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分析的整合探讨

2020-11-19 13:19李舒桐中国农业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讲授案例

■李舒桐/中国农业大学

一、前言

经济问题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仅仅依靠理论分析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长此以往,不仅会使理论与实际向分离,还会在成经济的理想化,背离经济的实际发展规律。因此在研究经济学问题时,不论是宏观角度还是微观方面,都需要结合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分析,计量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问题的重要媒介,在高校经济学教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计量经济学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关背景分析

在高校的相关经济教学方面对于计量经济学的课程都较为重视,尤其是经济及管理类相关专业对于经济数据的分析更为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教师的授课还是教材中的讲述,都缺乏对实际经济发展状况的数据化分析,缺乏合适的、与实际经济状况联系紧密的案例分析与相关实际问题的解释,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经济学相关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脱离实际经济状况分析问题,注重理论分析,但却仅限于理想状态下的经济问题的解决,对于实际中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经济问题缺乏实践经验,最终只会是纸上谈兵,空谈而不切实际,没有真正学会计量经济学的实际应用,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框剪机构,考虑不周,逻辑不完善。此外,教师在先关课程的讲授中,大多只是讲授理论知识和相关的计算应用,但是对于计量经济学的模型建立过程没有进行彻底详尽的讲解,学生只是会在特定的理想情况下进行分析,对于实际经济市场中的多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经济问题还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数量分析思维。教师对于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也相对较低,教学模式也比较简单。总是,我国对于高校在经济学教育研究方面应加强重视。

三、案例分析在计量经济学教授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经济方面的人才培养

在我国本科院校经济学相关课程讲授中,要想培养经济型人才,就要从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出发,结合经济学研究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结构,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与教学水平相结合,着重抓紧学生在经济定量分析和模型构建方面的课程教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教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初级阶段课程,在该阶段主要是讲授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常用语,经济专业术语的解释等。其次是中级阶段课程的讲授,在该阶段主要是经济学分析方法的讲解及简单运用,常见的课程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回归问题的解决,在理论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学方法的运用,整体上对于计量经济学的讲授经济学提升了一个层次,但是在讲解其模型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还是会将大部分课程的课时用于理论方面的讲述。最后是高级阶段的课程讲授,该阶段对于中级阶段的讲授来说还是比较切合实际,根据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但是在数据分析方面还是重视力度不够,在分析经济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回归模型的建立过程中缺乏对数据处理过程的详细讲解。

(二)有助于将理论结合实际,使其具体化

在经济学相关课程讲授中,所授学生的文理科比例接近一比一,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经济结构分析模型和详细扎实的理论知识框架,因为对于文理科学生来说,在理论理解和数据模型分析方面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数据分析能力比较强,但是理论知识积累不多,相关概念不清楚,有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但是在实际的数据分析过程中,没有一个完整的数据逻辑框架,很难建立起准确的数据分析模型,在数据模型构建过程中很难跟上老师的讲解节奏。因此,在计量经济学分析过程中,将其具体的模型建立过程和数据分析过程与案例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了解其背景,帮助理清思路,建立完整的数据结构分析框架,进而有助于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理论知识积累不牢固或数据逻辑分析能力不强的学生更好的理解计量经济学中回归模型等分析工具的运用,减少学生知识脱节现象的出现。

(三)有助于实现教师学生的双向进步

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运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探索研究经济学问题,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发挥自己的长处。此外,还有增强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教学相长。老师在讲授案例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需要对案例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结构系统,防止出现有的问题学生想到了但是老师却未考虑到等现象的出现,这也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得知识理论框架和教学能力。

四、计量经济学与案例结合分析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一)计量经济学与案例结合讲授的方式单一化

在高校的经济学讲授课程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已经认识到紧靠简单地理论知识讲解时远远不能达到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应掌握必要的计量经济学知识,熟练运用经济学模型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经济问题的目标,所以不少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都采用了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述案例进行数据模型的构建。该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虽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对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解,却没有真正的帮助学生掌握具体方式的运用。学生只是模仿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软件分析的操作步骤,没有自主探索研究,教师之间缺乏良性的互动。案例的运用只是教师进行简单地讲解,缺乏实践性,教学单一化,学生学习只是硬性的重复老师的操作,缺乏实际价值。

(二)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过程中资源受限

在各个高校的经济学课程讲授过程中,计量经济学的授课一般是作为经济类相关专业的公共课进行讲授,这就在很大层度上降低了授课的效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面对众多学生,使得很难针对学生的不同接受程度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和讲授进度。学生的反应程度不同,对于知识的漏洞和缺陷不一致,这就使得案例分析与计量经济学相结合的讲授作用大大折扣。此外,教师在运用实际案例进行讲授过程中,由于受到实际教学资源的限制,很难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际的实践,这就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教学资源不充分,进而使得整体的教学不均衡。

(三)计量经济学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现结合过程简单,没有针对性

在计量经济学的课程讲授过程中,虽然不少老师回采用案例结合分析,但是大多都具有片面性。比如老师在讲授某一单元的知识时结合了相关案例分析,但是该案例所涉及的知识仅限于该单元内,对于其他知识的结合性较差。其次就是大多数老师在讲授该单元的知识点时一般会选择书本上所列举的案例,然而书本的更新间隔较长,这就使得案例与如今实际的情况有些许差距,使得案例分析不能紧跟如今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这就很容易导致与实际情况脱节。

五、针对在结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

(一)建立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案例之间的紧密关系

要想使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前提是要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防止二者脱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针对讲授的目标与案例的难易程度相结合,比如对于简单地理论知识的讲解,就可以采取多个简单地小案例将每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在讲解数据逻辑分析比如线性回归模型的分析时就可以采用数据较多的适合量化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逐步探索解决办法,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运用及公式计算适用情况等,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逻辑。

(二)提高教师的教授能力

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教师的教授能力和授课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授课的质量和学生的理解程度。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同学们的反映制定合理的授课计划和进度,充分了解到学生的薄弱之处,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授课体系。在给学生讲课的同时老师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结构框架,确保自己对每个经济学板块的知识都能够详细了解,清楚地知道学生在该板块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也要不断地了解当今社会的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当今存在的经济问题,以便学生能够了解到最新的案例。总之,教师要与时俱进,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授水平和能力,确保教学能后达到最优。

综上所述,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但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要想使其更加完善,发挥更大的效用,不仅需要老师的努力,还要学生的支持,努力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在不断磨合、不断地探索中寻找最适合的教授方式,实现教学相长。借助案例分析使课堂的理论知识的讲授不在简单枯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紧跟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培养更多经济型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计量经济学讲授案例
样板案例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我与计量经济学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本科计量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
关于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问题探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