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2020-11-18 19:24山西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思想

■赵 军/山西师范大学

一、前言

近年来,基于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贯彻依法治校工作思想、完善教育体系建设思路,已经成为各高校开展学生教育工作的共同认识,在此基础上,为保障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成长和能力发展,高校需以品德教育为基础,通过帮助学生养成应有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来确保其价值观、人生观的有效形成。因此,就“三全育人”教育思维推行背景下的高校教育路径进行探索,并以此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符合现阶段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值得我们给予高度重视。

二、“三全育人”的实施现状

在“三全育人”教育思想实施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逐渐迎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但是,从目前来看,由于受到硬件设施、教育环境、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现有高校“三全育人”的融合力度仍相对较低。因此,需就“三全育人”的基本思想予以落实,并结合高校发展特点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进而以此保障高校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

三、“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

(一)基于党团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榜样模范带头作用

在实施“三全育人”教育思想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及师资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引导式教育机制下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进而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通过创设融洽的高校教育环境来保障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其中,应围绕师资队伍构建涉及重大决策的民主协商机制,在确保高校发展决策科学性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吸收基层教师建议提升高校的发展水平。同时,要逐步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在加强学生干部培养、健全学生监督机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进而以此在改善学校办学活力的基础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内部管理。

(二)基于多样社会公益活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针对“三全育人”视角下的高校教育工作,其应贯彻于整个高校教育过程,并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其中,从实际来看,“三全育人”教学思维并非仅旨在就学生理论知识素养进行提升,而是更加强调通过开展多样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思想和精神素养,进而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精神的目的。因此,高校要逐步转变以往唯分数论的学生评价机制,在尽可能给予学生更多社会实践机会的同时营造积极、融洽的高校教育氛围,并以此在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引导下培养一支有抱负、有能力、有思想的学生队伍。同时,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应尽可能多的开展具有一定社会服务价值的公益活动,在借助活动参与使学生认清自身责任义务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国家服务精神,并最终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入党来强化学生的思想素养。此外,在设计社会活动内容时,应秉承不拘一格的设计理念尽可能于高校教育中融入一定的生命教育、环境教育和爱国教育,在就学生道德思想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例如,针对爱国教育层面,高校可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爱国电影或国庆大阅兵,进而一方面借助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素养,另一方面在切实还原革命先烈艰苦奋斗历史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民族情怀得到激发,并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增强。

(三)基于高校专业课程改革,提升学生实践创新意识

在现阶段高校教育工作中,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推广已经为各高校进行专业课程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因此,高校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教育的重要论述为依据,在充分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院系专业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有效发挥自身的区域教育优势,并以此在保留原有专业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尽可能于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一定的品德教育。首先,针对以往强调学生专业能力和理论成绩的学生评价机制,要适当增加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机制,并尽可能提升《形势与政策》等各思政教育课程的学分占比,进而在从宏观角度上给予德育工作足够重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德育学习积极性;其次,应就以往的专业教育方式进行进一步创新,在改变教师教学思维的基础上尽可能通过搭建校企合作桥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进而一方面满足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需求,另一方面在广泛交流和积极合作的主导下提升高校教育队伍的专业素养,并以此实现实践教育、理论教育以及品德教育等多方面教育要素的协调一致;最后,不同阶段学生对于思想教育的需求往往有所不同,例如,针对大一学生,应做好新生军训及入学教育工作以确保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而反观大二及大三学生,则应侧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教育认同感,并以此为大四开展就业教育夯实基础。

四、“三全育人”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党团建设,保障高校教育能效

针对高校教育过程,党团组织的存在不仅能够对高校学生思想提升发挥较强的引导价值,同时也能通过发挥自身文化宣传优势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因此,应充分重视高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鼓励学生积极入党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党员的高校建设参与度,在施行由学生自我进行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以此构建积极的校园学习氛围。此外,针对教师队伍,应通过开展最佳党员教师等活动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责任意识,在促进各专业教师积极进取、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过程中为高校教育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员保障,并以此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拓宽教育渠道,保障高校教育内容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技术的创新虽不能直接带动高校教育思想的快速转变,但势必会给高校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更加有效的方法。其中,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应用互联网媒体开展高校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国内高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因此,高校应结合大学生喜爱上网这一个特点,在保留以往第一理论课堂及第二实践课堂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第三网络课堂,进而通过迎合学生喜好营造积极、融洽的高校教育氛围,并以此发挥网络这一隐性教育资源的利用价值。首先,针对QQ、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学生常用的互联网社交平台,高校要尽快开设官方媒体平台,通过及时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德育信息和社会时事增进学生的道德思想,进而以此达到品德教育生活化发展的效果和目的;其次,基于哔哩哔哩、抖音等学生喜爱的视频软件,教师可以此媒介搜集一些有趣的教育视频供学生集体观看,并可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融合“智慧校园”等全新教育理念,进而一方面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参与德育学习,另一方面在调动学生思政学习兴趣的同时推动高校教育工作的长期发展。

(三)整合社会资源,保障高校教育环境

对于现阶段高校教育工作来说,融洽的社会环境不仅是保障高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效提升的关键所在,同时也直接影响到高校专业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因此,应充分发挥社会育人的利用机制,在广泛开展校友采访、校友创新创业讲座活动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于未来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进而通过提早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精神保障其日后的正常就业。同时,为保障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高校应积极与周边企业尤其是民族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一方面通过定期聘请企业工作人员到校授课来弥补高校专业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缺失,另一方面借助校企实践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新知识的机会和空间,并以此满足学生的能力培养需求。

五、结语

总之,对于高校教育工作来说,“三全育人”不仅是提升高校教育水平的关键路径,同时也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及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思路。因此,高校需在“三全育人”教育思想指导下不断健全教育保障机制,并通过创新教育路径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以此在改善高校教育整体水平的基础上,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进步。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想与“剑”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