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促教学 实践提素养

2020-11-21 01:27浙江董国海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命制楚雄云南省

浙江 董国海 马 骥

目前,教学评价主要以纸笔测试的终结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完成试题的结果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水平,因此,通过精心命制试题促进教学的转变,通过教学实践,达成核心素养落地的目标。本文主要从试题设计、命题思路、试题展望三个角度来阐述,以求为推动日常教学提供一条可借鉴的路径。

一、试题设计

(一)试题呈现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云南省域范围部分地理事象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云南省水稻总产量占全国比重不高,但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大理市以南的高原坝子地区,楚雄、红河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比,均在其他城市之上。其中,楚雄产区因自然环境限制,主要为一季稻。如表为楚雄1961—2009年降水资料统计数据。

材料三云南省被誉为“动植物王国”,目前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标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60.3%),少数民族数量、省域边境里程,航空机场数量、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数量、旅游业收入总量和同比增长率等多项指标均位于全国前列。近些年来,云南省可谓抓住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8年GDP同比增长8.9%,位居全国前五,但截至当前,云南省的贫困县和贫困人口数量,仍是全国农村贫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

(1)根据图文材料信息,按要求简要填写表格。

地理现象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的自然原因“干热河谷”景观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航空机场数量众多分布较均匀,几乎各城市均有分布

(2)描述楚雄地区的降水分布特点,并从降水角度,评价其种植水稻的区位条件。

(3)华能水电公司在澜沧江上游干流建设了多座大型水电站,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坝的建设可能对库区或中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4)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较为偏远的西北山区,近年来,政府正在修建公路、铁路、提供政策补贴等,扶贫效果显著,但仍需精准扶贫。请从区域产业发展的角度为当地提出可行性的致富措施。

(5)深度研学是未来发展趋势,需提前精心设计,若按自驾线路,从丽江出发,经香格里拉,终点目标为德钦的飞来寺,(停留1~2天时间)在此欣赏拍摄日照金山(梅里雪山)美景(如图)。

七彩云南也是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从安全角度和目标达成角度,设计表格。

最佳季节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携带的必备工具简要说明理由

(二)参考答案

(1)“干热河谷”:云南省纬度低,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山高谷深,地处夏季风的山地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谷地热量难以扩散,山谷风影响较强。

航空机场数量多:云南省域范围广;高原山地多,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不平,地质灾害频发,公路、铁路建造难度大,成本高,因此多建设机场,机场数量多。

(2)楚雄地区年降水量适中,但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雨水稀少。从水稻种植的生长季节来说,楚雄地区的降水总量较为充足,夏季雨热同期;但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对农田水利设施要求较高。

(3)不利影响:澜沧江上游河段的水电建设会破坏植被,加剧施工地面的水土流失,诱发库区地质灾害,影响鱼类的洄游,隔断了不同河段生物种群的联系。

有利影响:水库可缓解水位变化的巨大波动,减轻部分河段的旱涝灾害,水库能调节小气候,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4)措施:因地制宜地利用本地自然环境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追求生态、有机农业的发展方向,提高农产品品质;利用互联网信息,拓展消费市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口碑和市场规模;延长产业链,营造特色农业基地,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观光旅游业。

(5)

最佳季节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携带的必备工具简要说明理由秋季暴雨山洪、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水杯、防晒品、雨衣、登山杖、驱蚊水、登山鞋、帽子冬季,虽晴朗天气多,但气温过低;夏季降水多,雨雾天气多;秋季晴朗天较多,气温也较合适,欣赏到日照金山的概率较高(停留1~2天,时间短)

二、命制思路

(一)试题命制的立意

本题是基于云南省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风情结合学生暑假实践进行的试题命制,在五个小题中涉及干热河谷景观、航空机场数量、评价当地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分析大坝的生态环境影响、扶贫措施和研学旅行方案设计等。五个小题的设置分别涉及原因分析类、影响评价类、措施类和实际应用类四种题型;表现形式有表格题和简答题两类;试题设计的题型多样、素材丰富、材料阅读量大、开放性强;对于区域地理涉及中国某一省域的题目而言,综合程度较高,有一定梯度,具有借鉴意义。

