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和超声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的价值观察

2020-11-19 09:42方勇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肌层影像学内膜

方勇超,陈 燕,姜 帆,张 艳,张 果,王 强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500)

子宫内膜癌常见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其发病率居于妇科肿瘤首位,近年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升高且发病群体趋于年轻化[1]。子宫内膜癌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激素治疗等,治疗手段的选择取决于癌症分期及组织学类型[2],术前影像学检查手段在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病变分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能够在治疗前较为准确地评估病情,在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其中,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均是目前临床中子宫内膜癌检查诊断的常用影像学方法[3]。本研究分析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为子宫内膜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105例患者。纳入标准:①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②术前2周内均顺利完成CT、MRI及超声检查;③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完整;④影像学检查图像质量合格。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合并其他严重妇科疾病;③存在严重盆腔急性感染;④进行影像学检查前已接受抗肿瘤治疗;⑤存在CT、MRI及超声检查禁忌证;⑥哺乳期女性。年龄32~73岁[(56.72±6.79)岁];月经状态:绝经前21例,绝经后84例;临床表现:阴道不规则流血74例,月经紊乱18例,下腹疼痛、带血及接触性出血3例,无症状3例。

1.2 方法

1.2.1超声检查 GE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9 MHz。患者检查前保持膀胱充盈,检查时取膀胱截石位,常规进行经腹超声检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患者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子宫形态及子宫内膜基肌层、内膜层、浆膜层的变化,并观察子宫附件及盆腔病变特点。

1.2.2CT检查 GE Optima 660 64排螺旋CT扫描仪,患者检查前保持膀胱充盈,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膈顶至盆腔底部,先进行全腹部常规扫描,扫描参数:管电流 250~300 mAs,管电压120 kV,矩阵512×512,层厚0.625~1.25 mm,螺距1.0~1.5;常规扫描完毕后进行增强扫描,以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海醇300 ml,注射速率3 ml/s,注射后25 s,60 s开始扫描。

1.2.3MRI检查 GE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采用8通道相控阵体线圈。患者检查前保持膀胱适当充盈,检查时仰卧位,先行常规平扫,扫描序列包括: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快速自回旋波T2W1及T2W1脂肪抑制序列、横断面自回旋波T1W1序列;平扫后静脉注射0.1 mmol/kg剂量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进行增强扫描,分析不同序列扫描下患者肿瘤信号强度、肌层浸润情况及附件形态信号。

1.3 图像分析、分期标准患者影像学检查图像均由2名医师独立阅片进行诊断,诊断意见不一致时经第3方共同讨论后统一诊断结果。手术病理分期标准[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标准][4]及不同影像学检查分期标准[5]:①手术病理:0期:原位癌;Ⅰ期:肿瘤侵犯仅限于宫体内;Ⅱ期:肿瘤侵犯至宫颈,但未超过子宫;Ⅲ期:肿瘤侵犯子宫浆膜、附件,向阴道转移;Ⅳ期:肿瘤侵犯膀胱、小肠和(或)向远处器官转移;②超声:Ⅰ期:子宫内膜增厚,可伴有宫腔积液或可见内膜回声不均;Ⅱ期:子宫内膜增厚,超声无法分辨或宫颈可见由子宫内膜延伸而来的团块影;Ⅲ期:子宫浆膜层不完整或附件区可见团块影;Ⅳ期:膀胱、直肠与子宫间隙模糊,腹腔内可见不清晰的团块影;③CT:Ⅰ期:子宫肌层外缘轮廓完整,肿瘤侵犯仅局限于正常肌层;Ⅱ期:宫颈可见中央低密度肿瘤侵袭;Ⅲ期:肿瘤侵袭至宫旁、侧壁、附件区;Ⅳ期:膀胱或直肠内膜、主动脉旁淋巴结受侵,甚至肿瘤向肺、肝脏、网膜等远处器官转移;④MRI:Ⅰ期:子宫肌层外缘轮廓完整,内膜或肌层表面不规整,可见肿瘤信号侵入肌层内;Ⅱ期:肿瘤信号延伸至宫颈;Ⅲ期:外层肌层呈连续中断,子宫周围浸润;Ⅳ期:膀胱或直肠壁低信号或缺失,证明肿瘤侵犯。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分期结果与病理分期结果的一致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105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Ⅰ期72例,Ⅱ期5例,Ⅲ期17例,Ⅳ期11例。

2.2 超声术前诊断分期与病理诊断分期结果比较105例患者经术前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Ⅰ期55例,Ⅱ期16例,Ⅲ期21例,Ⅳ期13例,与病理诊断分期结果的Kappa=0.482(Z=8.031,P<0.001)。见表1。

