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19 18:03李桂桃
散文百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导图法治道德

李桂桃

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永新中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初中阶段也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入思维导图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思维导图引领学生成长,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仍然不能够掌握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方法,因此也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初中生年龄大多数在12-15岁之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且这个时期的学生叛逆心比较强,缺乏自我判断力,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因为心理不成熟等种种原因,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很容易产生无法预料的后果,给学生、家长和学校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非常需要有人可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法律观念。近年来,校园霸事件频频发生,社会反响很大,给众多家庭带来伤害。例如在电影《少年的你》周冬雨饰演的陈念长期受到魏莱的校园霸凌,后来在冲突中失手将魏莱推到了楼下,造成死亡,从而形成这两个人的人生悲剧,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这些事件的发生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对学生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学生才能拥有正确的道德法律观念,更好的形成人生观,更有利于他们未来的成长。[1]

二、《道德与法治》学习现状

1.学生基础不牢,缺乏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制是一门偏文科性的专业,它需要背诵的内容和知识点非常的多,步入中考复习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每个科目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所以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去背这些枯燥无聊的科目,缺乏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动力。[2]

2.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道德与法治的基础学习阶段主要是对前面所学的所有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有的学生基础知识非常的扎实,很容易跟上教师的节奏,然而有的学生基础不强,无法完成更深层次的知识拓展,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很多学生也会产生跟不上节奏的状况,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原则

1.将作业维持在一定的度内。

将作业维持在一定的限度内,这个不只是针对作业的数量,也针对作业的质量,对两者进行协调。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知识重点进行考察,同时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作业。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使基础较差的同学打牢基础,基础强的同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3]

2.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道德与法制的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如果单单只靠理论学习,学生很难牢固的掌握。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实例,从生活中得到更好的体验,使他们更好的学习系统知识,更好的成长。

3.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就像是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学习能力非常的强,有的学习能力稍弱一些。面对这些不同,教师也要学会合理的面对,坦然接受每个学生的差异性。[4]

四、思维导图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1.课前开展思维导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一课程的板块很多,学生如果不能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那么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比较被动,很难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运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为学生发放提前绘制好的思维导图,使得学生能够了解该堂课想要讲解的主要知识点,这样一来,能够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本堂课的知识框架,并且更好的理清知识脉络。在此背景之下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活动,也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体会以及感悟。例如在进行改革打开财富之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绘制思维导图,鼓励学生进行预习并且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课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思维逻辑,围绕着主干改革展开发散性思维,通过对改革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多年前人们的衣食住行到学生现在的生活,思考在各个阶段改革开放存在的作用,对于经济发展、社会以及学生个人方面的具体表现。[5]那么就当下为什么改革人员要继续推进呢?通过围绕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找到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最终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通过这样深入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必须依靠改革。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独立找到课本知识的关键知识点并且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中应用思维导图。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推进的过程中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采用情境讨论的方式,对自身成长过程中或是在生活中遇到的社会问题进行探索。[6]随着道德与法治教材体系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够适应教材的实际需求,因此教师应当创新课堂内容设计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讲解。作为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引导学生围绕课堂内容展开探究,最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7]在课堂推进的过程中,不仅仅引导学生动脑,同时也鼓励学生动手,在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也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身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融入于课堂学习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建立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思维导图。通过将不同学生的知识点补充到思维导图只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发言,陈述自身的观点和想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小组的讨论情况展开及时的指导,把握课堂教学的时间,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来说能够提高其体验感和感知性。对此,教师需要构建共享式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个人特征以及学科的教学特性,在共享式教学的背景之下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其中,通过展开团队合作,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小组成员讨论和完善之后,可以选出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阐述。教师也可以运用电子白板为同学展示不同小组的思维导图,在班级内部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通过这种做法也能够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个性以及绘画能力,满足学生的个人成就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8]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容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在依托课本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探究学生可以发表自身的言论,在思维导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知识点补充,之后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和沟通,对自身的做法进行推进,通过画图能够更直观地展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3.课堂总结运用导图概括。

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知识点十分丰富,因此学生有时候不能够很好地概括知识点,也不方便记忆,很多初中教师都反应不懂得如何概括和讲解主干知识,在知识点总结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一点在单元小结这一方面表现得更加显著,如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鼓励每一位学生都根据自身的想法绘制思维导图,显然不能够把握时间,这样也会在无形之中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因此作为教师应当灵活应变,根据一些具有难度以及内容较多的知识点,可以引导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从整体上出发把握课堂知识要点。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或是自行板书思维导图,使得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课堂小结绘制,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只要方便学生记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就可以,同时教师也帮助学生优化思维导图,最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4.课后运用导图有效复习。

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想要记住所有的课堂知识点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记忆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学习内容,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以及复习水平,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科成绩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例如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宪法内容学习的过程中,为了使得学生更好的复习知识点,可以在学生拓展思维时运用思维导图,使得学生以宪法为一级主题词,并且联系单元的第一、第二课有关宪法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出发,加强学生对于宪法知识点的认知。从宪法的内容、构成、原则以及地位等角度出发,树立宪法至上的意识。通过对这两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整合以及概括,明确思维导图,从而使得学生根据一级主题词进行联想记忆,最终深化知识点,确保课堂学习效果。

五、结束语

初中的道德与法制对学生非常的重要,初中这个阶段是他们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更好的接受知识,形成正确的的道德观、法律观。而且中考是学生人生中重要的事之一,每个学生因为学习接受能力等差异,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全方位的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教师应该对道德与法制内容制定思维导图,对每个学生进行具体情况分析,制定属于他们的针对性方案,因材施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进步,更好的吸收知识,发挥出他们的最高水平。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非常的有必要。

猜你喜欢
导图法治道德
烃思维导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