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文学中的命运母题

2020-11-19 13:39王广鹏
名家名作 2020年5期
关键词:阿喀琉斯俄狄浦斯母题

王广鹏

文学母题历史悠久且历久弥新,不仅是人类文学创作中生生不竭的素材宝库,而且是研究人类文化深层结构的有效手段。命运母题作为文学母题的类型之一,在古希腊的戏剧、神话、诗歌、史诗等文学类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与历史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究古希腊文学中命运观念形成背后的影响因素,梳理在古希腊各种文学类型中命运母题的具体体现与历史演变,是更好地认识古希腊文学与文化的途径之一,也是当今文学建设中应当反思与借鉴的题中之义。

一、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母题

整体来讲,古希腊悲剧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了古希腊人民对于命运观念的三个不同阶段。

(一)埃斯库洛斯

埃斯库洛斯所创作的悲剧代表了古希腊命运观的第一阶段,也代表了命运悲剧的第一种类型。这一阶段尽管有发挥人类主观能动性的苗头,主要还是强调天定胜人。这个时期的命运被具体化为神,神的力量是不可违抗的,命运也是不可更改的。《被俘的普罗米修斯》中的普罗米修斯可以知晓所有人的命运,却唯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即使宙斯一次次强迫普罗米修斯说出谁会推翻其统治的预言,普罗米修斯誓死不休,宙斯也无可奈何,这说明神也是无法改变自身命运的,更何况手无寸铁的普通人类。例如《奠酒人》中阿伽门农儿子与妻子的这段对话:

“俄瑞斯忒斯:是我父亲的命运注定了你的死亡。

克吕泰墨斯特拉:哎呀,这是我自己生的,自己奶的一条蛇。

俄瑞斯忒斯:是的,你梦中的恐惧真是个预言者。你杀了不该杀的人,应该受不该受的罪。”

普罗米修斯本人也说:“我必须接受命运所带来的一切,尽我所能更轻松地承受它。”对于普罗米修斯而言,他的命运全在于宙斯如何掌握,而他仍坦然地接受了一切,仍不惜一切地为人类盗取火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命运观念虽然强调神的不可违抗性,但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滥觞。

(二)索福克勒斯

索福克勒斯相对于埃斯库洛斯而言,更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索福克勒斯的眼里,命运已经不是具体的某一位神灵,而是一种力量,一种神秘的具有捉弄人的邪恶性质的力量。虽然命运是不可抗拒的,但是我们可以向命运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发出质疑,可以向神或命运发起挑战。《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因为祖先的过错被神赋予了命运,他虽然想努力摆脱诅咒,却适得其反。从开头来看,故事采用了倒序的手法,开端即为俄狄浦斯努力寻找凶手是谁。从结局来看,俄狄浦斯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将自己眼睛刺瞎流放。但是故事从头至尾,他从来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正面应对,主动改变。他一直在努力寻找杀掉他父亲的凶手,凭借自己的智慧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当上国王以后积极寻求治疗瘟疫的方法,当他得知真相的时候,他选择刺瞎双眼。在刺瞎眼睛后被人带上台,说:“刺瞎了一双眼睛的不是别人的手,而是我自己的……”《安提戈涅》中的安提戈涅,目睹了自己的骨肉同胞一个个死去,并且知晓自己也即将迎接相同的命运。但是安提戈涅毫不回避,而是主动地选择埋葬亲人,即使会被处以死刑,最终选择自缢。从上述悲剧中可以看到,我们已经不再是神或命运的奴隶或玩物,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可以做自己的英雄,人本主义熠熠生辉。

(三)欧里庇得斯

相对于前面两个阶段而言,欧里庇得斯更强调命运应当把握在人手中。他的视线已经由神转到了人,转到了人自身的力量,或者说,欧里庇得斯已经对神和命运产生了质疑。《美狄亚》中的美狄亚是一位深情甚至到极端的女子,当她得知自己被骗的时候,不惜将自己孩子的生命夺去,最后带着尸体远走高飞。俄狄浦斯王知道真相以后选择把自己的双眼刺瞎,最后放逐自己,美狄亚似乎显得更加自由洒脱,她爱自己之所爱,恨自己之所恨,当复仇以后,她也没有受到命运或神的谴责,而是像易普生笔下的娜拉一样远走高飞。在这部悲剧里,剧作家还关注到社会背景以及家庭因素对于人的命运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分析人物悲剧命运的时候将其归因于人的行动过失,而忽略了社会背景对于人物的命运可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相比前两位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剧本更加具有关注社会的倾向与道德意识。从中可以看到三个不同阶段,古希腊悲剧命运意识从神到人的转变。

