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遗产在城市休闲中的活化利用

2020-11-19 04:25李月童杨昀李怡昕丁雨欣张薇彬
旅游纵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苏州

李月童 杨昀 李怡昕 丁雨欣 张薇彬

基金项目:苏州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运河文化遗产在城市休闲中的活化利用——以苏州段运河为例”;“文旅融合背景下苏州段运河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开发对策研究”(Y2018YB16);苏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域旅游视域下苏州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思路研究”(SRD201808)。

一、研究背景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基于实践层面对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和人民日常生活深度融合路径的积极探索,具有典型代表意义。为进一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长城、长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方案表明下一阶段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打造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苏州作为大运河流经的重要历史名城,同时也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先行城市,在运河城市休闲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分析苏州城市康养环境营造中的运河文化遗产表征,进一步探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休闲化表征路径,以期为全国其他运河城市合理规划利用运河文化遗产资源提供参考。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运河文化遗产及其活化利用

后申遗时代,由于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需要,运河文化遗产及其活化利用成为运河研究的重要议题。国外有关运河文化遗产的研究起步较早,在研究理论与实际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因此,国内在进行运河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理论探索时,引入了很多国外遗产保护的概念。例如,学者李德楠提出可以将大运河作为文化线路进行研究,围绕运河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分析遗产价值,完善运河遗产的评估、保护以及管理体系。学者俞孔坚等认为可以引入遗产廊道式的区域保护体系,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改革相关的保护架构,以实现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都是目前比较普遍的针对线性遗产保护的两种思路和方法。两种认知概念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强调要将大运河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二)城市休闲空间营造

城市休闲空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城市休闲空间主要指分布于城区内的城市广场、特色街区、公园绿地等公共休闲环境。广义的城市休闲空间是指由实体物质空间、休闲行为空间、社会空间耦合而成的空间体系。这一概念界定体现了城市休闲空间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城市休闲空间为特定的社会关系所建构,同时也在进行着意识形态、社会关系、城市文化及其自身的社会再生产。当前,对于城市休闲空间营造的研究多从空间整体的规划布局或城市居民的休闲活动入手。例如,学者卞显红对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实现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空间规划布局的优化。学者吴必虎对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城市游憩者的行为特征,为城市游憩设施和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提供参考。目前,从微观角度出发,对城市休闲空间构成要素的研究仍然较少。

三、苏州段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休闲化表征与问题解析

(一)苏州段大运河简介

苏州段大运河位于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属于江南运河。据史料记载,大运河最早开凿于春秋时期,经过长期的疏浚、拓宽、改造形成了如今的规模。苏州段运河总长度为73千米,沟通河道包括山塘河、上塘河、胥江、平江河、环古城河,是苏州河道活水的重要来源。迄今为止,苏州段运河仍是中国大运河最繁忙、最具活力的河段之一,对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持续产生积极贡献。

苏州段大运河沿线分布有大量古河道、驳岸、城墙、城门、古桥、会馆、民居、古典园林、古街巷等历史文化遗存。2014年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苏州的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4条运河故道,以及山塘历史文化街区、虎丘云岩寺塔、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全晋会馆、盘门、宝带桥、吴江古纤道7个点段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作为运河沿线30个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呈现了大运河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景观。

(二)运河文化遗产的休闲化表征路径

1.利用文化IP打造主题公园

苏州在大运河建设的过程中利用自身文化IP,使城市休闲景观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例如,苏州大运河风光带项目将苏州段大运河根据不同文化主题划分为五章,第一章(自然历史/民生民俗):沧浪汇长洲;第二章(创意休闲/人文风情):横塘画凌波;第三章(商业文化/城市名片):波心聚峰云;第四章(历史文明/艺术风雅):枫桥映潺缓;第五章(工业文明/潮流文化):洪波漫春澜。目前,初步建成的枫桥景区就借助了大众耳熟能详的唐诗《枫桥夜泊》为IP,整体打造大枫桥景区,保留了大运河风光带的文化韵味,真正建设有主题支撑、有文化内涵、有熏陶市民作用的运河公园。这些主题公园不仅是各具特色的独立个体,还是串联成线的文化长廊,各个小IP包含在苏州历史文化这个大IP下,花开数朵,各表一枝,也被吴文化、江南特色、水城风韵的主干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城市特色和苏州符号。

