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的研究

2020-11-19 06:18王宝娟
散文百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有效性

王宝娟

河北省霸州市第二中学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事物好坏的判断没有主观的意识,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负面的思想,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就为了规避学生心理和思想问题的发生。通过提问能引导学生对法律和政治有所认知,而且也能帮助学生意识到哪些道德品质是应该具备的,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道德素养的提高,体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一、立于实际提问,加强教学气氛

初中生的身心、思想还处于开发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和看法只停留于表面,对不熟悉的事物也往往容易产生好奇心。为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教育需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设计就必须基于生活实际出发。并且在提问教学环节不能以往常“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进行,而是要注重“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借助生活实际的引进来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构建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问题的重点,思考解决方法,从而发掘事物深层次的意思,塑造良好的生活行为和道德品质。[1]

例如,在讲解《认识自己》这部分内容时,该章节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认知自己各方面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性,掌握认识自己的方法,意识到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在教学前,我会先开展调研来了解学生是否喜欢这种抽象认知的知识,根据这个来分析学生的思想,然后再提问:你能在纸上描述你同桌并进行评价吗?写完后再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看看别人的评价是否和自己的一致。通过提问学生能对主观的自我和客观的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而且这样提问也是能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完成教学内容并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注重问题难易,把握提问环节

课堂提问都必须注重问题难度的把控,同时也要合理控制课堂中的提问频率,避免出现提问效果消减的情况。要想使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问题设计具备有效性,问题难度的设计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也符合学生的学习惯性,前半段的学习树立学生自信,后半段的学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问的频率和步骤也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教学的情况进行改动。合理的提问规划才能真正发挥教育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2]

例如,在教学《节奏与旋律》这部分知识时,在讲解部分内容后我会对学生进行提问:你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着哪些角色?学生可以说出自己有儿女、学生等身份;再提问:你觉得不同角色存在哪方面的差异?角色是否存在冲突?你的处理方式是怎么样的?通过前面的问题进行导入来衔接更难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根据教材的知识理解学生就能明白如何了解自己的“节奏”,融入集体的“旋律”,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利用分层提问,加强问题趣味

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差异,同一班级一定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教师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品格品质,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层提问,而不是采取“一概而论”的教育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提问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或者是没有难度的现象,合理的问题也能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调动回答的积极性,使学生回答正确后也能产生相应的成就感,从而体现提问设计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合理利用网络》这部分知识内容时,课文对“信息节食”、“媒介素养”等知识提出了学习要求。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重点来设计趣味性的层次问题。对于知识水平高的学生我会提问:你对媒介素养有什么看法和认知?而成绩一般的会提问:你怎么看待网络媒介?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情,围绕同一主题设计不同问题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内容中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穿插一些图片、音乐等内容,并对章节内容进行延伸,讲解实际案例进行提问,评判沉溺网络的习惯,像学生灌输正确的网络使用方法,树立良好的学习思想。

四、总结

课堂问题的设计、实施、调控、总结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进行协调,问题越有效果,学生就更能理解知识内容,也能激发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构建生活化情境,渲染教学的气氛;问题要设计的合理,符合学生的学情,并正确把握问题的切入时机;提问也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采用分层提问法,从而加强提问的有效性,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水平。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有效性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