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教育中感恩意识培养路径研究

2020-11-18 19:24李银婷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长江丛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绘本意识

■李银婷/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幼儿“绘本”教育与感恩意识

“绘本”,最早起源于西方欧美国家,已经有比较悠久的历史。通常,“绘本”又叫“图画书”,以特定的故事和情感为主题,以“图画+文字”为媒介,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与文学性。生动、形象的“绘本”注重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夸张表现。符合幼儿的认知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深受幼儿喜欢。利用绘本,通过“师幼互动”或幼儿“自主阅读”的方式传达情感,是当前幼儿园开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方式。“感恩”,是对别人的帮助表达谢意和感激,是对别人给予帮助的回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幼儿的认知与情感的可塑性非常强,是感恩意识培养的黄金时期。感恩教育,也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内容。

二、“绘本”在幼儿感恩意识培养中的实用价值

感恩意识培养,不同于汉字、拼音、数字等具体、生动的知识教育,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因此,幼儿的感恩意识培养,格外需要幼儿教师的精心引导和学习。而“绘本”生动形象的特点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一是“绘本”是适应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的最佳载体,幼儿对“绘本”中缤纷多彩的图画容易产生关注和兴致,将感恩意识融入到“绘本”教育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另一方面可以诱使幼儿自发学习和认识绘本内容,从而提高专注度。二是“绘本”教育可以直接促使感恩行为的形成。这是由“绘本”具有的记叙性和教育性的属性决定的。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心理很重。而“绘本”绘画生动、形象地将生活中的感恩故事展现出来,容易激发幼儿的模仿行为,在这种耳濡目染之中幼儿的感恩行为会慢慢形成并不断强化。三是幼儿的理解能力通常较差,对于“感恩”这种比较抽象的概念通常无法深入理解,幼儿教师通过在“绘本”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可以提高幼儿的理解力。

三、幼儿园绘本教育中感恩意识培的养现状分析

(一)幼儿园“绘本”教育体制不够完善

整体来看,当前我国幼儿园办园水平不一,“绘本”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幼儿园绘本教育和阅读活动目标零散、模糊,功利性较强而“内生性”需求不足;二是当前的绘本教育和阅读活动过于追求外部形式,忽略了内涵价值;三是幼儿园绘本教育集中教学体系不完善,组织设计与评价反馈水平不高;四是绘本教育和阅读活动家园共育的联合性不够,家园合作的默契度不高,家园合作的亲子绘本教育与阅读活动内容偏少、结构形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绘本教育质量。

(二)教师对“绘本”教育中感恩意识培养认识不全面

一是感恩意识培养的指向对象的认识不全面。感恩意识包括对人的感恩,也包括对事和物的感恩,但当时很多幼儿教师只讲授对长辈、父母、朋友、同学等“人”感恩,这是很片面的。二是对感恩意识培养的内容认识不够全面。感恩认知、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构成感恩教育的“三要素”,三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但当前很多幼儿教师过于注重感恩认知与感恩行为的培养,淡化了感恩情感的培养。三是很多幼儿教师对感恩意识培养存在“知识盲区”。幼儿教师对感恩意识培养的认识,大都是通过网络信息、教育杂志和教师间交流拼凑而成,系统性和专业性较差,存在较多的“知识盲区”,导致对感恩意识培养的理解不够全面。

(三)“绘本”教育中感恩意识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

部分幼儿园“绘本”教育中所选择的有关“感恩意识培养”方面的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和合理,导致恩意识培养的目标不够清晰明确、缺乏可操作性。一是“绘本”教育中感恩阅读的内容不全面。很多幼儿教师只是选择与重大节日相关的感恩阅读内容,容易忽略幼儿实际生活中的感恩教育。二是“绘本”教育中感恩意识培养选择的教育的方式不够恰当。部分幼儿教师创设的感恩情境无法有效激发幼儿参与感恩情感体验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创设感恩心理体验情境过程中所创设的感恩体验情境千篇一律,无法激发幼儿情感共鸣。三是一些幼儿教师过于注重幼儿的显性发展,而忽视幼儿的隐性发展。具体到“绘本”教育中感恩意识培养过程中,对“感恩意识培养”的目标太过急功近利,妄图靠几个活动就可以实现感恩意识培养的长远目标,导致活动目标陷入不切实际的困境。

四、幼儿园“绘本”教育中感恩意识培养路径

(一)紧密结合幼儿实际生活,选择科学合理的感恩绘本

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年龄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存在着明显差异,教师必须要根据幼儿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感恩“绘本”。选择的感恩内容要来自于现实生活,因为越是越贴近幼儿生活的感恩绘本越能引起他们的关注与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室选取的绘本内容切忌超出幼儿的认知范围。有些绘本质量很高,却未必适合幼儿。比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文言感恩绘本,这种复杂的文字和具有隐喻性的图画,是幼儿所难以接受的,教师要么舍弃,要么选择依据此绘本重新改编出适合幼儿接受的故事。总之,科学选择幼儿感恩绘本的第一前提就是浅显易懂。

(二)建立健全“绘本”教育感恩意识培养长效机制

在“绘本”教育中建立完善的感恩意识培养长效机制,是确保幼儿感恩意识培养效果的持续动力。对幼儿园来说,一是在认知层面上培养幼儿识恩、知恩和感恩的意识。只有让孩子们认识感恩、体会感恩,他们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付出与回报。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对家人的情感,引导幼儿感悟亲情、学会感激;二是要积极创设感恩的教育氛围,时刻让幼儿感受“爱”的熏陶、充满爱心,为幼儿提供一个温馨的教育环境;三是启发幼儿逐步学会用“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将感恩意识培养的付诸于实践,利用各类主题活动全方位地引导幼儿树立起良好的感恩情怀,逐渐由“被爱者”转变为“施爱者”,逐步建立起感恩意识培养长效机制。

(三)注重加强“绘本”教育中感恩意识培养方法的创新

幼儿园“绘本”教育感恩意识培养工作中应当不断更新理念,强化教师关于感恩意识培养方法的创新。为全面加强幼儿的感恩情感培养,幼儿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创设真实有效的感恩体验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一是要在“文本体验”活动上下功夫,在课堂讨论和辩论中加强感恩体验的力度,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慢慢激发幼儿内心深处感恩情感;二是绘本解析朗读中注重语调、声音响亮度以及节奏和语速的变化,可以稍微夸张地使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传递“爱与感恩”的讯息;三是要加大“游戏体验”的力度,不断创新“感恩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活泼、自由的游戏氛围中感受到“爱”的气息,诸如开展“护蛋游戏”等,让幼儿切实、真切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四是加强“艺术体验”与“表演体验”的方法创新,结合绘本教育编制感恩的音乐和美术活动,借助唱歌、画画、手工等不同方式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恩情怀,此外,也要在体验式阅读中创新感恩教育方式方法,可以创新编排幼儿感恩小节目,来不断加深和激发幼儿的感恩体验与感恩行为。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绘本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绘本
绘本
绘本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