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与实践

2020-11-18 08:47李甜
山西农经 2020年18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区域经济人才培养

李甜

摘 要: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要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理念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以适应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阐述了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融合路径,为旅游管理专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管理;区域经济;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8-000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G712.0;F590-4;F127         文献标志码:A

高职院校的教育宗旨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因此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保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又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稳定就业。

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增加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同时也提高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出发,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适时作出调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形势,将优化教育与经济发展进行有机结合,真正发挥教育的内在价值[1]。

1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1.1  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双向需求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也是促進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从高职院校的视角出发,要想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以岗位需求为核心培养职业能力。市场经济发展能激发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提供保障。

从企业发展的视角出发,专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无论是科技研发还是服务管理,都需要由专业人才来完成。因此企业在扩大规模和产业升级的同时都会加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这为高职院校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我国优化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方向,对低产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给第三产业带来了机遇。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典型代表,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

1.2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必然要求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仅是在经济发展形式和方向上的变化,同时也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变化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急需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和教学模式。

在旅游业不断发展中,经营管理模式、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经营手段都发生了变化。旅游业的发展不再是一个行业的内部发展。在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还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最终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3]。这既是旅游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性要求。

因此现代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再只是完成本职工作,而是要求具有一定的发展思维,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从更加全面的角度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该对旅游行业各个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标准进行深入调查分析,详细了解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素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3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如何让毕业生获得稳定并且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岗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明确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出发进行专业建设和制定人才培养策略。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果人才培养方向与企业实际需求发生偏离,那么这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就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要从实际出发,从行业发展需求出发,确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旅游管理专业只有明确自身定位,了解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才能够对学生实施精准教学。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受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教育,在就业时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既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又为促进行业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4]。

2  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2.1  根据本土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建设

明确专业定位是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在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应该从立足本土的视角出发,重新调整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规划。

传统的专业定位存在岗位涉及面广、区域覆盖范围大的问题。这种定位方式缺乏明确性,在教学中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导致学生无法了解旅游管理的核心知识。

为了更好地体现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在专业建设时应该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立足本地,在专业定位时主要面向当地旅游业,与本地旅游业进行对接。这样能够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能够更有针对性。

同时,在职业岗位规划方面也要更有针对性。可将目标放在旅行社、景点景区等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导游、计调、营销等服务和管理工作岗位,契合高职院校对接行业一线服务岗位的人才培养要求。明确专业建设定位可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5-7]。

2.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明确专业建设定位后,应该制定适宜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了保证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应该对全国以及当地的旅游业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当前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以及每个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然后合理调整教学计划。

现阶段,旅游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纳入人才培养内容中。

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规划,把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优化调配教学资源,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及时间。在教授完每个模块的理论知识后,应该及时跟进实践教学,避免因为间隔时间较长导致学生遗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同时,优化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于已经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中应该严格执行。如果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存在问题,经过相应的论证后可以按照程序申请变更。

此外,应该从学生、学校、用人单位等方面的反馈和评价来检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际效果,以便于及时作出优化调整[8-10]。

2.3  以职业标准调整课程内容

为了确保旅游管理专业能够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应该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都是按照统一的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原有教材的使用時间较长,而旅游业的发展较快,很多理念和内容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高职院校应该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实际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调整教学内容非常关键,需要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组成科研小组,对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进行深入调查分析。详细了解目前旅游业中相关工作岗位的流程、内容和职责,通过分析整理,确定在旅游管理教学中应该添加的内容[11-12]。

同时,还可以组织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编写校本教材,主要根据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合理设置教材内容。学生只有对当地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在就业后才能快速适应工作。

2.4  成立旅游服务创新创业工作室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在校内成立旅游服务创新创业工作室,这样既可以拓展校内实训内容,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服务与实践中,更好地提升专业水平。

为了切实发挥创新创业工作室的作用,教师可以申请与地方发展相关的一些课题研究,为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室提供有利条件。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与传统旅游业有很大差异,内在需求越来越丰富,个性化特征也较为明显。可以为参与创新创业工作室项目的学生制订个人游、主题特色旅游、会议奖励旅游等,根据客户的兴趣特点以及旅行时间、地点等为客户制订专属的旅游路线并提供全程服务。学生利用创新创业工作室平台能够接触到各种旅游运营项目,可以将理论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学到课堂中无法学到的内容,不断增加知识储备。

同时,在与客户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2.5  通过多种竞技活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以赛促学是高职院校比较常用的教学手段,旅游管理专业同样如此。通过参与各种技能大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应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利用专业知识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在校内定期组织各种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参赛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除了校内竞赛,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和国家级技能大赛,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参加各种比赛,学生可以与参赛选手进行交流沟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对于学生在竞赛中比较出色的项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与当地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将自己的知识成果转化成经济价值。这既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6  加强校内外实训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应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在实训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高职院校应该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专业实训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在实训过程中,应该按照旅游产业发展中真实工作环境以及岗位需求进行设置,尽量贴合实际。

除了校内实训外,还应该多组织学生到校外旅游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对旅游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校外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包括对景区景观的感受、线路的设置、各项服务的质量等,然后将这些进行记录后形成材料,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真实的旅游项目中,才能够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有助于在将来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

2.7  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操作者,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为了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对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有深刻的认识。

由于现代旅游业与传统旅游业有很大差异,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发展的思维制定教学方案,规划课程体系,从而提升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扩充教师队伍,聘请旅游业的专家学者或者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到校任职,定期组织校内教师参加学习和培训,从而打造一支实力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及時了解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动向,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要不断学习,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同行交流以及到企事业单位学习等途径了解旅游产业的发展态势,然后将了解到的内容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以更新学生的知识储备。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规划,摒弃一些比较传统的、价值较低的内容,添加一些与当地经济发展以及旅游产业发展相关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只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才能激发对人才的需求,为专业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空间。人才培养又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

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应该对市场发展形势作出准确判断,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同时,加强对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强化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做好产学对接,提高教师队伍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贾慧.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9):235-236.

[2]吕海龙.适应辽宁经济转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6):254-255.

[3]李佳,王昆强.海南自贸区建设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向探究[J].教育现代化,2020(4):60-61.

[4]杨辉,任新玉.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6):361-362.

[5]郭丽,吕淑芳.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8):53-58.

[6]赵金霞,徐卫萍,王格.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培养问题探讨——以扬州职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4):94-96.

[7]王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与实践[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9(7):87.

[8]张言纯.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的融合[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10):25.

[9]周敏慧.关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与实践[J].2019(24):20.

[10]武刚.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研究——以四川省高职院校为例[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30-35.

[11]方增福,唐玲萍.区域经济服务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办学模式的探讨——以玉溪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88-91.

[12]岑妍梅.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设置服务区域旅游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广西教育,2011(9):29-31.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区域经济人才培养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