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分析

2020-11-18 19:24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入学新生

■王 倩/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工作应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条主线,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三全育人”理念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旨在全面培养人的指导思想。它强调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这三个方面相互结合起来构成育人工作的统一体[1]。高校新生的入学教育是贯穿“三全育人”理念在大学生涯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其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面对进入大学后多方面的转变和新环境,如何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新生入学教育的有效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生转变的具体体现

(一)角色变化

进入大学,首先就是角色的转变。伴随角色改变的同时是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担忧。既希望尽快进入大学的象牙塔,但又有一种担忧,进入大学就意味着半只脚已踏入社会,自己也已经或者即将成年,该如何选择未来,成为大学生必须要面对的一项难题。

(二)学习和生活节奏的变化

高中时,在面对高考这个万人过独木桥的考试影响下,学校浓厚的学习和竞争氛围、老师的谆谆教诲、家长的时时提醒使学生倍感压力,学习和生活节奏快。但进入大学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学习更多得需要依靠自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们有了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灵活性强,空闲时间多,节奏放缓。

(三)心理变化

大多数学生第一次远离家人,来到陌生的环境中,难免孤单,加之社会经验少,面对各种陷阱、诱惑时,不知如何辨别,如何选择。在集体宿舍中,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各异的舍友,该如何与之相处。甚至有些在高中班级或学校非常拔尖的学生到了大学,发现高手如云,心理难免有一种落差感。

新生从高中到大学在各方面出现的转变更进一步强调了入学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各校实际的教育实施中。新生入学教育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之处。

三、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入学教育参与主体少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是仅仅依靠某个部门或者特定人群就能完成的,它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学校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从而形成教育的强大合力。但在具体实施中,其他部门往往仅参与到新生入学报到中,学生报到工作结束进入具体的学院、班级后,就由班主任、辅导员等学工人员进行管理。甚至还有一部分家长在孩子报到后,只需要满足学生在经济上的要求。因此,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参与主体少,没有充分体现“三全育人”中的“全员”思想。

(二)入学教育教育时间集中,持续时间短

新生入学教育一般在入学后的一个月内集中开展,多种活动在短时间内的集中开展往往让学生忙于应付。等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开始真正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时,入学教育已经结束了。短时间内的教育活动,未使得学生对大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无法掌握大学学习内容、与舍友相处不融洽等具体问题突然呈现时,他们往往显得迷茫和不知所措。这就导致短期集中的入学教育未完全实现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

(三)入学教育的内容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大同小异,基本包括最开始的军训军训、校史校情教育、习惯养成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测评、诚信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总体来看,整个新生入学教育涉及的内容范围很广,并在教育活动中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但是,传统入学教育的内容对新生往往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面对一个个独立、充满个性特征的学生个体,整个入学教育过程中缺乏针对每个学生的量化评价,在结束后也未给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有一个总体评价,容易导致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和整个入学教育流于形式。

(四)入学教育的形式单一

面对人数众多的新生,为了在集中的时间内完成入学教育任务。入学教育采取的方式往往是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这种传统的通过说教和讲解进行的教育模式往往把学生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场地并在较长的时间内开展活动,导致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动现场出现一大批低头族。虽然活动的效率高,但实施的效果却难以得到保障。

四、完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建议

(一)分工合作、全员参与

迎新工作仅仅是新生入学的开始,在迎新工作中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配合。迎新工作结束后,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更需要学校各部门间相互合作,发挥不同主体在不同教育内容上的优势,为学生上好大学的第一门必修课,比如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的解读和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心理测评和新生心理适应方面的专业辅导;武装部保卫科在校园安全方面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辅导员老师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诚信教育、人际交往方面的指导;高年级学生从朋辈角度分享关于如何度过大学生活的经验以及学生离开家人来到陌生环境后,家长在学生角色转变和适应期应给予及时的关心关怀[2]。总之,入学教育工作良好效果的实现需要多主体参与、密切配合。

(二)转变新生入学教育的期限观念,延长入学教育的过程

入学教育是为了学生能顺利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换,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为之后学习、生活做好准备、进行指导的教育。只要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做的工作,都可以称之为入学教育。这个过程不是在学生踏入大学之后才开始,也不是集中一个月的活动结束之后随之就结束了的。因此,应该延长入学教育的时间,提前布局入学教育。从学生高考结束,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为准大学生的那刻起,在学生踏入大学校园之前的一段时间,家长就应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入学教育。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途径了解大学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着重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基于对所选专业的了解,明确之后的职业方向。学校也可以随着录取通知书,寄给新生一份内容丰富的资料,里面包括大学生心理适应、大学学习方法指导和相关的奖助贷政策等相关内容,利用新生开学前的这一段时间,积极开展教育引导工作[3]。

(三)丰富入学教育内容的同时创新入学教育形式,考虑学生的需求

一般来讲,大学入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从军训中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组织意识;从校史校情中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和归属感;从专业解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清楚如何达到专业要求;职业生涯指导让学生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自身的优势,树立目标,不断为之奋斗;从心理健康教育中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尽早实现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生活;从安全教育中告诉学生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知识以及如何化解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情况。但为了满足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不同需求,入学教育除了以上基本内容以外,还可以加入其它的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特点的内容,比如,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等。同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入学教育的重要性,帮助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尽快了解每一位学生,除了可以通过班会的介绍外,还可以通过文字和问卷的形式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真实情况和真实感受。在入学教育的形式上,除了讲座、报告会之外,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经验交流分享、演习、团体辅导、走进学生宿舍等多种方式开展入学教育,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亲自体验,也能增强老师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方便老师更多地了解到每一位学生。

五、结语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不仅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教育的过程中,更彰显在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每一个具体阶段和每一项重要活动中,新生入学教育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入学教育过程中要正视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具体实施中,注重教育适应人身心发展的规律,规划好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扩大教育对象,建立好长效机制[4]。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多个部门的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同时,需要认识到入学教育不是伴随入学教育活动的集中开展才开始或结束就已经结束了,它自身根据教育对象的发展有一定的延伸性;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与时俱进,全方位地考虑学生的需要,多方发力,帮助学生上好大学第一门必修课。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入学新生
古人的入学仪式
重获新生 庇佑
入学通知书
枯蓬新生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