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精神”革命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探究

2020-11-18 19:24牛源渊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太行山立德革命

■牛源渊/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发展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础,优秀的文化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更起到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文化自信,强调革命文化对青年的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1]。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作用在于“立德树人”,思政课是培养高职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载体。对此,要求思政教师需具备正确的思想文化观念,扎实的思政理论基础,要求教师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兴趣[2-3]。本研究从分析高职学生思想现状对思政教育的需求入手,以“太行山精神”为例,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革命文化的价值与对策。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现状的需求分析

(一)学生价值观不清晰对思政教学的需求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文化也开始呈现多元化倾向,尽管主流的思想观念是积极的,但其中也存在部分缺乏信仰与道德现象。尤其是受西方消极文化影响,导致部分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存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这些都背离我国革命文化精神。同时,不少学生缺乏对我国各类文化的了解,甚至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不屑态度。思政教师肩负培养高职生人文素质的重任,更需发挥其教学职能,充分引导学生文化自信,特别是针对革命文化的继承发扬,需要因地制宜地把本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了解革命文化,掌握革命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帮助高职生成长成才。

(二)学生道德意识淡薄对思政教学的需求

大学期间既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人格、修养完善提升的关键期。尽管多数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但仍然存在部分学生道德意识薄弱。近年来,由于学生自身道德修养不足所引发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如大学生投毒案等,其根源就在于学生自身道德修养不足,影射出学生思想教育效果不显著。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构建的迫切需求,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建成文化强国之根本。对此,必须有力发挥思政课程教学在思政教育中主渠道的作用,引入革命文化对学生加以熏陶,提高学生自身道德修养水平。

二、革命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程的价值分析

(一)革命文化有利于思政课有效贯彻立德树人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高校的立身之本是立德树人。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贯穿至教育教学全过程,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然之举。对此,教师应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教学核心,不仅明确“树何人”,更要明确“立何德”,在确定思政课教学内容中,需结合不同的教育资源。革命文化是总书记强调需要充分进行利用的重要文化资源,必须提高对革命文化资源的重视,将革命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通过革命精神有效贯彻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帮助高职生树立崇高理想与信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二)革命文化有利于思政课切实开展教学改革

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在于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尝试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开展有效教学。革命文化是一种深层次精神追求,更是当代高校思政课教育发展的一股深厚精神力量,将革命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能引入丰富的革命先烈英勇事迹,开展丰富多样的“寻找榜样、学习榜样”等活动,予以学生心灵的震撼,促使学生更主动参与思政教学探究,从而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的思政课程。

三、革命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对策分析

作为革命老区,山西省革命文化厚重辉煌,历代三晋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铸就了丰富且深刻的革命老区精神,其中就包括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这种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脉相承的,为山西省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教学素材,就“太行山精神”融入教学过程,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一)引入革命英雄案例等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

高职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渠道,必须旗帜鲜明地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的职责。同时,思政教师充分要发挥其教学优势,对现有思政课程道德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教学过程引入体现“太行山精神”的案例,分层次、分内容进行思政教学,使学生在思政课上深刻理解“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含义和历史背景。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案例法、实地观察法等引入“太行山精神”,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山西省革命英烈的精神内涵,一方面,让学生明晰革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重要构成要素,通过思政课推动与时俱进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让学生明晰“诚信、奋斗、奉献、务实、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在引领学生真正意义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思政教学中有更多的收获。

(二)利用新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革命文化的归属感

信息时代,网络是大学生生活不可获缺的部分。高校校园媒体文化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可帮助革命文化多渠道发扬传承,同时还可以丰富思政课堂。在思政课堂中,教师可通过新媒体技术引发学生对革命文化兴趣与认同,利用观影、3D展览、VR影像等技术去承载和传播革命文化,使“太行山精神”等山西特色革命文化精髓以更简明的认知深植于学生内心,为高职生思政课教学注入一股新活力[4]。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大对革命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向学生群体创设线上“微课程”,并在“微课程”中丰富“太行山精神”等山西特色革命文化的表现形式,促使学生主动接纳革命文化,更深入了解革命文化,通过对革命文化的学习反思自身,明确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观念的摒弃,以更理性的角度看待问题。高职院校将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既是思政课与革命文化的相互促进,也是一种相互升华,进而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改革质量。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前文化思想的大发展、大融合趋势也愈加明显。从整体上看,我国的主流文化是积极的,但其中也不免存在个别不良思想。大学生是国家最重要的人才储备,代表了整个社会与国家的未来,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是国家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国家切实增强文化自信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作为文化高地,必须在保证意识形态的安全性的基础上,有效开展思想政教育,更需要通过高质量的思政课程,将立德树人有效贯彻。山西高职院校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太行山精神”等革命文化,不仅促使高职院校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更能够将优秀革命文化传承与发扬。

猜你喜欢
太行山立德革命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太行山写生》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中国的出行革命
太行山(外二首)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