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西部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的必要性探析

2020-11-19 04:25刘洋冯思婷余婷
旅游纵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文化

刘洋 冯思婷 余婷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旅游空间网络结构的变化与对策研究(编号:2018S06);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旅游空间网络结构的变化与对策研究—兼论西北省区的地位和角色”(编号:2018SY02)。

一、西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从近40年的发展历程及产业发展状态看,西部文化旅游仍处于产业发展的低级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门票经济繁荣,但旅游业的文化附加值低

景区门票收入占景区收入的23%,而諸如演绎收入只占2%左右。

(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严重依赖资源驱动,产业发展效率较低

部分地区正在经历“资源诅咒”问题。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效率较低,宋瑞(2017)测算西部地区旅游业技术效率年均增长3%,技术进步年均增长0.8%,而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率达到9%,有些地区正在经历“资源诅咒”问题,如贵州省、云南省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50%,但是两个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三)文化旅游产业消费结构不合理,用于非基本消费的支出较少

国内游客和入境游客旅游的基本消费大部分在吃、住、行以及景区门票方面,用于娱乐和文化消费的支出较少。发达国家的非基本消费占60%,我国旅游中的非基本消费占40%,西部地区更少。

(四)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低

目前,西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还依赖于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等历史遗存资源开发,但高端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且对历史遗存资源过度开发,使资源保护和代际使用成为焦点问题。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过,“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要求我们寻求一条既能发挥旅游资源效益最大化,又能兼顾后代子孙享受美好生活权利的发展之道。

如何应对西部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真正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为西部旅游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如何做到资源永续利用,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是目前我国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从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看,国内外已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如赵爱民等(2017)、麻学锋等(2019)、周春波(2018)等学者对旅游产业升级转型方面的论述,但是这些研究鲜有以资源经济学等研究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学术成果。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资源禀赋和创新驱动两方面研究西部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问题,具体参考相关学者关于旅游资源禀赋、资源诅咒问题以及创新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资源禀赋及资源诅咒

1.资源禀赋

资源禀赋理论最早由赫克歇尔(ELI.Heckscher)、俄林(Bertil Ohlin)提出,也称为要素禀赋理论,用来说明各国生产参与国际贸易交换的商品具有比较成本优势,而生产要素应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资源禀赋理论在国内最早用于自然资源问题的研究(张景华,2008;李少星等,2007),如矿产资源(陈德敏等,2009)、油气资源(胡健等,2008)问题的研究,后转为制造业(崔远淼、谢识予,2013)、人力资源(陆丰刚等,2018)、环境资源(黄燕等,2017)以及物流资源(王术峰,2016)等相关问题的探讨。

2.资源诅咒

经济学家把国际中某些国家资源禀赋优异,而经济表现很差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资源诅咒理论最早源由理查德·奥蒂(Richard M.Auty, 1993)在研究产矿国经济发展问题时提出。对于“资源诅咒”问题的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属于美国经济学家Sachs, Warne(1995)的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对世界上71个国家在1970-1989年自然资源状况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性。Javier CapóParrilla(2005)分析了西班牙过度依赖旅游业,而造成经济长期停滞,并患上了“荷兰病”。国内学者徐康宁(2006)较早提出了“资源诅咒”的概念,检验了中国各个省份的资源丰裕程度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后来部分旅游学者开始研究中国旅游业是否存在“资源诅咒”现象,并得出受投资驱动型增长方式的影响,旅游业无法发挥正反馈作用,进而使旅游业发展对中国现阶段经济的增长作用表现为“诅咒”而不是“福音”的结论(左冰,2013)。也有学者对部分区域进行检验,如山西(王玉珍,2010)、江苏(方法林,2012)等;另外,系统研究旅游资源诅咒问题的有邓涛涛等(2017),他对旅游业“资源诅咒”现象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框架和实践应用进行了详细整合与分析,并归纳了旅游业“资源诅咒”现象的产生原因。从以上研究内容可以发现,关于旅游资源禀赋及资源诅咒的研究成果比较丰硕,但是对于其中经典模型霍特林模型、罗默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等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适用性和扩展性问题比较少见。