2.挖掘历史重现姑苏繁华

大运河不仅沿护城河环绕古城,而且注入城内水系,滋养着这座城市。苏州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长李杰说:“整个苏州城就是一座运河文化博物馆。”古有《姑苏繁华图》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描绘了当时苏州“自灵岩山起,至虎丘山止”“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运河繁华和市井风情。而为重现历史中的姑苏繁华,苏州政府打响了“再绘运河文化姑苏繁华图”的口号,不断在城市休闲空间建设中注入历史元素,比如,运河西岸将建运河文化广场,展示吴文化及运河历史变迁,纪念伍子胥,点题“胥江”的由来。姑苏十景之一——横塘也得以重塑,展现烟波空濛的横塘古风光,再现亭子桥的文化记忆,打造健康、舒适的湿地路径,重现“凌波不过横塘路”的景象。

3.引入潮流文化产业

“活业态”的引入,提升了运河的文化韵味和内涵,文化产业的多样性又让大运河文化带更具生动性和鲜活性。例如,“苏州工匠园”已经入驻了数十名工艺大师,创作内容涵盖玉雕、核雕、刺绣、缂丝、苏扇等一系列精致的苏作物件;在引入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还引入了美术、雕塑、艺术文化园区,现代文化产业等。苏州还以运河工业文化和潮流文化结合为特色,重点设计城市更新示范区域,打造运河“酷”文化。例如,水厂风情街在保存污水场地记忆同时,注入年轻元素,使之兼具年代感与活力,利用本身的场地,打造工业化粗糙感的潮流地標和集市。餐饮、酒吧等夜间娱乐场所和设施的融入,响应了“姑苏八点半”苏州夜间经济建设发展的号召,打造运河“不夜城”,陆续推出环古城河水上夜游观光带和“观前街—平江路”“山塘街—石路”“南门—盘门”3个板块,点缀苏州夜经济的同时,也使运河带在夜晚也发挥其“玉带”的价值。

4.完善城市康体休闲设施

首先,苏州在建设现有的环古城河健身步道的基础上,注重居民与游客的体验,不断对现有设施设备进行管理维护和改善。其次,规划新的健身步道,辐及金鸡湖、石湖等,连通苏州“城市四角”,打造完善的城市休闲网络。在苏州西部核心区,以深化体育为主题,共享体育中心职能打造活力开放空间,其成为苏州城市休闲体现专业性的重点区域。除此之外,苏州还规划在运河上建起一座兼具设计感与实用性的透明环形步道,打造具有科技感、概念性的“亲水步道”,加快高新区苏州之环的建设,发挥运河新地标的作用,体现苏州体育文化和城市活力。

(三)运河文化遗产融入城市休闲空间营造现存问题

1.过度旅游给传统休闲空间带来负面影响

苏州古城区由于游客大量涌入,传统休闲空间受到很大冲击。平江路作为苏州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传统民居生活的缩影。但部分游客在探访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影视拍摄地时,未经允许私自闯入民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横街窄巷是古城居民传统的生活休闲空间,但随着游客量的增加,尤其是黄金节假日,整个街巷都是人山人海,即使到晚上也很喧嚣。为了进一步开发沿街的商业旺铺,有些商家甚至私自改动规划用地,随意建立商铺,使平江路居民在夜晚出行时非常不便。