(二)试题命制的思路

本题命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

1.区域选择

选取云南省,因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独具特色,是深度研学较好的目的地,另外,当地地形特殊,不同地区气候差异较大,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从命题考查的角度,涉及了地形、气候、农业、生态、交通、灾害等多个模块知识,相关分析渗透着地理实践的过程。

2.素材选择

七彩云南,风光无限,具有特色的自然人文风情,但也存在较多发展问题。对航空机场数量多来说,有利的方面是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势与地域特色环境,但特色的背后反而是陆路运输的极大不便和自然灾害频发等恶劣的环境问题。因此,素材选取的标准需具有特色,有鲜明对立的优缺点。再如,云南水电巨大的清洁电力蕴藏量和生态环境改变的隐忧是一组对立面,这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辩证地看待上游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很多人会担忧大坝建设除了带来经济效益之外,更多的是对环境破坏等。其实,上游水坝的建设对干热河谷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有一定有利作用的。

3.斟酌设问

当试题命制方向选定后,要自己斟酌语言,明确突出考查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如:要考查农业区位,又不想面面俱到,就要找到一个切合点,即选择了降水与农业的关系,最后,确定了楚雄降水的特征与当地农业种植(水稻)的关系,以图为线索,考查农业区位。既考查了读图和提炼图示信息的能力,又考查了对农业区位的理解。

4.绘图命题

本题小问多、信息量大,整体材料力求整洁明朗,将众多地理事象(如地形、城市、水系、交通、大坝、机场等)按一定比例绘制在同一幅区域图上,编辑图文信息力求准确。

三、试题展望

试题命制的测评只是一个手段,最终目标还是服务于教学,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素养水平。

(一)借鉴意义

本文所涉及的区域命题有以下几个亮点:

1.题目立意高,线索分布于该省的多个地区。对于补充中国地理区域知识是一个非常好的拓展活动,可作为案例在课堂教学开展,进行探究式学习。

2.题目分为五个小题,所涉模块较多,层次分明,既有针对具体问题的答题模式,又有开放式的题目设置,答题形式上表格题和简答题并存,有利于激发学生做题的积极性,促进主动思考。

3.地理实践力凸显,最后一问,深度研学方案设计,地理思维要求高,综合性较强,实践性要求高,问题包含了研学旅行过程中常见的注意点,也是研学旅行方案编制的基础,利用表格来设置问题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有利于学生作答。

(二)理论提升

在对本题进行命制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总结区域地理主观题的命制模式。在省域或较低一级的空间尺度中将素材进行有机整合,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认知以及对知识点的考查和落实。

主要有三点思考:

1.在对区域地理(省域)知识点进行梳理的过程中,抓住当地自然环境中地形、气候要素的核心特征和社会人文风情中的关键信息,对其内容逻辑进行梳理,抓取其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和较好的立意进行命题。例如:云南省区域背景知识的梳理(如图)。

2.将体现综合性和区域特色作为标准来审视各个小题,争取更好地覆盖相关知识点的考查。从自然到社会经济,从单个要素到要素综合进行评析,按一定层次,对问题进行编排设计。以当前云南省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增加精准扶贫为题目,用产业角度将其“改造”为一道地理题。最后一问,笔者从整体性的角度将其与之前的四个小题有机串联,形成一种对上述小题总结归纳的方式。即学生对于前四题的思考和回答都能更好地梳理方案的编制,将地理实践力的考查纵贯整个题目,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猜你喜欢
命制楚雄云南省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 这些事项要关注
名家与楚雄
名家与楚雄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例谈不等式题的命制方法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命制趋势探究
“素养立意”的化学试题命制探索与实践——以高三质检有机化学选考试题的命制为例