(二)产业创新

现代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的提出者是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eter,1912)。他将发明和创新进行区分,提出创新的5种模式,包括新产品、新市场、新材料或半成品及其来源、新生产方式和新组织性形式。在旅游业经历了要素投入、资本投入的大规模发展历程后,旅游业发展出现了瓶颈,西欧等国家成为最早关注创新对旅游行业发展影响的地区,学者和研究人员认为创新作为一种技术动力,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长久动力。最早系统研究文化旅游创新问题的学者是鲍勃·麦克切尔、希拉里·迪克罗(Mc Kercher B,Du Cros H,2003),他们认为文化旅游涵盖了范围广的活动,包括历史旅游、民族旅游、艺术旅游、博物馆旅游等。城市如何利用文化遗产激活城市是值得研究的(Lucia M D , et al, 2017)。创意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是城市和区域振兴的先导(Maria Valkova, Shishmanova, 2019)。把公共空间看作“短暂的事件空间”,并认为其可以作为创意旅游资源的潜力(Yudistira F, 2017)。中国在经历了近40年旅游粗放式增长后,也意识到粗放式增长不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资源掠夺式开发也会对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影响较大,也不符合国民品质旅游的需求(戴斌,2018)。旅游创新已然成为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宋瑞,2017),中国旅游经济增长方式正由要素驱动、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进行转变,只有通过合适的旅游创新才能使旅游经济保持持续增长(魏岑琛,2019)。有学者更加明确地认为文化旅游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方法上,文化旅游创新主要不是技术创新,而是要以文化创新为基础,实现旅游创新与发展(宋振春等,2012)。

从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关于旅游创新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是从理论角度系统分析旅游创新的动力、作用机制,尤其是加入资源禀赋约束条件后的旅游创新模型仍是研究的短板。

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西部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的必要性

西部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升级是我国实现地区经济均衡增长并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旅游经济研究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学术角度看,旅游产业长期借助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且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均被旅游研究者运用到旅游行业的相关问题研究中。对于旅游资源来说,资源经济学中的定价问题在旅游学界是最早被学者关注的问题,但是大多集中于景区公共资源定价。如何将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西部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升级,从而推动西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创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西部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属于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在产业发展周期中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作用并不明显,在西部文化旅游城市中的创意产业、创意旅游、创意商品等包含技术和理念创新的内容较少。而以美国、日本、上海等世界旅游产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为例,旅游产业的发展除了资源吸引外,人工开发的资源也是较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如迪斯尼、环球影城、勒芒汽车小镇、乐高乐园、Heide公园,地球探险、法拉利公园等大型文化旅游集团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建立营业场所,但是每个场所都融入了当地独特的民族特色,产生了不一样的旅游效果。此外,每个地方都根据当地的特色开发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例如,法国巴黎主打浪漫系列的文化旅游线路;日本开发动漫类型的文化展;德国的音乐会让人流连忘返;中亚五国开发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类的产品。

东部城市借助雄厚的经济基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基础环境较好,有能力吸引国内外一流的演出团队,举办世界级的文化演艺节目,在推出文化演艺等文化旅游产品时,市场运作效果较好,如世界著名音乐剧《剧院魅影》,在中国,仅仅在北京、上海和广州3个大型城市演出过。而西部的大部分城市虽然拥有较多数量的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遺产数量也较多,但是由于在经营理念、运作资本、管理模式、人才匮乏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仍处于低级的资源依赖阶段。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2019年五一假期出游报告》显示,游客净流出省域中有5个西部地区省份的游客流出,而游客净流入省域仅有云南省。

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动力源泉是技术和管理模式创新。为满足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者需求,旅游产业通过自身的营销产业模式需求,挖掘城市文化中的相关元素,并融入旅游产业的发展中。西部很多城市仍然以开发遗产资源为主,城市文化旅游的发展建立在遗产资源的基础上,遗产地经济的季节性较强,旅游旺季经济收入较高,旅游淡季则入不敷出。如新疆在一年中只有6-9月是旅游旺季,而有半年时间处在“冬眠期”。克服旅游经济淡旺季差别大的主要方法在于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开发创新旅游产品。如陕西省西安市在推出《长恨歌》大型实景演出之后,除了立体展示华清池的故事和文化外,还大大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增加了景区收入,打造了陕西文化旅游品牌,且提升了陕西省文化旅游质量。

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通过创意和创新深度开发资源,提升旅游业的整体吸引力、旅游产品的供给质量、游客的重游率和消费比率以及资源利用率等,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除深度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外,还要积极开发人工旅游资源,实现产业发展的多功能布局。

四、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西部文化旅游产业升级路径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西部文化旅游产业升级路径主要包括: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不可再生文化旅游资源的高效利用;二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可再生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升级;三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升级。具研究以下5个模块:一是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问题,文化旅游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需要企业根据不同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升级策略;二是不可再生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考虑资源的代际使用问题,根据资源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对该进行定价,从而进行有偿使用和代际补偿;三是以不可再生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升级问题,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基础进行展示方式、衍生物品等创新,如创新博物馆、文化演艺活动、旅游纪念品等,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四是以可再生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升级问题,如创新、创意、再造、重新组合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如会展、文化节、艺术旅游、工业旅游等新业态;五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升级战略问题,包括顶层设计、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智库建设、文旅产业融合、新业态培育等。

(作者单位:1.西安财经大学; 2.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谁远谁近?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