种共同语言来维护之间的关系,而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通话的运用能力,是满足民族地区之间的交流的重要手段,需要以媒介来促进民族的团结。

二、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通话的教学研究的策略分析

(一)正确处理好普通话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

在推广普通话应用语言能力的过程中,主要受到多民族语言的影响,在语言沟通中存在很大差异,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的交流中容易出现困难。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运用普通话的能力,不仅仅是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完成学业实现就业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普通话教学中,可以通过线上的教学模式,统一使用普通话,并根据学生的普通话进行相应的点评,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全方位的掌握语言能力。另外少数民族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难度较大,主要由于少数民族学习国语过程中存在个别的方言,从方言的转化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因此,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促进了学生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境,而教师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标准,防止一般化,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处理好普通话语言与母语之间的关系。

同时,处理好普通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境训练,要加强普通话的宣传,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线下的讲座或者辩论会、征文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普通话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中。同时,针对校园生活要安排督导小组进行不定期的检查,针对学生在日常活动过程中使用普通话交流存在的问题要积极的纠正,从而确保普通话使用的规范性。

(二)通过线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效果

正确的发音以及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线下的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多种的实践活动,通过创造相应的情景,让学生边学边练,在提高运用普通话能力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开展各种教学,同时针对学生的普通话在线下存在的基本问题,要加强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了解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普通话贵在坚持,在形成良好风气的过程中,在教学策略上实现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式。教师可以提倡学生来进行朗读范文,进行线上的教学内容,而在线下的比赛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把普通话的学法落实到实处,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重视学好普通话的意义。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的课程改革,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基本情况来设置教学内容,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通过线下的口语练习课开展相应的活动,比如可以通过线下朗诵、演讲、辩论或者话剧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也利用口语交际训练以及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形成配置齐全的实践体系,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运用能力。并且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下交流,通过加强大学生语言的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更好的改变线上的教学策略。

(三)开展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教学活动

教师学会普通话也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关键,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可以通过办好语音提升班,让教师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以老带新,达到人人讲、天天练的效果。而在发音的过程中,老师要掌握每一个发音的部位以及方法,注重在经常学的过程中听广播以及看电视,通过电影的对白或者听广播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辨别能力。

提高少数民族的普通话语言能力,在培养方案设置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自身情况开展教学。因此,在加强少数民族普通话运用的实践活动中,要积极的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指导,通过线上的听说读写等各个方式掌握语言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规划。比如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熟悉诗词鉴赏、应用写作,在基本的教学内容中促进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技巧和训练。而在课下的练习中也要为学生积极的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如坚持做好晨读,定期举办演讲比赛、口语大赛、诗歌朗诵、话剧表演等,提高学生充分认识到普通话应用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对于民族的认同感和加强民族的团结。从而有效地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模式积极的开展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在运用中发现自己的问题。

三、结语

不同地区的普通话应用的效果以及教学方式不同,在普通话推广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环境,在线上的教学开展中要积极的制定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策略,同时在线下的推广过程中也需要开展创造性的活动用于探索教学模式,利用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于普通话的认知状态和认知方式。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计划过程中,要实行目标管理的方式,课上的教学以教师为主,而在线下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通过不同的指导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运用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模式促进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学习普通话的幸福感,从而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创新教学教学方式,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普通话语言能力。

猜你喜欢
普通话少数民族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