2.城市休闲空间建设规划布局仍有待优化

整体而言,古城区尚存在一些休闲空间未被充分利用,并且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与传统建筑原始风貌不符合的空间。例如,民国风情一条街坐落在苏州环古城河附近,其建筑以民国时期的西式小洋楼建筑为代表,由于缺乏传统的历史文化底蕴,显得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并且出了风情街就是嘈杂哄闹的菜市场。除此之外,在古城和沿岸还有大量未被利用的商铺店铺。这都是对休闲空间的一种占用和浪费。

3.城市休闲空间遗产标识解说系统不完善

在城市休闲空间内进行运河文化遗产展示时,其仅局限于普通的文字图片宣传,遗产标识解说系统仍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城市休闲空间的标识解说系统作为和到访者沟通互动的重要桥梁,可以通过向导、宣传、教育等多种功能帮助到访者欣赏和理解运河的文化遗产。但目前的系统设施建设情况无法满足到访者在城市休闲空间活动时对于运河遗产文化体验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四、运河文化遗产融入城市休闲空间营造的优化建议

(一)深挖文化内涵,注入地方特色

苏州要以丰富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为核心,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文化内涵,厘清文化脉络,梳理文化资源,进行综合评定。要以文化赋能,传统与创新并举,构造一批有明确文化主题、类型丰富、形式多样、受众面广的旅游休闲设施和产品,以满足游客和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体现大运河的包容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为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廊道的建设添砖加瓦。要以深刻的城市精神为重点,将城市格调注入运河文化遗产和城市休闲空间中,以体现城市本身的独特“地格”。古今辉映,要以历史发展为脉络,在展示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内涵的同时要注重承上启下的衔接,将运河文化带整体联系起来,并保留一定的原真性。

(二)优化空间布局,推动持续发展

做好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的顶层设计,要具有前瞻性、适当的超前性。要最大限度利用好被闲置和衰败没落的区域,注入创新活力,对难以改造的区域进行合理淘汰拆除,提升城市空间整体形象。要将运河文化遗产的“线”拓展到城市空间的“面”,逐渐将运河遗产文化渗透城市肌体中。健康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根本前提,要注重环境保护,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运河生态治理体系的构建;要定期清理河道,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完善运河生态和水体观测体系,改善周边绿化环境,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努力谋求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的协调可发展,贯彻“绿色”的新发展,推动城市的治理体系完善。

(三)完善基础设施,实现旅居共享

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要优化交通设施和网络,提高沿河休闲空间的可达性;升级沿河健身步道健身设备、旅游标识解说系统,盘活点与点,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动线联系,在便利游客的同时,完善城市休闲网络,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健身空间,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与自豪感。还要打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实施惠民工程,实现旅居共享。

(四)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创新土壤

在运河城市休闲空间的打造中,激发创新活力,适当借鉴国外典型城市公园建设、亲水平台搭建、沿河特色街区的优秀成果。要以原有景区景点為依托,将运河的古典格调与现代设施技术相结合,打造一批标志性、独创性、兼备人文关怀的城市休闲空间。在运河遗产文化旅游产品的供给侧,更要培育创新土壤。发展运河遗产文化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节事活动的同时要引入新业态,提高产业进入门槛;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提高体验性、互动性旅游产品的比例;奖励创新,借助社会和高校的创新因子激发活力。

(五)打破时空限制,加强夜间休闲

夜间的城市休闲体系尤为重要。对于朝九晚五的本地居民来说,夜晚才是休闲康养、人际交往的黄金时段。要借助运河城市夜间经济品牌的平台,升级运河城市休憩空间,完善夜间照明设施和桥梁的灯光美化,推出一系列运河水上游、步道漫游、体育康养、运河创意集市等休闲旅游产品和空间,用夜经济点亮大运河,打造城市夜间休闲新名片。

五、结语

运河文化遗产承载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只有充分发掘大运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将其融入城市休闲空间建设中,与大众的日常休闲生活紧密相连,增强运河与城市居民的良性互动,讲好大运河故事,才能让百姓真正了解运河,亲近运河,实现运河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苏州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苏州一光
放歌大运河
苏州十二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