表1 超声术前诊断分期结果与病理诊断分期结果比较 (n)

2.3 CT术前诊断分期与病理诊断分期结果比较

105例患者经术前CT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Ⅰ期60例,Ⅱ期12例,Ⅲ期17例,Ⅳ期16例,与病理诊断分期结果的Kappa=0.609(Z=9.838,P<0.001)。见表2。

表2 CT术前诊断分期与病理诊断分期结果比较 (n)

2.4 MRI术前诊断分期与病理诊断分期结果比较

105例患者经术前MRI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Ⅰ期66例,Ⅱ期8例,Ⅲ期16例,Ⅳ期15例,与病理诊断分期结果的Kappa=0.801(Z=12.409,P<0.001)。见表3。

表3 MRI术前诊断分期与病理诊断分期结果比较 (n)

2.5 不同检查方法术前诊断对Ⅰ~Ⅱ期和Ⅲ~Ⅳ期的诊断结果与效能将子宫内膜癌分期分为Ⅰ~Ⅱ期和Ⅲ~Ⅳ期,超声、CT、MRI术前诊断详细分期结果见表4;超声、CT、MRI术前诊断Ⅰ~Ⅱ期的灵敏度为71.43%、79.22%和90.91%,特异度为64.28%、71.43%和85.71%,准确率为69.52%、77.14%和89.52%。见表4。

表4 不同检查方法术前诊断对子宫内膜癌分期Ⅰ、Ⅱ期的诊断结果 (n)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群体,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阴道排液、下腹疼痛等,多数子宫内膜癌生长缓慢,早期仅局限于内膜或宫腔内,随着疾病发展可逐渐累及输卵管、宫颈管、盆腹膜等,还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6]。调查数据显示,约73%子宫内膜癌患者就诊时癌症尚处于FIGO分期Ⅰ~Ⅱ期,5年总生存率可达85%~91%[7],Ⅲ~Ⅳ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对应为57%~66%和20%~26%[8],不同分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方案不同,治疗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生存率,因此治疗前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准确分期,指导临床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对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9]。

目前我国缺乏子宫内膜癌筛查及早期诊断的相关策略,疾病确诊仍需依赖病理学诊断,术前可通过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了解肿瘤大小、侵犯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信息,评估癌症分期、病理分级,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10]。手术是子宫内膜癌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前需进行全面的手术病理分期确定手术范围,FIGO子宫内膜癌分期中,Ⅰ~Ⅱ期肿瘤侵犯范围在子宫内,Ⅲ~Ⅳ期肿瘤侵犯至子宫外,Ⅰ~Ⅱ期患者主要选择子宫切除术联合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再根据术后病理情况选择其他治疗,Ⅲ~Ⅳ期患者则主要先行放化疗再根据治疗效果制定手术方案,因此术前分期是制定患者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且主要是Ⅰ~Ⅱ期和Ⅲ~Ⅳ期的区别,探究更准确的术前分期检查手段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1]。超声是临床中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筛查的首选影像学手段,能够通过超声技术了解子宫内膜厚度、均质、血流状况等信息,具有无创、操作简单、检查快捷方便、可重复检查等优势,其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主要依据内膜和肌层的改变,但诊断准确性一般,尤其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侵犯仅限于子宫黏膜层的病变诊断价值低[12]。CT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可获得清晰病灶图像,但其与超声类似,对仅局限于子宫颈黏膜层的病变诊断价值同样较低,但随着CT技术的发展,借助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处理技术能够多角度观察病灶,提高诊断术前分期的准确性[13]。MRI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多序列成像,具有高组织分辨力,对软组织对比度好,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能够准确显示盆腔及子宫的解剖结构,定位子宫内膜癌的病变范围、肌层浸润深度,更有利于准确区分肿瘤组织与癌症组织,为手术切除提供合理依据[1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比较CT、MRI、超声术前诊断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呈较高一致性,表明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均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检查手段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进一步比较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术前对子宫内膜癌Ⅰ~Ⅱ期和Ⅲ~Ⅳ期的诊断效能,显示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检查诊断Ⅰ~Ⅱ期较CT、超声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术前诊断Ⅰ~Ⅱ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为90.91%和85.71% 89.52%,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进行CT、MRI及超声检查均可较为准确地获得癌症分期信息,有利于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其中超声可作为首选检查手段,CT、MRI分期诊断效能更高,可作为超声检查的补充手段。

猜你喜欢
肌层影像学内膜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经腹彩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子宫内膜病变超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