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德育一体化综合改革探索研究——以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为例

2020-11-21 21:17赵春州黄家本谭楚红
运动精品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德育体育

赵春州 方 威 黄家本 谭楚红

高职院校体育德育一体化综合改革探索研究——以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为例

赵春州 方 威 黄家本 谭楚红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军事体育教研室,广东 清远 511510)

高职院校体育德育一体化是学校深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在分析体育德育一体化可行性的基础上,根据学院学生实际设计体育授课内容,开展体育德育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探索研究,通过体育德育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体能水平及掌握必要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遵纪守法、团队协作意识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一体化 ;综合改革;团队意识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职院校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具有健康体魄及较高德育素养的人才,才能担负起国家、社会、家庭所赋予的责任。刘延东副总理关于体育教育的讲话,是有着非常迫切的现实背景,为我国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指导思想。他指出目前青少年“运动不足”问题仍然很突出、体质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使得我国体育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根据分析,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体育教育的问题,尤其是在实际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方面的缺失,导致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阻碍了青少年获得足够的运动乐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大学阶段,青少年在体育方面累积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并且大多数学生家庭比较困难,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前难以得到完善的体育教育,也使得他们身体机能较为低下,身体素质不佳。为此,我们针对性地提出基于准军事组织下的体育教学综合改革——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体育德育一体化综合改革探索研究,在提高学生身体机能和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紧韧不拔的精神及合作、组织、领导的能力,从而避免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倾向,确保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不仅学有一技之长,更有可持续发展的身体能力保障,就像刘延东副总理所说,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常常是遇到问题引起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各式各样的问题情景,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条件,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所以,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过程组织成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设计出难易适中、环环相扣的各种问题情境,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或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给体育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学生之间有效地进行交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在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例如,在篮球投篮技术学习过程中,教师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给定具体学习目标后,最后不同组间进行投篮比赛。教师在布置具体完任务后,可以在各小组之间进行观察、指导、帮助或纠正。投篮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指导同组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同组间的交流,而且还能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学生间的彼此了解、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而且还体现出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

3 以体育教学内容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1 利用同场竞技类项目教学培养学生机动、果断、全队协作的品质

同场竞技类项目像足球、篮球等不同于跳远、跳高等项目,在比赛中需要与同伴一起根据临场变化情况,灵活机动地采用有效战术,靠集体力量来战胜对手。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此类项目不但对培养学生灵活机动的品质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培养有重要作用。

3.2 利用田径教学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

田径项目在体育教学中有重要地位,虽然此类项目有些枯燥乏味,但对学生德育有重要影响,需要教师深入研究,特别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有重要作用。如在5000米比赛中,当极点来临时,学生会产生呼吸困难、肌肉酸痛无力,实在不想继续跑下去,这时往往会产生放弃的念头。此时学生在班级同学的激励下、想到为了班级的荣誉往往能克服这些困难,战胜自己,跑完全程体会到胜利的喜悦。因此此类项目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3.3 利用课堂常规、队列队形的教学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品质

在具体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堂常规、队列队形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重要途径之一。体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作出具体的分析,提出明确的要求。我院学生大多来自偏远贫困山区,中小学阶段几乎没有正规上过体育课,对课堂常规显得比较陌生,所以上课时,一定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强化课堂常规的作用。这些学生对队列队形更为陌生,入学前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和教师在此方面的指导,对队列队形的技术要领及要求一概不知。所以,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常规要求、队列队形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文明礼貌,提高学生严明的纪律性及体会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3.4 把拓展训练项目融入教学内容

拓展项目训练如分组热身、信任背摔、造桥、交通堵塞、双赢、电网、天梯、瞎子摸号、性格展示、绝壁、空中断桥、造塔等,在西方国家已经开展很多年,项目具有挑战性、思想性等特点,深受人们的欢迎,也是现代人喜欢和追求的训练方式。拓展训练相对比较简单,需要的场地和器材也相对简单,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个性。如电网拓展训练项目,学生要懂得在团队中找好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的优势,从而深刻体会到一个团队中没有无用的人,只是被放错了位置而已,理解决策的意义和方式。而空中断桥项目,主要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在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自我,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挑战,最终战胜自我。

