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提升中小学美术教育质量

2020-11-19 02:53董汝佳温州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多角度美术课美术

■董汝佳/温州大学

一、美术教育现状

在现如今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已经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方向。而现在,“德智体美劳”中的美,则越来越被学生及家长重视。帮助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则是现在美术老师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的美术课堂上,越来越多的鉴赏课也证实了这一点,美术课在对于学生理解“美”的方面作用可见一斑。虽然美术课对于中小学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就事实情况来看,国内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仍存在不少的问题有待改进。

(一)美术课堂不受学校及家长重视

与主流课程不同,美术在各类考试中一般不会作为考察的科目。所以“侵占”美术课的事实直到现在也经常发生在学校的各个班级。使得本来就已经很少很少的美术课变的“鲜为人知”。而美术教育,也成了应付检查应付领导的法宝,成了证明学生是多才多艺的手段。由于美术课时得不到保证,学生对于“美”的感受自然而然少之又少。绘画手段的不同,体现了不同的艺术特色,甚至可以从画家不同的绘画手法体会出不同的心情。而且美术课不受重视并不是近期才出现,且不是一所两所学校的问题。根深蒂固的“不重要”的想法极度需要学校及老师一同努力改变。使同学们能从美学的角度理解生活,体会世界。而且美术不同于其他的主流课程,美术可以让同学从繁重的课业中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所以,提高家长,学校对于美术课的重视程度,同时为美术课提供更多的资源与课时成为了各地中小学未来的必经之路。

(二)陈旧的教育方式激发不起学生兴趣

现如今的美术课堂上,教学方式与其他主流课程如出一辙。老师是课堂主体,以讲授式为主。但美术恰恰是一个需要自己发挥想象力的科目,结果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很大一部分的学生从小便被单一的教学方式框住,丧失了最珍贵的想象力。所以美术老师在这个阶段,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既要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同时还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创作环境。但事实上,现在的课堂远远做不到上文所说的状态,就连最基本的灵活性都很少有,所以就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美术的兴趣,没有一个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少,长此以往,最终呈现的效果也越来越差。

(三)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美术,最需要的就是创新创造能力。而人生最关键的培养创新能力的便是中小学阶段。如何把握住这段重要的时间,美术老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学生接触艺术学科的领路人,也是艺术知识的传播者。所以老师需要不断地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力与艺术天赋。但就现在的美术教育现状来讲,老师们还只是一味的让学生临摹,甚至会有一些学生没有按部就班的画画会引来老师的批评。这些都会扼杀一个孩子对于艺术最纯真的梦想。

二、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措施

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如何促进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改革,如何完善中小学美术课堂。在这个过程地方,学校,老师,家长缺一不可。普遍来说,家长对于艺术的的感觉,就是“配菜”,而非主体。必须承认的是,想改变现状,必须要打破现在的教育模式,不仅仅以应试教育为主体,高分试卷为王,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美术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如果让“德智体美劳”不再是一句空空的口号,那么我们一定要让学校,家长,学生认识到美术的重要性。美术并不仅仅是一门副科,而是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种技能,绘画也好,鉴赏也罢,对美有了认识,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全面发展。学校为美术课提供更为优秀的环境,保证应有的课时。家长不再认为美术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而是一种必要的学习。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不再进行“填鸭式教学”,做到了这些,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另一个实际意义。新课标注重学生均衡、全面发展,通过创造一个开放、融合、多角度的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运用艺术来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和创造美。这同样有利于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培养兴趣等,来促进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变革且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对教育方式进行改革

为了让中小学生全面的发展,学校与老师务必要打破传统的上课形式。由老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体,老师引导,帮助学生全面,多角度体会美术的魅力。特别是课堂上,老师在把握课堂正确的方向后,将“舞台”留给学生,足够的信任,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发挥创新能力,不断深挖学生们的发展潜力,让学生自由的翱翔在艺术的天空之中。虽然有时课堂像风暴前的海洋一样,无声沉默,但此刻海底的碰撞产生的能量不可小觑。要使学生老师课堂合作更深入,课堂学习更有效,在课业新环境中必须重新创造合作学习的价值。让学生激活合作学习的环境,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时刻把握学生发展本位,让我们课业的生命和活力焕发出来。

同时,教师与学生保持一个平等的关系,用充满趣味,灵活多变的方式代替以往的枯燥乏味的课堂。学校也需要加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在保证美术课堂质量的前提下,加强老师培训,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完善学校美术教师的硬件措施,全方位的提升学校的艺术氛围。

(三)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

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可能是一味的借鉴与临摹,没有创新,干涸的土壤便不会结出艺术之花。中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一定会有很多同学对美术有着绝对的天赋与愿意为之付出的毅力,而老师作为一个引路人,自然担负起这个艰巨的责任。一方面,老师要对有天赋的学生加以关注,另一方面,要对普通学生给予鼓励。两个方面多角度的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以及对美术的热情,使美术不再作为边缘学科而存在,真正的被社会重视、认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革和快速发展,全面且深层次发展美术教育,不仅仅要依靠各民族、各地区的协同努力,更需要大家用多元化的艺术角度来审视世界。个人的自主发展和与之融合的艺术课堂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不能瞬息万变更不能一成不变。所有参与教学的学生、教师,要形成自主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观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四)重新定义课堂评价体系

小学美术课堂的评价不可避免的贯通了教育的全过程,教师要改进美术课程评价方式,以尊重成绩和激励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充满自信和热情,投入下一阶段的创作。如创造性高,色彩效果好,造型准确,制作精巧等。或者进行体态鼓励,如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课间同学创作艺术作品时,一个轻轻的微笑,一个点头,一个对视,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鼓励。有时,无声的鼓励比言语更有效果。再或者使用多角度综合评价法。不仅仅从技法、色彩等艺术方面进行评价,也可以从想法、创造力、甚至上课态度进行多方面点评。这样体现了老师不仅仅是以作品定好坏,更是表现了课堂的多面性,人性化。

小学美术课中的作业评价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以前的单一评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课堂上的实际需要。只有合理运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力有很大的好处。为此,不仅要对多元化、多主体、多角度的评价方式进行积极探索,更要在学生评价体系中积极合理的运用,促进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堂上,教师可以以情感为纽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更够表现的更加优秀,让美术课堂成为塑造完整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让艺术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学生可以认识美,创造美,在美的环境里,成为一个感性理性兼备、人格品格完整的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的美术教育仍存在大量的问题,因此,对于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通过对现有的问题进行解读,美术作为小初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使学生增强对美术课程的热情变的无比重要,而对于美术课堂的创新和改革,一定意义上可以为接下来的小学美术教育提供新的建议,为中小学学生培养提出一定的方向,希望能为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多角度美术课美术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多角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美术篇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美术课
一道圆锥曲线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找蜡笔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