二、古希腊神话中的命运母题

赫西俄德《神谱》是古希腊神话谱系的一本汇编。在古希腊神话中,神也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宙斯的父亲杀父继位,宙斯杀掉父亲后登上最高宝座,但是也面临被人取代的预言,即使他千方百计逼迫普罗米修斯说出预言中取代他的是谁,面对普罗米修斯的闭口不言,他也无可奈何。由于宙斯也经历了弑父的环节,所以注定了其也将被人推翻的命运,这种结局一开始就已注定,无法更改。众神之王尚且如此,一般诸神更加无法抗拒自己的命运。命运女神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与其说他们是“命运”的创造者,不如说他们是“命运”宣告的程序者。神且如此,何况人哉?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类来讲,他们的命运不过是受神安排罢了。有的是由于神力无法抗拒,人力渺小不堪;有的是由于神设计如此,人不过是一步步走进神的圈套。例如宙斯作为最高的神,却有极强的情爱欲望。很多人间女子被其欺骗而与其发生关系,连美丽的少男伽倪墨得斯也被宙斯掳走与之交欢。这些人间的少男少女,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而只能服从于神的旨意。再如众神嫉妒潘多拉的美貌,安排给她一个神秘的盒子,她打开盒子后人间出现了各种乱象。与其说是她的好奇心打开了盒子,不如说这就是神必然的设计与安排,即使没有这个潘多拉,也会有下一个人打开盒子。总而言之,古希腊神话整体上强调了命运不可改变的观念,间或闪耀人性的光辉。

三、古希腊史诗中的命运母题

《荷马史诗》中《伊利亚特》的开端即体现了浓郁的命运意识。特洛伊战争双方之所以进行战斗,表面上是特洛伊的王子抢走了海伦,体现为两个城邦之间的战争,但其背后为“诸神之战”。在阿喀琉斯的父母结婚的时候忘记了邀请不和女神,就已经注定其将受到神的报复。而在不和女神的金苹果挑拨下,所谓的万神之母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维纳斯,并没有显示出她们应有的母性、智慧或心灵的美丽,她们也卷入了他人安排的冲突之中。而后,当特洛伊战争爆发后,诸神各自站队,帮助自己所在的城邦战斗,所以与其说特洛伊战争是城邦之间的人类斗争,不如说是诸神主导下的人类战争,人类在战争中只是承担了战斗的载体与代表诸神各方荣誉的职能,而不是可以主宰自己命运的独立人。当然,在史诗中也有人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证明自身存在与价值的表现。以阿喀琉斯为例,首先,当主将把自己的女俘虏夺走以后,阿喀琉斯异常愤怒,主动退出了战争,结果希腊军方接连失败。即使主将让人求见阿喀琉斯,请求其回心转意,回来参加战争,阿喀琉斯毫不客气地选择了拒绝。在这里阿喀琉斯充分重视自身的独立地位与私有财产,当其受到侵害时,毫不犹豫地选择抗争。其次,阿喀琉斯的好朋友向他借了盔甲出战,结果被赫克托尔所杀。阿喀琉斯听说了朋友的死讯,异常悲痛,选择重新投入战斗,为友报仇,最终杀死了赫克托尔。在这里阿喀琉斯作为一位有情有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最后,阿喀琉斯将赫克托尔的尸体拖在战车后羞辱。年迈体弱的老王普里阿摩斯来到阿喀琉斯面前,请求阿喀琉斯停止拖尸羞辱的行为,阿喀琉斯顿生恻隐之心,双方同意休战21天,各自掩埋和悼念死者。在这里阿喀琉斯的人性光辉再一次显现,作为一个人而言,其本性中的恻隐之心熠熠生辉。在《伊利亚特》整部史诗中,阿喀琉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人,人性的光芒让人折服。而阿喀琉斯的敌方代表,赫克托尔也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物。战争并不是由他引起,而是由他的弟弟引起。他也知道自己并不是对方的对手。但是面对命运的安排,他选择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欣然走向战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从这个意义上说,赫克托尔与阿喀琉斯都是值得后世敬仰的英雄。他们面对命运的安排,不是坐以待毙,或积极抗争,或坦然面对,构筑起一道英雄的风景线。

四、古希腊诗歌与文学中的命运母题

诗人米南德强调性格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们的幸运或不幸取决于自己的性格。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也就是一个人命运的悲剧结局是由于其有意或无意的过失导致的。例如《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是由于俄狄浦斯的冲动,即由于俄狄浦斯王的过失,也就是其在冲动之中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而在疏忽之中迎娶了自己的母亲。从中可以看到米南德和亚里士多德都有忽视社会文化的背景因素对人的命运的影响,整体上在强调人自身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命运母题如饥饿母题、英雄母题、爱情母题等文学母题一样,在人类历史中源远流长,而在古希腊文学中这一母题以及背后文化得到了集中性展现。古希腊神话中的“命运”母题在古希腊的诗歌、散文、神话、戏剧等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分析古希腊文学背后的命运母题,有利于深化认识人类创作母题,也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古希腊文学以及背后的古希腊文化。

猜你喜欢
阿喀琉斯俄狄浦斯母题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基于《隐逸传》视角的艺术母题“在场”与主题“出场”的意义
阿喀琉斯之踵,特洛伊木马之父
读画笔记·自我放逐的俄狄浦斯
阿喀琉斯的脚后跟
“沉默面具”与“隐性叙事”——伍慧明《骨》中的“沉默”母题及“纸张”意象
阿喀琉斯形象的演变和还原
The Cause of Oedipus’Tragedy: A defect of humanity Perspective
重释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行1-719)
歌剧《俄狄浦斯王》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