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互动教学的“六步法”

2020-11-18 03:31曾海航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1期
关键词:史料所学成员

曾海航

【摘要】小组长根据成员特点,按“读”、“找”“析”、“炼”、“展”、“评”把每个工作分配到每个组员手上,监控学习的情况,进行适时指导。每一步如何开展,并结合中考题进行说明。每一步之间关系如何,它们之间如何衔接。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读”   “找“   ”析” “炼” “展”   “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1-032-01

我校历史科区级课题《史料互动教学,提高材料题解题技能的研究》2017年12月立项以来,全体成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确定了史料互动教学的“六步法”,即“读”、“找”、“析”、“炼”、“展”、“评”。这“六步法”结合了我区课改“N+1”精神,使学生与史料互动起来,使小组学习互动起来。

首先在小组长带领下将小组成员根据特点进行具体分工,把小组的六个人按照“读”、“找”、“析”、“炼”、“展”、“评”六个任务分到每个人手上。如果人数不够六人的小组可以把六个任务中的一些任务合并,能力强的成员可以完成两个任务。如果人数多于六人,可以两个成员一起合作完成比较繁重的任务。小组长在互动环节时注意观察小组成员的表现,发现小组成员对于自己任务不够清晰,完成不够好的,要加以指导。也可以根据情况调整一下每人的任务。

“读”这一任务的同学首先知道“读”材料的顺序,先读材料中设问,带着设问去读材料。因为设问的实质是对材料的解释定向化,对于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读”的同学要关注设问有几个问题,特别是没有问号的设问。很多同学容易忽略,而错过回答这一设问,导致失分。开始读材料前,必须把材料上面的一段话认真读一下。因为这段话是下面材料的主题,对于解决大设问中第四问有很大帮助。读材料时一定不要漏了每段材料下面有一个材料的出处,它包括了作者、国别、著作等信息。读的时候也要把自己认为是关键的词语着重读出来,使下面任务“找”的同学有一个提示。

“找”这个同学首先在设问中找出设问的关键词:“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不得照抄原文”“相同”“事件”“影响”“目的”“变化”“原因”“意义”。这些词语是我们回答问题的方向,必须整理出来。设问的分值也找出来告诉大家,一般一点一分。设问对应哪一段材料就去哪一段材料中找关键词。找出材料中涉及到人物、地点、时间,涉及的时间不一定就是标志性的时间,可以前后推移,告诉各成员并要求他们在材料中画出来。“找”的同学对比一下前面的“读”的同学,“读”的关键词跟自己有哪些不同,拿出来小组讨论一下。为下一步“析”做好充分的准备。

“析”根据找到的关键词,一般可以联系我们的所学的历史事件。我们知道材料题的材料很多都是我们在教科书中没有见过的,但这些材料必然与我们所学的史实相关的。它就是用新创设的情景,新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立场考查我们对于学过的历史知识的理解。以2017年广东历史科学业考试第26题为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首先分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句话提示从哪里找到答案,材料中没有现成的答案。设问一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是没有问号的,必须提醒成员要注意。应该从材料中找到相关的关键词去推断是什么事件,材料中“1894”年,和“一年后”这两个时间来推断出中日甲午战争的时间,能推断出中日甲午战争这一事件的背景,就能回答出下一个问题这件事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怎样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加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发了什么反响?第一个设问中根据“材料二,概括目的”必须放回原文,找到北洋政府外交活动这句话,利用前后文来推断出答案。第二设问也在原文找到“要求遭拒绝”这句话,找到1919年这个时间就可以推断出引发了五四运动。(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分)设问一要求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态度的变化必须回答出A到B,答案就在材料中,设问二要求结合所学知识,答案不在材料中,从材料三1943年这个时间就可以推断出处于二战后期,题目是2分,应该要找出两个原因,一点一分。中国人民在二战时为世界所做的贡献。(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2分)根据分数必须回答出两个因素。根据四则材料中中国人民所做的努力,至少回答出两点。

“炼”这个同学根据“找”“析”这两个同学的成果,整理好回答问题的答案。提炼的答案一定简洁,不能有口头语,尽量采用课本的表述。专有名词不能删减,不能出现错字,不然一分都不给。著作、条约、文件必须符合书写习惯。外国人名字的翻译一定以课本为准。遇到开放性的题目一定要结合社会上的新的说法,结合时政热点来展开。

“展”这个同学的工作就是把以上四个同学的成果展示出来。让小组成员知道这些史料是如何与同学互动起来的。材料题如何一步一步解决,遇到怎样的设问如何找答案,如何通过关键词来推断所学的历史事件。也要向全班同学推广自己小组的史料互动的成果。

“评”这个同学根据其他小组展现的成果,发现存在的哪些问题,向全班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同学要求较高,有较强的表达能力,知识较扎实。“评”这一环节可以小组交叉评,也可以对全班小组展示的成果教学评价。

这六步法一环扣一环,调动了全组同学的积极性,全员参与,有效體现了小组合作的优越性。同学们参与过程中与史料进行了亲密的互动,学生慢慢地找到解决材料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林艺芳.史料教学与高效课堂的互动探究[J].考试周刊,2016(A2):122.

猜你喜欢
史料所学成员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两只挂钟
非所学
非所学
我家的新成员
课题组成员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