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策略

2020-11-18 03:31黄美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6期
关键词:圆形数学知识教学活动

黄美琴

数学活动对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其它学科相比,数学相对比较抽象,并且有严密的逻辑性,而幼儿时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所以他们学习数学时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应结合游戏活动、有效提问、生活场景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让数学学习变得易于接受和理解且更具有趣味性,让幼儿在快乐的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那么,怎样激发幼儿的学数学兴趣,并通过数学活动开发幼儿的智力并培养其思维能力呢? 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和思考心得,详细阐述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

一、创设游戏,寓教于乐,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学习入门的动力,当一个人对某事感兴趣时,会忘我地追求探索,积极主动。由于幼儿年龄小,控制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所以,兴趣对于幼儿来说比成人更为重要。只有幼儿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有求知的欲望。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 把学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最自然的形式。因此,我们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从而使幼儿摆脱乏味、抽象的数的基本理念,在参与各种开心快乐的游戏中体会和领悟学习数学的知识,如:教幼儿认识6以内的序数时,设计“小动物赛跑”的游戏,让6名幼儿头戴动物头饰进行赛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6名“小动物”跑到终点后,当提问“某某小动物跑在第几名或倒数第几名”时,他们都回答得迅速准确。在这个游戏中,幼儿边学边玩,兴趣高,在理解和掌握6以内的序数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序数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

2. 在寻找游戏中学得知识

寻找活动是幼儿喜欢的学习形式。因为寻找活动能使幼儿的好动和好奇得到满足,寻找的结果会给幼儿带来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幼儿的兴趣。比如:在教幼儿学习相邻数时,组织“找朋友”的活动,发给每人一套(1-10)数字卡片,让他们随意摆在桌子上。请一幼儿扮成小白兔去采蘑菇,手举一张数字卡,边蹦边说:“我是×号的小白兔,来到山上采蘑菇,我的朋友在哪那里?请你快出来。”说完,其他幼儿就在桌上的数卡中,找出X的两个相邻数。寻找活动符合幼儿心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幼儿的有意注意和观察判断能力。

3. 变换花样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由于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变化,在组织活动时,特别注意变换教具,灵活采用教学方法,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多看、多听、多摸、多说,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小班幼儿比较两个数“多、少、一样多”时,先采用重叠摆放的比较方法引导幼儿在对应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之后,为了提高幼儿的比较、分析能力,可以设计以下环节:游戏“变魔术”,让幼儿闭上眼睛,老师在前边的桌上摆出不同数量或相同数量的苹果和梨,再让幼儿睁开眼睛看老師变出的苹果和梨哪样多哪样少,比比谁说得又快又对;接下来让幼儿听听乐器比较响声,老师敲木鱼和鼓,要求幼儿听后马上说出哪种乐器发出的响声多;又让幼儿做“蒙住眼睛摸串珠”的游戏,摸一摸感觉出左手和右手握的串珠,哪个多或哪个少。在这类有变化的活动中,幼儿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培养了正确运用感官的能力,扩大了对比较两个数“多、少、一样多”的认识。

二、为幼儿提供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成为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处于等待老师灌输知识的被动地位,呆板枯燥。因此,必须在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改革,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自己去比较、分析、发现。比如在教幼儿认识“圆形”的活动中,先让幼儿在许多物体中找出圆形的物品,接下来让幼儿摸摸、比比、看看,通过提问,让幼儿说出“圆形的物品边上没角,不扎手,很光滑”等等。又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幼儿会积极投入讨论,再让幼儿认识圆形物品易滚动的特点时,不直接告诉幼儿,当提问“哪种形状的物品易滚动时”,幼儿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圆形”。通过动手比较,幼儿明白了制造车轮是采用圆形的科学道理。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自始至终去动手比较、实践、探索,使幼儿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结合生活实际,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活动室的实物、吊饰等按照大小、颜色等特征有规律地排列悬挂;盥洗室的毛巾按照学号的单双数分别排列;孩子整理玩具时,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

幼儿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原因,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要远远超过虚拟的想象理解,幼儿通过观看、操作比聆听、想象更能记住所学的数学知识,而数学的学习往往具有抽象性,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这些物品幼儿经常接触,所以印象深刻,在学习时能够起到很好的过渡辅助作用,帮助幼儿理解抽象难懂的数学内容。如在《图形西饼店》这一课,让幼儿运用橡皮泥制作出不同形状的饼干,加深幼儿对图形的理解,通过折纸的方式理解“二等分”的概念等。

总之,幼儿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数学活动教学时要充分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演变成趣味盎然的舞台。这样不但能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而且也能让孩子们在这轻松自然的教学氛围中喜欢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

猜你喜欢
圆形数学知识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圆形题
圆形变身喵星人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