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化”对高职生人生观的影响及对策探索

2020-11-18 19:24杜云锋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泛娱乐化审美观人生观

■杜云锋/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泛娱乐化”是指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形式展现人思维的多面性,使事物的内容和形式过度被“娱乐”,使原本没有娱乐因素的事物而呈现娱乐性,并使用一些粗俗、夸张的方式,获取群众的眼光,博得“消费点”。在这种娱乐文化中,大众传媒所具备的教育和引导功能会因此受到抑制,对于学生来说,在娱乐化的氛围中,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受到影响。那么,它到底对高职生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影响,从哪些方面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我们又应当如何避免这些负面影响呢?下文将进行探讨。

一、泛娱乐化对高职生人生观的影响

(一)社会责任感被削弱

在娱乐化思维趋势的影响下,大多数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被淡化。高职生沉迷于泛娱乐化带给他们的愉悦感,缺乏政治敏感度和道德信念感,缺失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少量高职生热衷于明星的私生活,热衷于网红短视频,但对于国家热政一问三不知,关注点长期被明星丑闻、明星私事、明星感情所引导,且乐此不疲。长期以往,高职生在这种娱乐化氛围及猎奇心理中学习成长,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会逐渐被淡化,从而会产生对于国家大事“高高挂起”的心态,这对于社会、家庭、国家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危机[1]。

(二)人生追求功利化

网络娱乐化充斥着选秀一夜成名,短视频门槛低、收入虚高,网红的炫富行为等现象,以消费和享乐为重,颜值比才华更重要、成名要趁早等不良价值观念,这与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相冲突甚至对立。部分高职生受这种现象的影响,在价值取向和人生选择的时候偏离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把实现人生理想等同于当明星,当网红主播,把人生成功等同于爆红暴富,导致青少年的人生观越来越走向功利化,对正处在人生观形成时期的高职生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三)审美观的弱化与丑化

审美观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泛娱乐化阻碍了人们对重大问题的深入探究,对严肃问题缺乏深刻思考,使整个社会在智识上和审美上都趋于浅薄与平庸。高职生的审美价值观并没有定型,在广泛娱乐化的今天,容易受到娱乐事物的影响,高职学生的审美观开始衰退,审美观被弱化甚至被丑化,长期形成了低趣、低俗的审美观。现在的高职学生已不再以审美的本意来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的审美观在泛娱乐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2]。

二、泛娱乐化现象下高职生人生观教育的对策

(一)利用人文素质教育提升高职生的思维能力

面对当前“泛娱乐化”的冲击,从高职生主体的角度出发,可以提高高职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高职生要具备应该娱乐什么、如何娱乐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理性批判的意识。也就是说,如何选择娱乐内容、如何界定娱乐效果、如何认识娱乐本质等。可以利用人文素质的教育来提升高职生的思维能力。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和中学教育过于注重考试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人文教育这一领域,导致高职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的“先天缺陷”。因此,有必要为高职生“补课”。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精神的塑造,其目的是促进人性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的价值的实现[3]。比如在日常课程中,可以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如音乐欣赏、电影文化、文学欣赏等课程,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个性、素质和修养,如自强、自省、正道等。通过这样的学习,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的烙印在高职生的思维意识中,使其了解民族精神的精华,从而提升思维能力,抵制泛娱乐化对其思想和人生观的负面影响。

(二)有效引导高职生人生观形成

高职学生的人生观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接受程度。因此,要改革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方式,提高他们对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接受度,从而引导高职生良好人生观的形成。首先,要明确人生观教育的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爱国、诚信、友善的正确人生价值取向。目前,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越来越突出,高校人生观教育目标的确定,应根据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和身心状况的特点,把握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将指导性、现实性和层次性相结合,多层次地指导高职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提高人生观教育的可接受性。其次,要丰富人生观教育的内容,贴近学生的需要。人生观教育需要把握高职学生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提炼高职学生发展所需要的人生观教育内容,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在思政教育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拓宽娱乐话题和新闻热点对学生的吸引力,促进课程思政内容和形式的先进化发展[4]。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泛娱化现象的正确价值评判,避免盲目从众跟风带来的社会和个人认知的偏差。使高职学生人生观教育内容充满科学性、现代性和生活性,有效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依托校园环境培养主流文化氛围

高校是培养先进文化的场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先锋。通过培养和创造各种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高职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在“泛娱乐化”的冲击下,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泛娱乐化”现象虽然客观存在,但仍需辩证对待。我们既要看到高职学生娱乐需求自发延伸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利影响,也要看到泛娱乐现象的借鉴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过于僵化的校园文化不利于大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可以适当地引入正面的娱乐元素,但其作用是不可夸大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强化社会正能量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可以进行校园网络平台建设,通过青少年网络文化交流平台,将社会正能量的伟人事迹聚焦到红色网站,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的形式,增强社会公德心和责任感。社团活动作为高职青年学生的社会实践课堂,对他们的人生观的有着不可比拟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受到网络泛娱乐化趋势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开始陷入嘻哈、恶搞、娱乐至死的模式。该类社团很难引导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的形成。大多数学生加入社区只是为了玩耍,社交聚会开始转向吃喝玩乐。作为一所高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成立一些社团,充分发挥正能量,促进知识的培养。如建立青年学习社,学习和解读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有利于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建立口才社和演讲社,锻炼他们的演讲能力;开设议论文社,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此类社团的建立和推广,让高职学生加入进来,通过思考问题、辩论时事,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避免被泛娱乐化滋生的非理性情绪的感染。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泛娱乐化逐渐渗入高职生的生活中,使其出现社会责任感弱化、审美丑化、价值观迷失等问题。为了制定应对“泛娱乐化”对学生人生观产生负面影响的策略,高校作为高职教育的主体,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指导,加强对高职生价值观的培养,理想批判意识的培育,以及社会正能量的宣传教育,从而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猜你喜欢
泛娱乐化审美观人生观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外婆的荔枝,如何影响了林纾的人生观
网络直播热发展中的冷思考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美术欣赏深度介入促生学生幸福感研究
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泛娱乐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阅读理解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