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理论工作者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要求

2020-11-19 08:29
长江丛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前言

领导人曾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对高校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的期望:“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①他强调理论工作者要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使命,当前,我国已进入新时代,高校理论工作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也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

二、坚持正确导向,平衡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当前学术界部分学者自身对学术的意义理解错误,不能正确地看待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过于强调了为政治服务的目的性,致使学术丧失了相对独立性,不仅不利于理论的发展,更是容易走上教条主义的道路。故而平衡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务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高校是巩固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强调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也是我们高校理论工作者更好的担负起新时代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其次,坚持学术研究的科学性。社会主义的胜利和快速发展也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不仅改变了世界格局,也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发展越来越好,因此,我们要更加坚定的相信马克思主义,保持对其理论研究的科学性。最后,保持学术研究的相对独立性。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政治力量与学术研究之间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政治能为学术研究指引方向,学术研究也能为政治服务,但是政治也会阻碍学术研究的发展,使其丧失独立性,理论研究的科学性也就无法得到验证。因此,作为高校理论工作者要时刻保持学术活动相对独立性,不能过于依赖政治,才能使理论为大众所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三、增强创新能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中国的认知是片面的,甚至知之甚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会议上强调,当前我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这是由于我们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要用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要完成这一光荣的使命和任务,就需要新时期高校理论工作者群体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加强文化传播,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和社会关切的问题,加强学术议题的设置,发挥自己的强项,主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和人文故事,讲好中国改革发展的故事,创新讲故事的理念和方法,用人性的视角、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生动的呈现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变化,构建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向世界展现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热爱和平的民族基因,还原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我国的对外影响力,这是我们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四、贴近群众生活,用中国式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马克思曾经指出:“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②党的理论工作者群体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贴近群众生活,多走出去看看,深入到群众生活当中去,这样才能想群众所想,更好的服务于群众,针对不同的受众,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将深奥难懂的理论政策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解说语言和方式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与群众产生精神共鸣,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理论的魅力。

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高校理论工作者是党的理论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断繁荣发展,为党的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高校理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坚持解放思想,坚持问题导向,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与时俱进,以战略的眼光、辩证的思维把握国家民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努力研究与探索出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为有关部门决策建言献策。

其次,用表现方式的生动性激活大众化。我们要看到广大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作用,面对广大群众,既要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也要宣传党的政治方针,这就要求我们的理论必须能够“接地气”,有的高校理论者认为理论如果太“接地气”,就会丧失他的学术性,但理论不应该是空中楼阁,理论是要最终回归实践、指导实践的,理论只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能散发出永久的生命力。让理论为群众所信服,就必须贴近群众生活,以群众的话语方式,说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话,探索出一条自下而上大众化道路。

最后,用传播途径的多样性促进大众化。要想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展拥有更广阔的空间,要在运用传统传播手段的同时,也需要对新媒体进行有效利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各种网络载体,在各种网络平台之间形成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合力,促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在网络上互动式

传播,不断推出有吸引力、说服力的理论传播精品力作。

五、加强战斗能力,积极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

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数据泛滥的时代,各种思想激荡交错,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受到威胁。近年来,高校理论工作者在理论研究上存在着不少问题,一些学者的学术品格与个人理论修养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人员网络技术水平普遍较差。因此高校理论工作者唯有自觉的加强战斗能力,树立强烈的理论自信和阵地意识,同时充分的发挥理论的战斗力和公信力,真正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

首先,提升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探索中,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许多未知的困难,面对复杂的世情、国情,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迫切的需要从理论上给予引领和回答,这对理论界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为广大的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视角,提供了理论工作者施展才能的舞台,这就需要我们理论工作者不断增强理论自觉,理论自觉根源于理论自信,只有在理论自觉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理论自信。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高校理论工作者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要不断提升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成果,努力回答、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在解决现实问题中释放出巨大能量,显示理论价值,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出主体,广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当先从自身做起,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理论功底和理论素养,才能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保持初心,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才能够坚定不移的参与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去。

最后,提高网络技术水平。之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人员的学习、研究的内容大多是以文字、报纸、书籍为主。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才的缺失,这严重的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因此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网络技术水平能更好的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高校理论工作者只有紧扣时代脉搏,坚持正确导向,创新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自己的战斗能力,时刻关注改革发展的现实问题,才能够顺利解答时代的声音,才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掌握,才能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注释:

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