近年来,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竞争加剧,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要求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心理承受能力。所以,高职院校的教育应该与时俱进,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高素质人才,将拓展训练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针对学生特点、专业需求设计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注重体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养条件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体育教师的素养条件对体育德育一体化实施的效果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学校应加大体育教师在此方面的培训。目前,体育教师具备较高的体育学科素养,但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应首先转变其思想,提高教师德育方面的认识,深入学习德育方面知识,研究体育德育的密切关系,挖掘体育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在教学中使二者相融合,以此来提升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学校在培养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过程中转变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在转变教师的前提下更新教育理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但具有扎实学科素养,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同时,学校还需要将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及德育能力纳入到教学评价中,引导体育教师在自觉自愿中践行体育学科立德树人之准则。

5 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精神文化建设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对体育德育一体化教学改革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迎合现代大学校园时代潮流。首先,学校用先进的理论知识做引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将人文教育融入其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基本方面,并将其融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确保这种主流意识形态引领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发展。学校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要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国家要求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学校要广泛开展一些体育文化活动,要努力倡导学生的文明行为,团队协作意识、努力拼搏,强化集体主义精神。

6 重视体育德育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隐性课程体育精神文化要素

隐性课程是指那些难于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通常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偏见和禁忌等[1]。学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对此重视,如果对隐性课程有所忽视,或是重视不够,教学效果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低效的,尤其是对德育教育的影响更为严重。体育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2]。体育隐性课程与体育显性课程不同。体育显性课程主要是对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术、运动战术等的掌握。体育隐性知识则是体育文化价值、体育态度与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以及习惯等方面知识。

随着课程论的不断发展,我国体育课程论研究者对体育隐性课程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姚蕾[2]把体育隐性课程的内容构成要素分为两部分,即隐性体育物资文化要素和隐性体育精神文化要素。隐性体育物资文化要素包括体育场地面积的大小,器材的种类、规格、数量,各类设施的造型,色彩和布置,班级规模,队列队形等。隐性体育精神文化要素包括学校体育活动中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学校、班级中所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的体育文化;教师的人格与教学行为。体育德育一体化教学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与体育隐性教学要素的开发与重视有着重要联系。

6.1 学校体育活动中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

学校体育活动中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是指在学校体育活动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会对体育德育一体化教学课堂教学气氛产生影响,同时对课堂教学反馈、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积极性都会产生影响,进而对体育德育一体化课堂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6.2 学校、班级中所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的体育文化

学校、班级中所形成的制度主要通过校风、班风、班级规范的形式所表现出来,校风、班风等都是以心理气氛出现的,这种气氛一旦成为影响学校及班级的规范力量,便会对学生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非制度的体育文化主要通过学校广播、校报、墙报等形式对体育有关知识的宣传,这些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而且还能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学校、班级中所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的体育文化会对体育德育一体化课堂态度,体育情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对体育德育一体化课堂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6.3 教师的人格与教学行为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对学生的社会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道德规范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的行为对体育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最直接、最具体。体育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着装、性格、知识和运动技能水平、兴趣、特长、教育理念、课堂授课方式等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克服简单粗暴的做法,要以自己的知识、能力、表率作用以及通过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优异运动成绩来建立权威,获取学生的信任,激发学生以更高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体能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82.

[2]姚蕾.认识隐蔽课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4):1-11.

[3]王从春,杨琼.大中小学体育德育一体化实践探索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59-62.

[4]肖锦山.高职院校体育德育功能及其实现研究[J].科学中国人,2006(2):304.

[5]黄佳.论教育阶段学校体育的德育使命[J].学科艺术,2015(8):88.

[6]李储涛.身体德育:学校体育的德育起点[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6):72-75.

[7]李颖川,李海滨.职业篮球运动员体育道德问题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1-3.

Exploration on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n the Integration of PE and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 Taking Guangdong Biguiyuan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ZHAO Chunzhou, etal.

(Guangdong Biguiyuan Vocational College, Qingyuan 511510, Guangdong, China)

赵春州(1985—),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德育体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们的“体育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